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理想的追求。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对“人”字内涵与外延的领悟,关系到育人的方向。一个真正能够立得住的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不仅要充满智慧的头脑,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
“三次家长会”描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当孩子上幼儿园后,母亲参加第一次家长座谈会,幼儿园的老师对母亲说:您的孩子坐不到3分钟,太活,回家要管一管。回家后孩子急切地问母亲,我们的老师都说了我什么?母亲亲切地回答:孩子,老师说你过去只能坐一分钟,现在进步了能坐3分钟,希望你再进步。孩子听了非常高兴。步入小学母亲参加第二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对母亲说:您的孩子成绩很差,考入初中危险。回家后孩子又问母亲,班主任说什么?母亲告诉孩子:你的成绩虽然差些,但只要努力考入初中不成问题。孩子升入初三后母亲参加第三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对母亲说:全班51名学生,您的孩子排在49名,甭说考重点高中,考职高都没多大希望。回家后母亲回答孩子的再一次询问说:老师说了,你只要再刻苦一些、再努力一些会有更大的进步,定能考入重点高中。四年后孩子捧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献给母亲,流着眼泪深情地对母亲说:我知道是妈妈救了我的一生,母亲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不,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以上案例,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三次家长座谈会,三个老师所讲的话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学习成绩上有所上进,充满了关心和爱护,体现了老师盼望孩子成才的迫切心情,但缺乏德育的内涵,缺乏艺术性。恰恰是家长弥补了老师教育的不足,才使孩子得到了正常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第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艺术性,少一些粗糙,促进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第二要与学生家长多联系、多沟通,了解家长的素质与层次,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少一些“告状”,多一些善意的甚至是超越一点又不失点评学生存在问题的美言,让家长在学业方面充满信心,帮助我们教育学生解决问题。出了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工作是一个隐形工程,大量的工作不是在臺前而是在幕后,德育工作的特点决定它不会轻易地到达目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给他情感,他会善良;给他宽容,他会大度;给他知识,他会智慧;给他抱怨,他会计较;给他烦躁,他会冲动;给他愤怒,他会种下仇视。学生的性格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又直接决定了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拥有知识、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三次家长会”描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当孩子上幼儿园后,母亲参加第一次家长座谈会,幼儿园的老师对母亲说:您的孩子坐不到3分钟,太活,回家要管一管。回家后孩子急切地问母亲,我们的老师都说了我什么?母亲亲切地回答:孩子,老师说你过去只能坐一分钟,现在进步了能坐3分钟,希望你再进步。孩子听了非常高兴。步入小学母亲参加第二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对母亲说:您的孩子成绩很差,考入初中危险。回家后孩子又问母亲,班主任说什么?母亲告诉孩子:你的成绩虽然差些,但只要努力考入初中不成问题。孩子升入初三后母亲参加第三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对母亲说:全班51名学生,您的孩子排在49名,甭说考重点高中,考职高都没多大希望。回家后母亲回答孩子的再一次询问说:老师说了,你只要再刻苦一些、再努力一些会有更大的进步,定能考入重点高中。四年后孩子捧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献给母亲,流着眼泪深情地对母亲说:我知道是妈妈救了我的一生,母亲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不,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以上案例,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三次家长座谈会,三个老师所讲的话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学习成绩上有所上进,充满了关心和爱护,体现了老师盼望孩子成才的迫切心情,但缺乏德育的内涵,缺乏艺术性。恰恰是家长弥补了老师教育的不足,才使孩子得到了正常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第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艺术性,少一些粗糙,促进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第二要与学生家长多联系、多沟通,了解家长的素质与层次,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少一些“告状”,多一些善意的甚至是超越一点又不失点评学生存在问题的美言,让家长在学业方面充满信心,帮助我们教育学生解决问题。出了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工作是一个隐形工程,大量的工作不是在臺前而是在幕后,德育工作的特点决定它不会轻易地到达目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给他情感,他会善良;给他宽容,他会大度;给他知识,他会智慧;给他抱怨,他会计较;给他烦躁,他会冲动;给他愤怒,他会种下仇视。学生的性格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又直接决定了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拥有知识、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