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高考模拟题浅谈生物高考非选择题备考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题会发现,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死记硬背已完全不适应现在的高考模式,现在的试卷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比如2014年苏锡常镇一模考试第33题,是一道考查关于细胞分裂、遗传、变异以及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点的非常好的综合题。该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这几块内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提取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分析
  原题: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的侵染会导致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培育抗病毒的马铃薯新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病毒复制酶基因(T)通常整合到受体细胞的9号染色体上,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植株基因型可表示为Tt。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马铃薯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1。限制酶Swa1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为ATTT AAAT,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上述抗病毒植株A的变异类型有 。植株A自交产生F1,F1为不抗病毒:抗病毒=1:1,则说明T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母本,以正常的不抗病毒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抗病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若以上述过程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有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植株占 。
  (3)若图3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C-G替换,那么基因T就突变为t(不能控制合成正常的病毒复制酶)。从抗病毒植株B(图2)中分离出图3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wa1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从上述抗病毒植株B自交所得某F1细胞中分离出其中所含有的各种T(或t)基因有关区域。经限制酶Swa1完全切割后,其出现330、777、877和1654对碱基的四种片段,那么该植株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能性,其共同特点是 。
  解析:
  (1)由图1可知,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培育转基因抗病毒植株属于基因重组,所以答案为两个。因F1为不抗病毒:抗病毒=1:1,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只有t,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母本Tt,父本tt,产生F1基因型Ttt原因可能母本(或父本)减数分裂时9号染色体未分离或父本减数分裂时9号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移向同一极。
  (3)若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抗病毒(2Ttt):不抗病毒(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3:5。
  (4)用Swa1完全切割T基因得到三个片段(在图中2个切点):330、877、777;变成t后,用Swa1完全切割t基因得到两个片段(在图中1个切点):330、1654,所以共4种。由于出现330、777、877和1654对碱基的四种片段,所以说明共同特点是既有T也有t基因。
  二、生物学科高考中非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是前提
  从这道模拟题看,仍然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应用,比如变异的类型。在高考试卷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原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题的原型或多或少学生都接触过。说白了,不管题目怎么出,考查的基础知识是不变的。因此,基础知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将这个根基打牢了,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教师要带着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以免出现知识的盲点。比如考有氧呼吸的三个场所,首先学生得知道在哪,然后随着题目的变化才能灵活运用。当然,这些基础知识教师上课也重点强调了,但是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平常选题的时候不能一味求难、求怪。高考生物试卷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题目训练之间的关系,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复习基础知识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自己去梳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做题的时候才会心中有数,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定位到相应的知识点上,使知识得以迁移应用。
  2.迅速提炼关键词,细心审题是关键
  要做好一道题,细心审题是关键。审题过程中,学生稍微粗心点就会落入命题者的“陷阱”。比如以前有些试卷上出现过图形的纵坐标的单位是“千万”,有些马虎的学生没注意就失分了。所以教师在平常训练学生做生物非选择题时一定要先提炼出关键词,比如“主要”“膜内电位变化”“分离后”等。当然,审题中最重要的还是看准“题眼”,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搞清楚这道题目属于哪块基础知识,思考这道题与以往做过的题的共性和本质,再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分析出问题的实质。当然审题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弄清题意就下笔,多半是徒劳的。比如上述这道模拟题,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那么下面的一连串问题就无从下手了。比如第(3)(4)小问,很明显考查限制酶专一性问题,只要抓住了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在图形上标出切割位点,就找到了突破口,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高考生物的非选择题离不开图形,有时候答案就隐含在图形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图形的变化,全面完整地理解图形中蕴含的信息。课本中一些插图就是可以利用的非常好的材料。如果教师把图形的分析训练融入平常的教学中,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
  3.注重细节,思维缜密是保证
  从学生对这道模拟题的答题情况上看,很多学生思维不缜密,答题不规范。比如很多学生只答了染色体变异,而没有注意到转基因抗病毒植株还有基因重组,比如表现型及比例就只答了比例,还有可能的原因只答了母方没有答父方,原因答的不规范,都造成了不应该的失分。这就要求学生要足够细心,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有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平常的训练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锻炼机会,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观点陈述、现象描述、实验设计题。有时候答案就是题目中的原话,能用题目中的话回答的,尽量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也就是书本原话回答,还有的答案是对题干信息的总结,教师只需对题干的信息适当加工就行。试卷中也不乏错别字的存在,比如双缩脲的脲、磷酸二酯键的酯、类囊体的囊等,这样的失分是很可惜的。教师只有时刻提醒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审题,才能保证解好题、拿高分。
  教师的教学的设计、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从容应对。
其他文献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育模式已日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整合,使其更切合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由关注学科知识的教授向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转变。打造高效课堂
以南方稻区企业水稻区试联合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3个区试点的2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米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分析。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有着深远的意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面临异化迹象。因而,现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需要期待新的破冰,在评价方法上可以尝试多元和灵活,在评价内容上实施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化学理论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护士职业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易导致高素质人才远离临床护理队伍,降低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数量,严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学科的发展。而国内关于护士职业认同研究多采用量性研究,且多以临床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少有探究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以12名离职护士为研究对象,探究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建构过程及发展轨迹,分析影响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发展的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资源的消耗大户和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化学反应是化学工业的核心,大约90%的化工生产过程与反应有关;同时,分离装备占化工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被普遍认为是机器翻译领域内的一次大变革,也越来越广泛地为专业译员用于初步翻译,以减轻重复工作的负担。自2014年起,有国内学者提出在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技术转向,呼吁业内人士加强对于机器翻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人们对于机器翻译是否真的能达到人工译员的水平仍存在疑虑。为了解决这一疑虑,此前已经有不少研究对机器翻译的质量进行评估,但使用的评估标准大多为机械和自动化而非语义层面。
在骨组织工程中,传统水凝胶材料的力学强度通常不足以满足骨缺损的修复要求,这促使大家积极开展新型凝胶基骨再生修复材料,其中,高强度的晶胶被认为是一类合适的候选材料。晶胶是一种由可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溶液,在交联前的冷冻过程中实现分子的有序排列,形成的高强度大孔三维(3D)支架。明胶,是胶原部分水解的产物,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和优异的生物特性,在骨修复领域中应用广泛。鉴于天然骨的有机-无机组分,羟基磷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