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动力障碍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5-羟色胺及其受体(5-HT1AR)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向胆胰管内注入3.5%牛磺胆酸钠(1 mL/kg)制备SAP模型],每组24只.于造模后1、3、6、12 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并立即心脏取血,利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和IL-6含量.另取造模后6h两组大鼠距屈氏韧带10 cm空肠、末端回肠和乙状结肠组织,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肠黏膜中5-HT1AR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造模后1、3、6、12h空肠、末端回肠和乙状结肠黏膜中5-HT1AR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算其面积.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5-羟色胺和IL-6水平在造模后3、6、12 h[淀粉酶分别为(12 708±321)、(24 507±532)、(18 097±424) U/L,脂肪酶分别为(69±4)、(357±99)、(264±87) U/L,5-羟色胺分别为(1145±74)、(1577±79)、(1216±86) ng/mL,IL-6分别为(67±7)、(112±11)、(83±8)pg/m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51、108.46、98.68、10.39、7.82、6.24、12.30、23.05、12.55、10.94、15.70、13.76,P均<0.01).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造模后6 h 5-HT1AR蛋白表达水平和造模后3、6、12 h 5-HT1AR阳性细胞面积在空肠[分别为(1.58±0.35)×104、(1.43±0.34)×104、(1.49±0.32)×104 μm2]、末端回肠[分别为(1.49±0.31)×104、(1.36±0.35)×104、(1.33±0.27)×104 μm2]、乙状结肠[分别为(1.53±0.29)×104、(1.43±0.33)×104、(1.56±0.37)×104 μm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2、9.92、10.83、10.07、11.09、11.39、10.67、12.22、9.34,P均<0.01).结论 大鼠SAP肠动力障碍时,可反射性地引起5-羟色胺分泌增加,其受体5-HT1AR表达降低,两者不能有效结合可能是SAP继发肠动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整合医学是哲学概念向诊断治疗学演变的结果,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理论、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医学新体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演变与转归从分子到细胞再到组织的诸多层面上涉及错综复杂的机制,因此在肝细胞癌的诊治过程中,必须多学科医师共同
期刊
目的 探讨全肠内营养对成人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内镜下肠黏膜溃疡愈合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活动期CD患者,予4周全肠内营养治疗.分别于入组时、第2周末及第4周末进行CD活动指数(CDAI)评分,行CRP检查;入组时及第4周末行电子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并计算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评分.Wilcoxon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数据.结果 8例患者
尽管在过去10年中全球的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的胃癌发病率依然很高,全球超过70%的胃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东亚国家居首[1].胃黏膜的癌变涉及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多步骤的渐进过程.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均已证实H.pylori慢性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引起的胃部炎性反应,可通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模式发生恶性进展.目前对于
期刊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 O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情况以及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49例PBC-AIH OS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疗效.结果 49例PBC-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发作走路不稳4个月,伴复视,手足麻木,精细动作困难入院.患者发病后多次于当地医院检查示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低,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后可缓解,但病情反复.既往有UC病史10年,未系统诊治,近半年来加重,排黏液脓血便6~10次/d.否认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否认素食.体格检查:无贫血貌,心肺及腹部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复
期刊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294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多排螺旋CT或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诊断PVT,其中55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作为PVT组,239例肝硬化无血栓患者作为非PVT组.记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和评分、血常规、生物化学、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男,47岁,腹泻10年,伴腹胀、双下肢水肿、乏力,加重15 d.患者每日约排稀便3次,量少,无黏液或脓血.症状间断发作.人院15 d前开始上述症状加重,伴脐周绞痛.自发病以来,一般状况尚可.既往史、家族史等均无特殊.体格检查:右肺呼吸音减弱,右下肺叩诊呈浊音,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淋巴细胞0.1.尿常规和粪常规未见异常.甲型肝炎、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
期刊
目的 探讨患者治疗顺应性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416例不同病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患者,按是否具备随访治疗顺应性条件分成顺应组及对照组,统计分析随访治疗顺应差异的原因构成,并比较两组之间再出血、死亡、再住院等随访指标的差异,以及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层比较两组间的指标差异.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结果 患者受教育程度、年收入状况及居住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食管外症状包括肺部症状和耳鼻咽喉症状,其中约50%的GERD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食管外症状.近年来,GERD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受到了极大关注,由GERD导致的慢性咳嗽即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
期刊
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大多数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在根除H.pylori后可达到治疗目的.但目前一线治疗方案(含标准剂量PPI)的H.pylori根除率仅为80%~85%[1].H.pylori耐药与远期再感染影响了胃炎的愈合和远期疗效,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是H.pylori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根除H.pylori治疗方案耐药率高,且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大,影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