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安排大都在1课时,这样的安排科学准确,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可以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材学习兴趣长文短教《一面》写于鲁迅逝世的当月,是为悼念先生而作的。课文通过写在书店偶然与鲁迅相遇的“一面”之见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崇敬鲁迅先生的主题。
为了表达这个主题,课文注重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刻画,使鲁迅先生朴素谦逊、乐观爽朗、关心青年、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跃然纸上。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呢?这主要得力于作品中成功的外貌描写。
《一面》中對鲁迅先生主要有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瘦”,顺序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使鲁迅先生的形象随着作者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起来,清晰起来,让人有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快速默读,初知大意(3分钟)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默读时简单讲述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抓住外貌,展开教学(25分钟)
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作者同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抓住外貌描写展开教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地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两次写手(①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②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三次写脸(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②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③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我对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们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巨瘦!特瘦!太瘦啦!
师:是啊,这六处都写到鲁迅先生很瘦,虽然有一处没有直接出现“瘦”这个字,但从“竹枝似的手指”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真的很瘦。
生1:我从:“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这两个感叹号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缺少营养,很瘦很瘦,让人揪心。
师:你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读书,真好,是的,鲁迅先生确实很瘦,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瘦”吗?
生(讨论中):皮包骨头、黄皮寡瘦、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师:看来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但有点片面,让人感觉鲁迅先生风烛残年的老者,弱不禁风,老师对先生的“瘦”做这样一个概括: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么瘦?从那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生1:从“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个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可以知道鲁迅先生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生2:从“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可以看出鲁迅先生长期辛苦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为了民族而战,奋斗终生,呐喊一生,矢志不渝。
师: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读书,真不简单!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忘我的工作累垮的,他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曹靖华(我国著名翻译家)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鲁迅先生真伟大啊!真了不起!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俯首甘为孺子牛”,真不愧是民族的脊梁!
(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这六处句子。)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1:精神很好。“他那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生2:我从鲁迅先生的胡须也可以看出他很有精神。“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多有力呀!
生3:因为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所以“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师:让我们最后在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好吗?
(师生再次朗读)
生:老师,我觉得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说到鲁迅先生“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两处句子,思考这个问题。
生1:不能。因为前一处是鲁迅先生向“我”走来,“我”很自然地看;第二次是听说两本书卖一块钱后,很惊异地望着鲁迅先生,看得更细,连烟嘴的颜色都描写出来了。
生2:我发现后一处描写用了四个分号,这五个句子就好像五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定格了。这跟前一处是不同的。
生3:我觉得通过这部分词句的重复,更加突出了鲁迅先生的瘦和精神抖擞。
师:说得真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两处不能随意删去任何一处,相反,这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最深印象之处。
三、结合课题,感悟主旨(5分钟)
课文以《一面》为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一面”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教学,学生终于明白——“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这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这“一面”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将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广大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四、简单板书,进行小结(7分钟)
语文教材学习兴趣长文短教《一面》写于鲁迅逝世的当月,是为悼念先生而作的。课文通过写在书店偶然与鲁迅相遇的“一面”之见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崇敬鲁迅先生的主题。
为了表达这个主题,课文注重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刻画,使鲁迅先生朴素谦逊、乐观爽朗、关心青年、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跃然纸上。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呢?这主要得力于作品中成功的外貌描写。
《一面》中對鲁迅先生主要有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瘦”,顺序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使鲁迅先生的形象随着作者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起来,清晰起来,让人有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快速默读,初知大意(3分钟)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默读时简单讲述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抓住外貌,展开教学(25分钟)
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作者同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抓住外貌描写展开教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地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两次写手(①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②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三次写脸(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②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③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我对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们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巨瘦!特瘦!太瘦啦!
师:是啊,这六处都写到鲁迅先生很瘦,虽然有一处没有直接出现“瘦”这个字,但从“竹枝似的手指”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真的很瘦。
生1:我从:“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这两个感叹号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缺少营养,很瘦很瘦,让人揪心。
师:你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读书,真好,是的,鲁迅先生确实很瘦,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瘦”吗?
生(讨论中):皮包骨头、黄皮寡瘦、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师:看来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但有点片面,让人感觉鲁迅先生风烛残年的老者,弱不禁风,老师对先生的“瘦”做这样一个概括: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么瘦?从那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生1:从“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个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可以知道鲁迅先生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生2:从“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可以看出鲁迅先生长期辛苦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为了民族而战,奋斗终生,呐喊一生,矢志不渝。
师: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读书,真不简单!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忘我的工作累垮的,他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曹靖华(我国著名翻译家)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鲁迅先生真伟大啊!真了不起!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俯首甘为孺子牛”,真不愧是民族的脊梁!
(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这六处句子。)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1:精神很好。“他那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生2:我从鲁迅先生的胡须也可以看出他很有精神。“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多有力呀!
生3:因为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所以“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师:让我们最后在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好吗?
(师生再次朗读)
生:老师,我觉得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说到鲁迅先生“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两处句子,思考这个问题。
生1:不能。因为前一处是鲁迅先生向“我”走来,“我”很自然地看;第二次是听说两本书卖一块钱后,很惊异地望着鲁迅先生,看得更细,连烟嘴的颜色都描写出来了。
生2:我发现后一处描写用了四个分号,这五个句子就好像五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定格了。这跟前一处是不同的。
生3:我觉得通过这部分词句的重复,更加突出了鲁迅先生的瘦和精神抖擞。
师:说得真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两处不能随意删去任何一处,相反,这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最深印象之处。
三、结合课题,感悟主旨(5分钟)
课文以《一面》为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一面”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教学,学生终于明白——“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这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这“一面”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将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广大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四、简单板书,进行小结(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