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责任意识的现状及成因,明确责任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提出强化青少年责任意识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责任;责任意识
一、责任与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精神;面对自己的工作,能够毫无怨言、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承担责任。社会中的每个角色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每种责任又有不同的范畴,如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等。父母有培养子女的责任,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等,所以人一生都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责任意识,则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简言之,就是明确自身的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建立一切优秀品质,培养一切美好行为的首要因素。只有善于并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
二、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责任意识是保证个人成就的基础,也是社会规则有序的保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但享受公民权利,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所谓“任重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均体现了对责任意识的推崇。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作为社会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如果人类文明需要发展就需要人们具备沿袭文明、发展文明的责任意识;只有勇于承担个人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督促自己勇往直前,从事更多有意义的工作,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和意义,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反之,就会让人颓废或者成为社会的异己力量。
三、当代青少年责任意识现状及成因
责任意识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非常重要,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对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普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家长溺爱,教育缺失,社会浮躁,道德滑坡,导致了孩子的责任意识缺乏。有些父母片面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有的父母怕孩子吃亏上当,告诫孩子在外面要少管闲事;还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过分强调自我发展,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匮乏,无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另外作为教师一味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自信、独立、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部分青少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及特长的学习中,在学校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忽略甚至抛弃自身责任,表现在:对学校安排的大扫除和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学生能溜则溜,溜不过就做做样子;有的学生破坏公物,用完水不关水龙头,人走不关灯,“某某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损人利己、逃避责任等行为大量存在,使得一些学生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影响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情绪,对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将是一场灾难。所以,教育孩子当以责任感为重,尽责有为,有所担当。
四、培养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既然当代青少年责任感淡化现象严重,那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也成为当务之急。
1、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都应该有家庭责任感,家长应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师爱友、爱护公物,对人对事都要有责任心。一方面,家长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履行诺言,敢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家长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从中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集体尽责,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青少年是家长和社会的希望,只有具备了责任意识,青少年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拼搏和进取,始终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
2、学校德育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德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青少年掌握必要的道德规范,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学校德育要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承担着学习责任,还要对家长、学校、社会负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班级和学校,摒弃有违公共道德要求的行为;具备担当己责、承担己任的思想意识。学校可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课堂游戏、社会实践、献爱心,做志愿者等。通过关心、帮助他人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祖国,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净化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显而易见,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感必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公共道德对民众行为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政府应坚持正确导向,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弘扬传统道德精神,把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关系。强调青少年自我设计与发展要与祖国需要相统一,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只有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政府还应加强网络的监督管理,提供适合青少年发展的信息资源。
总之,培养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只有使青少年具备了必备的责任意识,他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拼搏和进取,使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阮智富,郭忠新等.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胡玉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培养途径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5)
[3]程东峰.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3(1)
[4]方婷,李兆波.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报,2011(2)
[5]唐昌维.90后学生思想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11(9)
【关键词】青少年;责任;责任意识
一、责任与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精神;面对自己的工作,能够毫无怨言、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承担责任。社会中的每个角色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每种责任又有不同的范畴,如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等。父母有培养子女的责任,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等,所以人一生都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责任意识,则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简言之,就是明确自身的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建立一切优秀品质,培养一切美好行为的首要因素。只有善于并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
二、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责任意识是保证个人成就的基础,也是社会规则有序的保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但享受公民权利,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所谓“任重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均体现了对责任意识的推崇。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作为社会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如果人类文明需要发展就需要人们具备沿袭文明、发展文明的责任意识;只有勇于承担个人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督促自己勇往直前,从事更多有意义的工作,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和意义,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反之,就会让人颓废或者成为社会的异己力量。
三、当代青少年责任意识现状及成因
责任意识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非常重要,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对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普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家长溺爱,教育缺失,社会浮躁,道德滑坡,导致了孩子的责任意识缺乏。有些父母片面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有的父母怕孩子吃亏上当,告诫孩子在外面要少管闲事;还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过分强调自我发展,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匮乏,无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另外作为教师一味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自信、独立、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部分青少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及特长的学习中,在学校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忽略甚至抛弃自身责任,表现在:对学校安排的大扫除和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学生能溜则溜,溜不过就做做样子;有的学生破坏公物,用完水不关水龙头,人走不关灯,“某某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损人利己、逃避责任等行为大量存在,使得一些学生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影响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情绪,对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将是一场灾难。所以,教育孩子当以责任感为重,尽责有为,有所担当。
四、培养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既然当代青少年责任感淡化现象严重,那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也成为当务之急。
1、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都应该有家庭责任感,家长应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师爱友、爱护公物,对人对事都要有责任心。一方面,家长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履行诺言,敢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家长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从中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集体尽责,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青少年是家长和社会的希望,只有具备了责任意识,青少年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拼搏和进取,始终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
2、学校德育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德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青少年掌握必要的道德规范,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学校德育要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承担着学习责任,还要对家长、学校、社会负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班级和学校,摒弃有违公共道德要求的行为;具备担当己责、承担己任的思想意识。学校可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课堂游戏、社会实践、献爱心,做志愿者等。通过关心、帮助他人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祖国,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净化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显而易见,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感必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公共道德对民众行为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政府应坚持正确导向,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弘扬传统道德精神,把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关系。强调青少年自我设计与发展要与祖国需要相统一,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只有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政府还应加强网络的监督管理,提供适合青少年发展的信息资源。
总之,培养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只有使青少年具备了必备的责任意识,他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拼搏和进取,使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阮智富,郭忠新等.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胡玉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培养途径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5)
[3]程东峰.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3(1)
[4]方婷,李兆波.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报,2011(2)
[5]唐昌维.90后学生思想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