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话语和途径。大学要创造性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正是立足于高校,对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1 前言
2014年,教育部和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追求,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关系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又关系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肩负“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国之基、兴国之魂,是大学生的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直面挑战中系统思考长效机制的构建。工作理念上应注重凝练人才培养特质,着力培育学生终身受用的"精气神";路径举措上应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全员育人,使学生通过各类平台和实践载体自主性学习和主动性成才;成效检验上应逐步探索大数据、长时间轴分析,夯实学科和学理支撑,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校办学使命。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是高校应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有效措施,对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
3.1 理论价值
1)从学术视野层面,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视域。
2)从意识形态层面,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解释力。
3.2 现实价值
1)有利于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增强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奉行和践行能力。
2)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人格德性养成。
4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纳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高校管理各环节,覆盖到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
第二,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理过程中。要用制度的权威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具体到学校,需要靠学校创造性地制定学校政策、校纪校规等,利用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校训和其他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
第三,要完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总是重复概念,而是学会叙事或学会讲故事。价值观概念就像盐,它可以增加各种食物的味道,但不能总是让人直接吃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关注传统媒体和渠道,当今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因此,如何以适合网络流通的语言占领网络和新媒体,就应该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工作。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群众性的评选表彰先进模范活动,让人习惯于在现实中学会见贤思齐。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尤其注意把学习模范与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结合起来。要注重发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的教育功能。
第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依托各课程研究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研究,征集经典教学案例,组织编写教学指导手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课程之中。依托北大、清华、人大三校开展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支持建设“名师工作室”,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第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抓住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成果网络巡礼”“道德模范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校训”“校歌”等为载体,通过讲故事、谈人物等方式,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第七,深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讲师团”,结合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和农村(社区)基层党校建设,建立讲师团定点合作单位,构建覆盖广大农村、城镇的网络阵地,向基层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等。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及课余时间,走进学校周边社区和群众,长期化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公益活动。
第八,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全过程。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推动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遵守职业道德、承担育人职责、永怀仁爱之心。充分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鼓励教师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5 结语
根据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原则,从理论指导、舆论宣传、教学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五方面,构成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五位一体”运行工程,切实提升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有责任用中国的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依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杨茂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晓慧,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省,266000,1986.2,女,汉,山东省青岛市,本科,助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1 前言
2014年,教育部和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追求,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关系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又关系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肩负“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国之基、兴国之魂,是大学生的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直面挑战中系统思考长效机制的构建。工作理念上应注重凝练人才培养特质,着力培育学生终身受用的"精气神";路径举措上应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全员育人,使学生通过各类平台和实践载体自主性学习和主动性成才;成效检验上应逐步探索大数据、长时间轴分析,夯实学科和学理支撑,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校办学使命。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是高校应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有效措施,对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
3.1 理论价值
1)从学术视野层面,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视域。
2)从意识形态层面,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解释力。
3.2 现实价值
1)有利于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增强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奉行和践行能力。
2)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人格德性养成。
4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纳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高校管理各环节,覆盖到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
第二,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理过程中。要用制度的权威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具体到学校,需要靠学校创造性地制定学校政策、校纪校规等,利用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校训和其他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
第三,要完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总是重复概念,而是学会叙事或学会讲故事。价值观概念就像盐,它可以增加各种食物的味道,但不能总是让人直接吃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关注传统媒体和渠道,当今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因此,如何以适合网络流通的语言占领网络和新媒体,就应该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工作。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群众性的评选表彰先进模范活动,让人习惯于在现实中学会见贤思齐。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尤其注意把学习模范与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结合起来。要注重发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的教育功能。
第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依托各课程研究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研究,征集经典教学案例,组织编写教学指导手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课程之中。依托北大、清华、人大三校开展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支持建设“名师工作室”,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第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抓住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成果网络巡礼”“道德模范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校训”“校歌”等为载体,通过讲故事、谈人物等方式,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第七,深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讲师团”,结合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和农村(社区)基层党校建设,建立讲师团定点合作单位,构建覆盖广大农村、城镇的网络阵地,向基层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等。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及课余时间,走进学校周边社区和群众,长期化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公益活动。
第八,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全过程。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推动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遵守职业道德、承担育人职责、永怀仁爱之心。充分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鼓励教师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5 结语
根据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原则,从理论指导、舆论宣传、教学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五方面,构成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五位一体”运行工程,切实提升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有责任用中国的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依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杨茂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晓慧,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省,266000,1986.2,女,汉,山东省青岛市,本科,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