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文选》统一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2009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
  
  批改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既审核作文命题、指导的效率,又评价作文教学的目的实现的效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重指导、重讲评、轻批改或批改不得法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作文教学系统前后脱节,从而使指导、讲评流于表面形式。作文批改中 “难、少、慢、差、费”的情形,即使在全国中高考作文阅卷中也屡见不鲜,初中作文批改教学中有那些问题?怎样才能解决?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其问题主要如下:
  (一)作文批改没有具体有效的量化标准,尤其文章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教师主观评断成分很大。
  (二)对学生的作文修改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且缺乏有效的记载和跟踪,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难达到相对统一。
  (三)教师易把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易用个人喜好的文章题材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阅历各异、水平迥异的学生,忽略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
  (四)批阅针对性不强,批语公式化、空洞、表面化,只写出面上的优点和问题,不能使学生领会深层的问题。
  
  二、策略
  
  如何实现教师有效“批阅”和学生有效“修改”?如何将两者相对统一?我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发挥师生在作文批改的主动作用:
  (一)从文、情、理、趣”四个方面编辑《学生作文选》
  (初中每学期编辑一册,八九年级侧重文和理),将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统一到一这个集中点面上,将学生作文入选《作文选》作为批改的最终标准。并依据学生水平制定学期选文标准:作文水平优秀学生一个学期争取有三篇入选,程度中等争取两篇,程度差的学生开始争取有三个比较精彩的段落或有一篇入选,选文范围不限。
  (二)根据学生水平分层批阅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与形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意识与行动。
  (三)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批改中的职责:教师以批阅为主,学生以修改为主。其中老师以面批为主,适当范批;学生以自改为主,适当采用互批、组批等形式。
  (四)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批改后,进行班级或小组讲评。
  
  三、具体方法:
  
  (一)分层批阅作文批改含有“批”和“改”两层意思
  批在筋节上,改在要害处。笔者认为,作文的批改是由教师的“批”与学生的“改”共同完成的创作活动。我的做法是把学生作文收上来后,先整体了解学生作文概况,根据选编作文“文(文采)、情(真情)理(哲理)、趣(情趣)”的标准,将学生作文分“略改、可改、不可改三个层次进行批阅。把比较优秀的、只需略加修改就可入选的归为“略改”一类,如情有所寄,意有所寓,议论有理有据等等;对于有些给人印象较深的需通过反复修改可达到选文标准的勉力之作,归为“可改”一类,比如文章感情真挚,描写生动形象,但有结构混乱、语意不流畅、思想消沉等等缺点;对于有非常严重缺点比如纯粹敷衍不成文或带有抄袭性质的文章划入“不可改”一类。 两三轮次作文后,基本上掌握学生的作文基础,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共同呈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面批打下基础。
  (二)坚持以面批为主
  面批是师生间情感和思想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人格平等上的灵魂交融以及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智启迪。叶圣陶先生认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方法是当面改。但是,面批中,教师首先是坦诚的交流者,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因情而发,因感而作,如果教师在批阅中注入自己的真挚情感,学生写作的潜能就会被唤醒和激发。并且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辨能力不强,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肤浅片面甚至偏激,容易矫柔造作,无病呻吟,这时,更需要面批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指点迷津。教师其次是写作上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作文各有特色,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以上三个层次的学生,我的做法是,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对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尺度来批阅,对文章思想情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单独面批,帮助其发掘根源,疏理情绪解开心结;对于写法方面的问题,则召集多个问题类似的学生一起面批,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学生不善敏锐感受生活,文章内容贫乏,就启发他观察和开拓写作源泉;学生知识面窄,就要求他多读书看报,通过多方面的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素养;至于有些文章“可改"的学生,由于写作赏析能力一般、批改能力尚浅,有时无论怎样批阅提示,学生仍旧意识不到,体会不出其中的道理,或无法准确表达,无能力达到更深层的评改,如果出现这类问题,我就主动帮助学生一起修改了;对于作文“不可改”这一层次的学生则应特殊要求,特殊对待,如学生构思、表达基础差,则降低要求,指导他写好一件事,写清一段话,打好作文基础;或让其抄范文,或帮助其制定适合自己层次的写作任务等,当然学生的作文并不是一批了之,有些文章需要反复批阅,及时指出上次评改存在的优缺点,直到达到入选的标准。除此之外,优化作文批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到批语文质兼美。鲁迅说:“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如果想想金圣叹批《水浒》,脂砚斋批《红楼》,便会想到给文章作点评是何等乐事,而让学生品读精妙的评语又是何等快意。总之,面批既批文又教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指导学生自己反复修改
  老师批阅只是作文批改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如果教师包办一切,让学生置于事外,会让他们错失自我修正的机会,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我的做法:1)以文学作品的修改故事激发学生评改兴趣,调动积极性。列夫•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仅仅开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就经过了二十几次的修改。《红楼梦》历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反复修改。这对于尤其是水平中等的学生,他们态度端正,但囿于能力,如果让他们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这对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将大有益处。2)循序渐进,不求全责备,每次作文都有一个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如写人物外貌,达到了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写得不好,也带着宽容态度激励他每步走好走稳。同时改后多次复批,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批阅意见完成修改,修改完后,还要进一步审阅,对于修改尚不完善的,再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通过多次复批,让学生作文达到入选的要求。3)教会学生修改。先培养学生具有朗读推敲的能力,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通过整篇默读,发现并纠正错别字、漏字,然后再轻声读,看习作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连贯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再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看层次是否颠倒,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最后重点复读思想内容。看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真实等。指导学生依据教师指导的评分标准及常用评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透过修改梳理学生写作的情感与思路,从中学会借鉴和创造。4)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修改,倡导一种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1)自改 , 这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批改方式,着眼于两种语文素质的培养——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与良好的修改能力,使学生逐步进入“自己改,改自己”的境界。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自改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在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鼓励学生创造性修改作文,敢于摆脱教师批语的限制,创造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将老师的批阅变成了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自主评改活动。 2)示范批改,教师选择几篇有代表性学生习作示范批改 ,“针对作文里重要的优点、缺点、错误、切中肯綮、要言不繁,要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张志公语)。从标题,立意,结构,过渡,标点,语言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批改,以便学生仿效和借鉴。还可以采取互改和组改的方法,以锻炼学生的作品赏析和批改能力,美国的作文教学中,就有两种激发学生自己改写作文的兴趣的活动:“编辑室”活动和“出版会议”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频繁地讨论,不断地修改,把作文作为“半成品”来加工,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的思想一直沉浸在一种具有连续性的写作环境中,由此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并激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作文批改无定法,可根据批改的目的不同进行优选,灵活使用,综合运用。
  ()及时讲评并突出目的和重点。面批主要针对学生个人,而讲评是针对整个班级,学生作文批改,仍旧需要通过班级讲评来加以强化。我的做法是:尽快评改,不要拖得太久,讲评以鼓励为主,激发写作的自信心,尽量不批评和贬低。明确讲评的目的,可结合实例,点拨写法;可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介绍名家名作;启发学生如何去读书看报,积累素材,带领学生融入社会、融入大自然,加强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可以将优秀作文在班上诵读,或向报刊杂志推荐等。让讲评也就能对症下药,落到实处。
  总之,作文批改就是要引导,初中生的作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书写上、语言上、结构上、认识上和思想上等方面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我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编辑《学生作文选》求实求活,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批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次作文批改都能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为情绪状态的兴趣的直接引发;第二种方式是做为个性心理倾向的兴趣的间接引发。  关键词:学习兴趣;好奇心;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情绪如何引发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做为一种情绪,它
期刊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创新教育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仅就政治教师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怎样转换原来角色,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首先,政治教师要改变对创新教育的一些模糊认识。政治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理论性的特点,常常使一些教师误认为政治学科教学无创造性可言,照本宣科或一讲到底“满堂
期刊
摘要本文从“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联想和比较,培养学生在联想和比较中创新;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一题多解 引导归纳 联想比较 一题多变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
期刊
摘要:爱家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爱国是爱家的最高境界。在外界压力下,中国无疑需要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回应。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没有任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反应,那么中华民族的确很难被人所尊敬。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更需要的是一种类似于传统儒家那样的具有很强包容性和普世主义性质的国家精神。所以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道德观相融合,由“修身、齐家、治国”进而达到“平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终极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
期刊
一、正确地认识学校德育    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博士指出目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视为学校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这不仅改变德育的性质,也贬低了德育的地位。从而影响了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德育。他认为教育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德育代表教育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德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目的或归宿、重建全员德育
期刊
近年来,我校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协助校长室做好德育工作,保证和监督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就如何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谈几点认识:    一、完善德育机构,加强德育管理    1、校长室和党支部一起研究德育问题,保证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党支部协调德育各部门工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  2、组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比较辨认中确认观点,探究活动中体验观点,进而明理导行。教师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略的看法,供同行商榷。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境导行    陶行之认为:生活即教育。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德育功能的作用已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与阐述。不少同行也撰文介绍了他们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实现德育功能的种种方法,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很多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诸如﹕课堂上,教师用直观教具;课外活动中,学生唱革命歌曲、举办演讲、参观考察﹔学校里,建立历史展览室等等。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就语言对历史学科德育功能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语言对历史学科德育功能的实现有重要作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是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生源对象主要是中考落榜的初中毕业生。由于受生源基本素质的影响,要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一、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在各种渠道中,只有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