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
其他文献
2006年3月28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的总面积达到了近85000平方米,吸引了近10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
本文对枯草杆菌AS1.398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进行了研究。考查了温度,pH值、交联剂用量,以及载体与酶的比例等因素对AS1.398中性蛋白酶固定化的影响;确定了固定化AS1.398中性蛋
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
【摘 要】教学目标的预设不能拔高也不能过低,而应该是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内,像果实一样挂在恰当的高度就好。为此,教学目标的预设应源于立足于教材实际,源于考量符合学科特点,源于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并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学目标 预设 恰当 高度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源于立足符合教材的实际    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就需从教材开始,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价值。语文能力
学生评教已成为我国高校当前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重要手段,但经调查发现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和教师都对评教制度本身存有异议。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目的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
我国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普遍较低,且存在性别、学历、年龄、学科等个体特征变量差异。影响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有个体特征变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文化和归属感、学生等。
近年来高校行政权力过大屡遭诟病,"去行政化"热潮反复涌现。高校行政权力究竟为何产生?又为何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桎梏"?笔者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行政权力产生的内发性
谢眺的绝句诗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唐代绝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高一新生语文学习上存在许多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我想造成这种局面,主要责任在我们一线教师身上,只有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