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在国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合作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合力协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尽可能增加师生的互动。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动嘴、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泼,学生的潜能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 参与教学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对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必要学习国画。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同步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最优组合,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因此,在国画教学组织过程中,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重视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互助的关系
中国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完全解读,因此无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画的欣赏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
(1)师生整体合作,以引导为主。中国画文化内涵深刻,教师应准确把握难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使教学成为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从画面上能看到什么,让人能感受到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得出答案。《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一个开宴行乐的场景,构图和人物有聚有散,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机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然后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从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语言形式、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去分析讨论,这就解决了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有些对顾闳中比较了解的小组也解决了作者的信息,这样一个完整的理性分析就完成了。
(2)小组自觉合作,协调统一。例如:可将同一班的学生按4-6人分成一组,进行自由组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间竞赛,采用多种形式对国画进行评价欣赏。在这一个过程中有些小组表现相当出色,如第一小组在欣赏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时,并没有直接对画面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运过多媒体营造氛围。首先用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一乐章)》作为背景音乐,聆听诗词《沁园春·雪》,然后在屏幕上显现缓缓拉过的帧帧精美的祖国名山大川(张家界、黄山、九赛沟等)的摄影图片,并把画面定格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作品上,这个过程使大家自然地进入欣赏过程,由学生带领大家感受了自然界的名山大川和艺术表现中的山水画之美感,构建了感性认识基础,完成情感体验。让大家在声、色、动、情并举的前提下获得艺术的感染和愉悦的心情,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了石涛山水画的气势磅礴,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这样的小组合作,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样式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的精神。
(3)组织第二课堂,建立国画兴趣组。美术第二课堂教学是美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为了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开设了国画第二课堂。在教学中发现人才,吸收对国画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兴趣组。国画第二课堂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百米书画赛、校内国画展、校外参观大师国画展等。国画第二课堂在学习空间上也很自由,可在教室学习基本技法,也可在教室外或者学校外进行写生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在参加比赛时获得奖项。
二、在班级授课形式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由于我校学生进入高中之前对国画技法的掌握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有些学生以前上过国画技法课,还在专门的国画培训班学习过,对国画的技法比较了解,同时也有没有接触过国画技法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国画技法教学需要从基础做起,鼓励有国画基础的学生也参与其中。下面就以《国画工具》一课简单阐述:
在这一课中,除了介绍笔墨纸砚这些基本的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国画的笔墨效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我讲学生听,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的知识重复,从而缺乏上课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由学生来讲解。
首先,全班尝试体验绘画工具的特点。在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国画的了解和对国画工具的认识,自由地在画面上画一些线条,如直线、波浪线、折线等,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让以前没有画过国画的同学初次体验国画工具的特点和笔墨情趣。
然后,鼓励学生当“老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毛笔的特点、对水墨的控制和宣纸极强的吸水性,会让初次体验的国画的学生不知所措,几条简单的线条画的心惊胆战,画的效果也不满意。这时,我会故意提出问题:这么简单的线条怎么会画的如此狼狈不堪?有的学生就回答道:以前没有用过毛笔,不知道怎么掌握,而且这种纸也跟平时写字的纸不一样。我接着问: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介绍一下国画的笔和纸?有备而来的学生就会拿着自己的笔帘和两张纸走向讲台,一本正经的说:现在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画国画用的毛笔根据软硬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以羊毫为主的软毫笔、以狼毫为主的硬毫笔和软毫硬毫相掺的兼毫笔。大家现在看我手里的这三支笔就是三种不同的笔(他很认真介绍了他手中的笔)。国画用的纸有两种,一种是极易渗水的生宣纸,适合写意画,大家现在用的这种纸就是生宣纸,这种纸很容易表现水墨的酣畅淋漓,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都是用这种纸画的。还有一种是不渗水的熟宣纸,就像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用笔蘸水在纸上试验),这种纸适合工笔画,墨色与颜色可层层渲染,画面效果十分细腻。好了,我的介绍到此为止,要是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下课后可以找我。
在国画教学中,经过对以上教学组织形式的初步探索,使教学活动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国画的了解和热爱。
总之,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背景下进行国画教学,需要运用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改革的浪潮中,各种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层出不穷,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而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2]绘画教学参考书,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
[3]金绍荣《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 参与教学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对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必要学习国画。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同步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最优组合,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因此,在国画教学组织过程中,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重视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互助的关系
中国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完全解读,因此无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画的欣赏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
(1)师生整体合作,以引导为主。中国画文化内涵深刻,教师应准确把握难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使教学成为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从画面上能看到什么,让人能感受到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得出答案。《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一个开宴行乐的场景,构图和人物有聚有散,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机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然后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从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语言形式、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去分析讨论,这就解决了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有些对顾闳中比较了解的小组也解决了作者的信息,这样一个完整的理性分析就完成了。
(2)小组自觉合作,协调统一。例如:可将同一班的学生按4-6人分成一组,进行自由组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间竞赛,采用多种形式对国画进行评价欣赏。在这一个过程中有些小组表现相当出色,如第一小组在欣赏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时,并没有直接对画面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运过多媒体营造氛围。首先用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一乐章)》作为背景音乐,聆听诗词《沁园春·雪》,然后在屏幕上显现缓缓拉过的帧帧精美的祖国名山大川(张家界、黄山、九赛沟等)的摄影图片,并把画面定格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作品上,这个过程使大家自然地进入欣赏过程,由学生带领大家感受了自然界的名山大川和艺术表现中的山水画之美感,构建了感性认识基础,完成情感体验。让大家在声、色、动、情并举的前提下获得艺术的感染和愉悦的心情,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了石涛山水画的气势磅礴,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这样的小组合作,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样式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的精神。
(3)组织第二课堂,建立国画兴趣组。美术第二课堂教学是美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为了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开设了国画第二课堂。在教学中发现人才,吸收对国画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兴趣组。国画第二课堂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百米书画赛、校内国画展、校外参观大师国画展等。国画第二课堂在学习空间上也很自由,可在教室学习基本技法,也可在教室外或者学校外进行写生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在参加比赛时获得奖项。
二、在班级授课形式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由于我校学生进入高中之前对国画技法的掌握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有些学生以前上过国画技法课,还在专门的国画培训班学习过,对国画的技法比较了解,同时也有没有接触过国画技法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国画技法教学需要从基础做起,鼓励有国画基础的学生也参与其中。下面就以《国画工具》一课简单阐述:
在这一课中,除了介绍笔墨纸砚这些基本的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国画的笔墨效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我讲学生听,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的知识重复,从而缺乏上课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由学生来讲解。
首先,全班尝试体验绘画工具的特点。在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国画的了解和对国画工具的认识,自由地在画面上画一些线条,如直线、波浪线、折线等,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让以前没有画过国画的同学初次体验国画工具的特点和笔墨情趣。
然后,鼓励学生当“老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毛笔的特点、对水墨的控制和宣纸极强的吸水性,会让初次体验的国画的学生不知所措,几条简单的线条画的心惊胆战,画的效果也不满意。这时,我会故意提出问题:这么简单的线条怎么会画的如此狼狈不堪?有的学生就回答道:以前没有用过毛笔,不知道怎么掌握,而且这种纸也跟平时写字的纸不一样。我接着问: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介绍一下国画的笔和纸?有备而来的学生就会拿着自己的笔帘和两张纸走向讲台,一本正经的说:现在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画国画用的毛笔根据软硬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以羊毫为主的软毫笔、以狼毫为主的硬毫笔和软毫硬毫相掺的兼毫笔。大家现在看我手里的这三支笔就是三种不同的笔(他很认真介绍了他手中的笔)。国画用的纸有两种,一种是极易渗水的生宣纸,适合写意画,大家现在用的这种纸就是生宣纸,这种纸很容易表现水墨的酣畅淋漓,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都是用这种纸画的。还有一种是不渗水的熟宣纸,就像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用笔蘸水在纸上试验),这种纸适合工笔画,墨色与颜色可层层渲染,画面效果十分细腻。好了,我的介绍到此为止,要是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下课后可以找我。
在国画教学中,经过对以上教学组织形式的初步探索,使教学活动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国画的了解和热爱。
总之,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背景下进行国画教学,需要运用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改革的浪潮中,各种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层出不穷,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而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2]绘画教学参考书,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
[3]金绍荣《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