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法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编目,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曾经多次按照以下方法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生:夏秋季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夏秋季的百草园。大家默读第二段,从中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找出后,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碧绿的菜畦 鸣蝉 油蛉 木莲 光滑的石井栏
肥胖的黄蜂 蟋蟀 何首乌 高大的皂荚树
轻捷的叫天子 蜈蚣覆盆子 紫红的桑葚 斑蝥)
师: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景物观察仔细,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恰当的词语,因此描写得很精彩。大家想一想:作者从怎样的角度来写景。请大家填写下表:
学生填完后,教师小节:这就告诉我们,写景要注意角度,并且可以多角度结合起来写。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的板书,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物的。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在原有板书的相应位置写下板书。
低一高一低
静一动一动一静)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要写好景物,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板书):
1.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2.要注意写景角度。
3.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景。
师:课后,大家运用这一节课所学的写景知识,写一段景物描写。
评析:这种教法,曾获得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他们认为我对教材钻得深透,能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尤其是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其实,我的出发点就是以读促写,达到阅读与写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我认识到我以上的教法脱离了阅读教学的本位,把阅读课上成了写作课,把课文当成了介绍写作知识的例子。从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共同提高,反而两败俱伤。怎样的教学方法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实际呢?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教法二
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生:夏秋季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
师:大家朗读第二段。(学生读)
师:这一段中哪一个短语写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生:有无限的趣味。
师:作者重点写了哪里的趣味?
生: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师:其他地方有没有趣味呢?
生:其他地方更有趣味。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组关联词可以看出来。
师:百草园有什么趣味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遍)
师:归纳起来,这些趣味就是好看、好听、好玩、好吃。请大家分别找出来,仔细揣摩这些趣味。
(学生找、说,教师板书。
好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好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好玩: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
好吃:桑葚覆盆子)
师:(小结)春夏秋季的百草园,在幼年鲁迅的眼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充满了无限的趣味。因此,百草园尽管只有一些野草,在那时却是鲁迅的乐园。
评析:这一教法,紧扣“乐园”、“趣味”,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作者在这一段中所表现出来的无限趣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通过这一例子,我想: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阅读,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责任编辑韦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编目,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曾经多次按照以下方法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生:夏秋季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夏秋季的百草园。大家默读第二段,从中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找出后,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碧绿的菜畦 鸣蝉 油蛉 木莲 光滑的石井栏
肥胖的黄蜂 蟋蟀 何首乌 高大的皂荚树
轻捷的叫天子 蜈蚣覆盆子 紫红的桑葚 斑蝥)
师: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景物观察仔细,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恰当的词语,因此描写得很精彩。大家想一想:作者从怎样的角度来写景。请大家填写下表:
学生填完后,教师小节:这就告诉我们,写景要注意角度,并且可以多角度结合起来写。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的板书,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物的。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在原有板书的相应位置写下板书。
低一高一低
静一动一动一静)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要写好景物,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板书):
1.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2.要注意写景角度。
3.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景。
师:课后,大家运用这一节课所学的写景知识,写一段景物描写。
评析:这种教法,曾获得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他们认为我对教材钻得深透,能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尤其是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其实,我的出发点就是以读促写,达到阅读与写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我认识到我以上的教法脱离了阅读教学的本位,把阅读课上成了写作课,把课文当成了介绍写作知识的例子。从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共同提高,反而两败俱伤。怎样的教学方法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实际呢?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教法二
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生:夏秋季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
师:大家朗读第二段。(学生读)
师:这一段中哪一个短语写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生:有无限的趣味。
师:作者重点写了哪里的趣味?
生: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师:其他地方有没有趣味呢?
生:其他地方更有趣味。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组关联词可以看出来。
师:百草园有什么趣味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遍)
师:归纳起来,这些趣味就是好看、好听、好玩、好吃。请大家分别找出来,仔细揣摩这些趣味。
(学生找、说,教师板书。
好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好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好玩: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
好吃:桑葚覆盆子)
师:(小结)春夏秋季的百草园,在幼年鲁迅的眼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充满了无限的趣味。因此,百草园尽管只有一些野草,在那时却是鲁迅的乐园。
评析:这一教法,紧扣“乐园”、“趣味”,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作者在这一段中所表现出来的无限趣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通过这一例子,我想: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阅读,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责任编辑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