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98见证者的故事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98在现在早已是耳熟能详的艺术区,现在的它就像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艺术时尚引领者,让人们津津乐道。不过,现在的辉煌却是与“不为人知”的过去密不可分的,近日在北京第零空间开幕的展览《翻铸——陈王案:一个798的故事II》, 向观众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798,这个展览的意义也因此有了升级,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一件作品。
  朱青生老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798就像是一个模子,他是当代艺术的模具,那么798铸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呢?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悬空的疑问,观众在疑问面前找到的是问题也是自我理解的意境,更多的是找到继续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力。显然,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模式已经与以往经典作品的创作有了极大的不同,经典作品的创作模式是艺术家引导观众,而在当代艺术这里,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完成的。
  《翻铸——陈王案:一个798的故事II》是把诸多发生在798艺术区成长历史中的事件,以一个家庭故事为线索一一展现。“翻铸”是这个展览的主题,因为798就是一个从翻铸开始,又是被时代铸造的特殊的现象。陈宝国、王海英一家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798的发展过程,既表达了我们时代的演变,政府是怎么开始从不理解,从禁止到承认,支持,并且变成国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艺术家怎么从体制内到体制外找到了一个孤岛,发展出一个集散地,最后完成了他们的成长。《翻铸——陈王案:一个798的故事II》是一个特别的展览,它既是去年《抗拒——陈宝国:一个798的故事》的续篇,也是全新的、独立的、完整的。“翻铸”的现场是一个具有视觉震撼力和压迫感的地方,有声音,有气味,有光影……只不过展览中的气味不是电焊有毒的气味,而是香水的气味,代表着798的腐化、798的商业化、798的时尚化,香风如云,美女如雾。
  该展由朱青生、朱岩、范叔如联合策划,这一组合在开幕式现场时被戏称为“煮煮饭”,不巧之巧的是,这一戏称,也与展览十分匹配,第零空间负责人王海英也借题发挥:“这个展览是由 ‘煮煮饭’(朱朱范)三位老师联合策划的,十分巧合,我认为这个展览就像是由他们主厨,将一锅美味呈现在大家眼前一样,现在饭好了,请大家品尝吧”。另外这个展览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里朝外”——“里朝外”就是翻铸。以前人们是拿模子翻铸作品,今天第零空间是把翻铸的过程展向公众,翻铸的思想已经改变了,他们翻铸的是一个空间,是一个自由的印记,是一个无限开放的可能性。
  继“抗拒”之后的“翻铸”,艺术家陈宝国和他的夫人王海英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向人们介绍着曾经发生在798的故事,他们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798翻铸出的当代艺术也在继续上演。
其他文献
清代黄钺提出“二十四品”说,我看方学晓的作品起码有“淡远”“朴拙”“幽邃”“明净”诸品位。南唐钟陵董北苑长于描绘秋岚远景,其画平展寥廓,荒寒简远,乃自然的人化之极致,方画或师本土先贤董源之遗风,致江南的自然景物在笔下成了演变成美的事物。其实也不尽然,在方学晓看来,“师古人”与“师造化”是并行不悖的,或言古本为体,自创为用,“非常注重传统绘画的学习,但又并非循规蹈矩,而侧重体味和继承传统精神,超越传
期刊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画家    韩朝多年从事山水画创作实践,对艺术问题有着十分清醒理智的认识。他对绘画史的发展逻辑,对传统中国画的演进轨迹,对当下的文化情境,对时代的人文变革,对国际背景下多文化、多画种的碰撞与交流,了然于胸。这得益于他一手坚持绘画实践创作,一手坚持学术理论研究,不仅研习绘画技艺,而且涉足艺术批评。这种兼修并备的做法,练就了他洞察事物本质的慧眼与智性的
期刊
传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火便成了凤凰的养料,它使其羽更丰、音更清。画家陈欣在对待自己画面严格要求上跟凤凰是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的,他对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和表现力,有其严格的自我控制能力,他无情地“修理”自己的画面,构成了现在画面上耐人寻味的艺术特征。  5月19日,在798艺术区第零空间开幕的“废墟中的辉煌——陈欣绘画展”,向观众展示了陈欣一系列的绘画精品。该展由彭锋策划,第零空间与北京大学美学与美
期刊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艺术源自生活,艺术融入生活,艺术提升生活,在此,西泠拍卖贺《艺术生活快报》创刊两周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衷心祝贺《艺术生活快报》两周年!相信今后会更拓宽艺术视野,更关注真实生活,也更加快速报道。  王彦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厦门宏宝斋文化传媒张宏: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是艺术母体!《艺术生活快报》二周年致喜。  99艺术网:《艺术生活快报》是艺术圈快
期刊
何士扬  字壬元,斋号印芯斋、雍言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生于福建泉州,曾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2009年获中国美院国画系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厦门大学美术系副主任,2002年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现为浙江画院、西泠书画院、泉州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学术活动  第八、十届全国美展  “水
期刊
我以前从来没认真想过我的生命会有终点, 50 岁生日的时候, 我好像远远看到了那个地平线, 从此后这个生命终点的时间概念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隋建国  在一个35米长、15米宽、12.5米高的大空间中,两只直径为3.6米和2.3米的巨大铁球在展厅内缓缓移动,犹如兩堵行走的墙壁;与此同时,震耳欲聋的响声在展厅中展开——围绕美术馆的内、外墙壁搭建起了脚手架与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15个钢球在其中不断
期刊
茹峰  1963年生于苏州。198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分配至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工作。2002年调至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曾担任该院技法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获美术学院博士学位。2008年5月调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家,同年9月任浙江画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
期刊
周尊圣  1958年生于黑龙江林口,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教授。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历经十几年十几次走进新疆,在文化是传承、艺术于创造中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
期刊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多年以来,韩朝一面在绘画技艺上不断锤炼和拓展,一面积蓄着自己的全面素养,不动声色地构建着自己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是人画一体,艺术实践和理论透析相互推动,人文传统与现代形式完整结合的一个有机体。  韩朝在山水画创作中不断寻求新的元素的介入,使自己的作品焕发出新意。韩朝的山水画兼有宋人的深厚和元人的灵秀,一反当下山水画要么文弱琐碎,要么粗野无
期刊
肖映川  1946年生于汕头市,广东潮阳人。历任海军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美术员,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社美术编辑,汕头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广东画院外聘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人民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广东省嘉应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参展情况  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