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国的崛起进程中,民族精神是其崛起的重要支柱,强国先强“魂”,只有民族精神的复兴和人民信仰的建立,才能激发全民族强烈的归属意识,才能凝聚起全民族磅礴力量,实现全民族的伟大梦想。
關键词:民族精神;信仰;大国崛起
1.引言
秦从一个西部的边陲部落,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38代国君,到了秦始皇时代,一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朝。在秦的发展中很少有人提及精神力量对秦国家崛起的重要作用,可没有民族精神的支撑,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柱,恐怕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并非易事。
2.秦人的精神——秦国崛起
秦人的性格中里有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族性。[1]从秦国发展的历程来看,虽然步履维艰,但从来不改初心,一直本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从秦的先祖在陕甘扎根之后,刚开始一直是一个称不上国的小部落,但他们的骨子里这一股坚韧不拔的性格,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部落,逐渐发展到一个统一中国的大帝国。无论是一个边陲的部落还是列土分王的诸侯国,无论是替天子守门的边军还是带甲百万的虎狼之师,他们这一股子坚韧不拔的精神从来都没有改变。
秦国在东出之前因在地理上与六国隔绝,且长期与其他西部部落进行战争,促成了秦人尚武的倾向。商鞅的改革中,就对秦人尚武的精神进行培育,建立军功等级制度,鼓励秦人战场杀敌获取军功。针对民间私斗成风,提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用法律对秦人的民间的私斗现象进行禁止和引导,将民间的尚武精神转化为战斗精神。秦人的尚武精神在出土的兵马俑中可见一般。兵马俑中的士兵大都只着简单的盔甲,不着头盔,有的甚至身上连一个甲片都没有,秦从蛮荒边疆发迹,一直就以勇武、坚忍与严谨著称,由弱至强[2],这种尚武的战斗精神对大秦帝国的大一统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在秦人的骨子里,有着一股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不屈的信念。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经常会出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样的字眼,这是一种全民的宣言,时时激励着每一个秦人,每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总能迸发出无尽的力量。这是一种全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公共价值取向支撑起了秦人的脊梁。这其中夹杂着秦人们质朴的信念、理想和热血。无论是在艰难困苦、大灾大难面前,还是在民族大义、国家生死存亡面前,他们都能够勇猛向前,没有哪个秦人会退缩,个个以马革裹尸还的精神悍不畏死,秦人们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国家义利观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而秦的灭亡,正是因为强权导致民族精神的丧失。秦始皇之后,专制皇权大行其道,对人民进行奴化教育,他们的教育就是以愚民为目的,政治权力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失去精神支柱支撑的人们,从此成为了一盘散沙。
3.结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培育民族精神在国家崛起的进程显得中尤为重要。它可以唤起民族成员强烈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汇聚起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迸发出强大活力,从而形成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从上而下,深入人心的,这是一种全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精神会给整个集体注入强大的无形力量。
参考文献
[1]林骄阳.商鞅法制改革评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6
[2]清秋子.大秦帝国究竟多彪悍.[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1
[3]刘涧楠、张瑞芳.论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作者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
關键词:民族精神;信仰;大国崛起
1.引言
秦从一个西部的边陲部落,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38代国君,到了秦始皇时代,一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朝。在秦的发展中很少有人提及精神力量对秦国家崛起的重要作用,可没有民族精神的支撑,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柱,恐怕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并非易事。
2.秦人的精神——秦国崛起
秦人的性格中里有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族性。[1]从秦国发展的历程来看,虽然步履维艰,但从来不改初心,一直本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从秦的先祖在陕甘扎根之后,刚开始一直是一个称不上国的小部落,但他们的骨子里这一股坚韧不拔的性格,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部落,逐渐发展到一个统一中国的大帝国。无论是一个边陲的部落还是列土分王的诸侯国,无论是替天子守门的边军还是带甲百万的虎狼之师,他们这一股子坚韧不拔的精神从来都没有改变。
秦国在东出之前因在地理上与六国隔绝,且长期与其他西部部落进行战争,促成了秦人尚武的倾向。商鞅的改革中,就对秦人尚武的精神进行培育,建立军功等级制度,鼓励秦人战场杀敌获取军功。针对民间私斗成风,提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用法律对秦人的民间的私斗现象进行禁止和引导,将民间的尚武精神转化为战斗精神。秦人的尚武精神在出土的兵马俑中可见一般。兵马俑中的士兵大都只着简单的盔甲,不着头盔,有的甚至身上连一个甲片都没有,秦从蛮荒边疆发迹,一直就以勇武、坚忍与严谨著称,由弱至强[2],这种尚武的战斗精神对大秦帝国的大一统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在秦人的骨子里,有着一股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不屈的信念。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经常会出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样的字眼,这是一种全民的宣言,时时激励着每一个秦人,每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总能迸发出无尽的力量。这是一种全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公共价值取向支撑起了秦人的脊梁。这其中夹杂着秦人们质朴的信念、理想和热血。无论是在艰难困苦、大灾大难面前,还是在民族大义、国家生死存亡面前,他们都能够勇猛向前,没有哪个秦人会退缩,个个以马革裹尸还的精神悍不畏死,秦人们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国家义利观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而秦的灭亡,正是因为强权导致民族精神的丧失。秦始皇之后,专制皇权大行其道,对人民进行奴化教育,他们的教育就是以愚民为目的,政治权力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失去精神支柱支撑的人们,从此成为了一盘散沙。
3.结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培育民族精神在国家崛起的进程显得中尤为重要。它可以唤起民族成员强烈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汇聚起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迸发出强大活力,从而形成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从上而下,深入人心的,这是一种全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精神会给整个集体注入强大的无形力量。
参考文献
[1]林骄阳.商鞅法制改革评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6
[2]清秋子.大秦帝国究竟多彪悍.[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1
[3]刘涧楠、张瑞芳.论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作者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