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同时也创造了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这五色为宇宙色彩的基本色调,代表不同的等级,寓意,方位,象征,从而形成五色观的色彩理论,五色观在中国古代泥塑上也有显著体现。五色观作为古代的色彩理论,它在泥塑上的运用,使得泥塑意义变得深刻,增加了泥塑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泥塑塑造的生命力,在现代雕塑创作中合理的运用用会丰富艺术家的表现语言。本论文通过分析五色观的理论内涵,以及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泥塑作品进行详细的色彩分析,总结出五色观在古代泥塑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与象征意义,以及五色观对中国现代雕塑创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色观;五行;兵马俑;泥泥狗;中国现代雕塑
第一章 从“五色观”看理论内涵
(一)对“五色”的基础认识
在《周礼·考工记·画繢》上有这样一段话: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fǔ),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二)五行与五大方位
东、西、南、北、天、地之色为青、赤、白、黑、玄、黄是最早的色彩分类,五色的白、青、黑、赤、黄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为正色,绿、红、等为间色。五色可以调配为任何一种颜色,但是任何一种颜色不管怎么样调配都形成不了五色。受古代尊卑的影响,色彩也有了等级尊卑之分,因为历代文化的背景,服饰色彩制度也不尽相同,历代皇家都会特别崇拜某一颜色。例如,黄帝时期土气胜,尚黄,服饰以黄色为贵;夏代崇木,尚青,服饰以青色为贵;商代崇金,尚白,服饰以白色为贵;周王朝崇火,尚红,服饰以红色为贵;秦代崇水,尚黑,服饰以黑色为贵。汉代及以后各代均尚黄,到了唐代,黄色成为了皇帝的御用色,臣民禁用黄色,由此可见阴阳五行说贯穿于我国封建王朝的各个时期,五色观对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五色观的象征含义
色彩的象征性与中国传统认知也相互联系。红色在人民的眼里代表吉祥,如意,欢乐的寓意。古人云“天地玄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人民认为玄色与黄色乃是天地开始的颜色,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是人民敬畏的颜色。青色是最为普通的颜色,是庶民阶级的色彩,白色具有双重的含义即代表干净与纯洁,同时还代表着死亡,与白色相对于的是黑色,它代表着权威,黑暗,与冷酷。色彩经过千年来历史的积淀,被赋予了许多含义。
第二章 五色观在古代泥塑中的具体表现
(一)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表现
在秦汉时代,中国雕塑已经基本成熟,秦汉兵马俑以稳重、粗犷为特色。秦始皇兵马俑,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些兵马俑在其制作初期本来是附着彩绘的,但是经过了火烧以及千年的破坏,我们很难看见它色彩斑斓的样子,不过近年来有一部分在后期出土的陶俑与陶马身上有残存的色彩痕迹,从这些痕迹上我们可以看到的颜色大致有:红、黄、绿、白、黑、黄等多种,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它是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石青,石蓝在兵俑彩绘中应用较多,五行属木,常见于上衣,下衣,护腿等部位。红色,五行属火,常用于上衣等大面积用色,发带,冠带,腰带等也会用到红色。赭石五行属土,常用于冠、铠甲、背带。黄色,五行属土,常见于装饰点缀,将军俑的花结等,白色,五行属金,常见于铠甲边缘或腰带的图案。秦俑主要用色为绿、紫、红、蓝,其中绿色最多,紫色、红色较多,蓝色次之,白色较少,黄色和黑色更少。古人和当代人一样,出于美化,出于等级,把对色彩的觀念表现在陶俑身上,陶俑艳丽着衣是秦代臣民百姓真实生活的定格,同是秦代臣民百姓的衣着崇尚鲜艳的真实写照。这是他们对色彩的一种最为实际的运用。而秦朝的统治者“尚黑”,以黑为贵,,臣民“尚艳”,以艳为美,这两种色彩并存,形成了秦代独有的服饰色彩特点。
(二)淮阳“泥泥狗”的色彩表现
而河南淮阳的“泥泥狗”中的色彩搭配与我们的“五色观”也是相呼应的,“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地区泥玩具的总称,它多以黑色作为底色绘制,古语所说的“天地玄黄”其中“玄”在色彩中就代表黑色,黑色是一种神圣的色彩,具有高贵与力量的象征,它选择黑色作为底色,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民间工匠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所产生的的集体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色彩观的体现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展现。在黑色之下,还加以青、赤、白、黄等颜色,青、赤二色艳丽,白色明亮,黄色为中和色,黑色将这四种颜色包容在一起,五色对比鲜艳强烈,却又不失和谐,具有古朴的,原生态的原始美。“泥泥狗”的色彩是根据“五色观”来进行搭配的,它的色彩观与我国的周易文化息息相关,展现了河南地区人民的泥塑审美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章 五色观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以上的古代泥塑作品中的色彩观与“五色观”具有相通之处,如果将传统的“五色观”移植在现代雕塑创作中,这不仅仅只是色彩表达与视觉上的刺激,而是将一种悠久的周易文化融入其中,在具有色彩属性的同时又具有历史性与特殊性的文化内涵,这将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创作作用。
(一)现代雕塑的色彩表现
红色,五行属火,在古代为“朱”是很贵重的颜色,在人们的眼里是吉祥,喜庆的象征。逢喜必用红,红色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在中国的当代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中国红运用,如北京西客站的“国风”大型的雕塑都用到了这种鲜艳夺目的红色,“国风”采取了中华远古图腾—龙的形象,塑造出了三条动态的火龙组成飞腾向上的造型,远望如一条巨大的火龙。又仿佛是围绕明珠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这个作品结合中国人喜欢红色为主色调。这种鲜艳的红色强烈夺目,在光线的不断变化下产生了一种极强的色彩感,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整个雕塑将传统与现代手法水乳交融,体现了北京的整体风貌,又表达出了吉祥、喜庆的气氛。
《罗丹论艺术》中曾经指出“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则一无美处”就要我们了解色彩的精神价值,色彩的象征意义,以便使雕塑色彩的心理效应在实际的运用中与它所传达的精神内容相一致,在向京的作品中,色彩被运用到了极致。作品《白色的处女》中,女人被涂成了偏冷色调的白色,作品色彩的传达仿佛使人物有了鲜活的生命,白色在我们古代人看来是纯洁,无暇的意思。《白色的处女》表露出了一种精神洁癖,带点自我封闭的神秘感,这件作品给人以明快、纯净的心理感受。表达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彰显出了意境之美。
第四章 总结
综上所述,五色观在流传至今的许多的文化瑰宝中得以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泥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泥塑拥有独立的造型色彩和审美特征,蕴含着地域的风俗特点与信仰以及淳朴的民俗生活的体现。对五色观的深入探索、理解和运用,对于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德.中华五色[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年
[2] 曹玮.真彩陶俑[M]. 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4年
[3] 张群成.淮阳泥泥狗的民族特色与内涵研究[J]. 艺术教育 2005年
[4] 胡明哲.色彩表达[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5] 李松.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作者简介
陈兆慧,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雕塑创作与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五色观;五行;兵马俑;泥泥狗;中国现代雕塑
第一章 从“五色观”看理论内涵
(一)对“五色”的基础认识
在《周礼·考工记·画繢》上有这样一段话: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fǔ),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二)五行与五大方位
东、西、南、北、天、地之色为青、赤、白、黑、玄、黄是最早的色彩分类,五色的白、青、黑、赤、黄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为正色,绿、红、等为间色。五色可以调配为任何一种颜色,但是任何一种颜色不管怎么样调配都形成不了五色。受古代尊卑的影响,色彩也有了等级尊卑之分,因为历代文化的背景,服饰色彩制度也不尽相同,历代皇家都会特别崇拜某一颜色。例如,黄帝时期土气胜,尚黄,服饰以黄色为贵;夏代崇木,尚青,服饰以青色为贵;商代崇金,尚白,服饰以白色为贵;周王朝崇火,尚红,服饰以红色为贵;秦代崇水,尚黑,服饰以黑色为贵。汉代及以后各代均尚黄,到了唐代,黄色成为了皇帝的御用色,臣民禁用黄色,由此可见阴阳五行说贯穿于我国封建王朝的各个时期,五色观对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五色观的象征含义
色彩的象征性与中国传统认知也相互联系。红色在人民的眼里代表吉祥,如意,欢乐的寓意。古人云“天地玄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人民认为玄色与黄色乃是天地开始的颜色,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是人民敬畏的颜色。青色是最为普通的颜色,是庶民阶级的色彩,白色具有双重的含义即代表干净与纯洁,同时还代表着死亡,与白色相对于的是黑色,它代表着权威,黑暗,与冷酷。色彩经过千年来历史的积淀,被赋予了许多含义。
第二章 五色观在古代泥塑中的具体表现
(一)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表现
在秦汉时代,中国雕塑已经基本成熟,秦汉兵马俑以稳重、粗犷为特色。秦始皇兵马俑,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些兵马俑在其制作初期本来是附着彩绘的,但是经过了火烧以及千年的破坏,我们很难看见它色彩斑斓的样子,不过近年来有一部分在后期出土的陶俑与陶马身上有残存的色彩痕迹,从这些痕迹上我们可以看到的颜色大致有:红、黄、绿、白、黑、黄等多种,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它是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石青,石蓝在兵俑彩绘中应用较多,五行属木,常见于上衣,下衣,护腿等部位。红色,五行属火,常用于上衣等大面积用色,发带,冠带,腰带等也会用到红色。赭石五行属土,常用于冠、铠甲、背带。黄色,五行属土,常见于装饰点缀,将军俑的花结等,白色,五行属金,常见于铠甲边缘或腰带的图案。秦俑主要用色为绿、紫、红、蓝,其中绿色最多,紫色、红色较多,蓝色次之,白色较少,黄色和黑色更少。古人和当代人一样,出于美化,出于等级,把对色彩的觀念表现在陶俑身上,陶俑艳丽着衣是秦代臣民百姓真实生活的定格,同是秦代臣民百姓的衣着崇尚鲜艳的真实写照。这是他们对色彩的一种最为实际的运用。而秦朝的统治者“尚黑”,以黑为贵,,臣民“尚艳”,以艳为美,这两种色彩并存,形成了秦代独有的服饰色彩特点。
(二)淮阳“泥泥狗”的色彩表现
而河南淮阳的“泥泥狗”中的色彩搭配与我们的“五色观”也是相呼应的,“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地区泥玩具的总称,它多以黑色作为底色绘制,古语所说的“天地玄黄”其中“玄”在色彩中就代表黑色,黑色是一种神圣的色彩,具有高贵与力量的象征,它选择黑色作为底色,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民间工匠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所产生的的集体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色彩观的体现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展现。在黑色之下,还加以青、赤、白、黄等颜色,青、赤二色艳丽,白色明亮,黄色为中和色,黑色将这四种颜色包容在一起,五色对比鲜艳强烈,却又不失和谐,具有古朴的,原生态的原始美。“泥泥狗”的色彩是根据“五色观”来进行搭配的,它的色彩观与我国的周易文化息息相关,展现了河南地区人民的泥塑审美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章 五色观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以上的古代泥塑作品中的色彩观与“五色观”具有相通之处,如果将传统的“五色观”移植在现代雕塑创作中,这不仅仅只是色彩表达与视觉上的刺激,而是将一种悠久的周易文化融入其中,在具有色彩属性的同时又具有历史性与特殊性的文化内涵,这将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创作作用。
(一)现代雕塑的色彩表现
红色,五行属火,在古代为“朱”是很贵重的颜色,在人们的眼里是吉祥,喜庆的象征。逢喜必用红,红色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在中国的当代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中国红运用,如北京西客站的“国风”大型的雕塑都用到了这种鲜艳夺目的红色,“国风”采取了中华远古图腾—龙的形象,塑造出了三条动态的火龙组成飞腾向上的造型,远望如一条巨大的火龙。又仿佛是围绕明珠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这个作品结合中国人喜欢红色为主色调。这种鲜艳的红色强烈夺目,在光线的不断变化下产生了一种极强的色彩感,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整个雕塑将传统与现代手法水乳交融,体现了北京的整体风貌,又表达出了吉祥、喜庆的气氛。
《罗丹论艺术》中曾经指出“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则一无美处”就要我们了解色彩的精神价值,色彩的象征意义,以便使雕塑色彩的心理效应在实际的运用中与它所传达的精神内容相一致,在向京的作品中,色彩被运用到了极致。作品《白色的处女》中,女人被涂成了偏冷色调的白色,作品色彩的传达仿佛使人物有了鲜活的生命,白色在我们古代人看来是纯洁,无暇的意思。《白色的处女》表露出了一种精神洁癖,带点自我封闭的神秘感,这件作品给人以明快、纯净的心理感受。表达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彰显出了意境之美。
第四章 总结
综上所述,五色观在流传至今的许多的文化瑰宝中得以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泥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泥塑拥有独立的造型色彩和审美特征,蕴含着地域的风俗特点与信仰以及淳朴的民俗生活的体现。对五色观的深入探索、理解和运用,对于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德.中华五色[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年
[2] 曹玮.真彩陶俑[M]. 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4年
[3] 张群成.淮阳泥泥狗的民族特色与内涵研究[J]. 艺术教育 2005年
[4] 胡明哲.色彩表达[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5] 李松.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作者简介
陈兆慧,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雕塑创作与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