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互动关系测度

来源 :公路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物流能力、发展规模和需求状况3方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从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4个维度选取9个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7年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数据,利用熵值-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了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利用恩格尔-格兰杰检验法检验了区域物流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短期相互影响.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滞后期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2006-2017年稳步提升,但二者发展速度不完全同步;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二阶单整序列,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的滞后期对区域物流发展有很大影响.
其他文献
为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实现联网运输,我国新建高速、城际铁路多采取在已开通运营线路车站到发线咽喉区接入道岔的接轨方式引入既有客运站.为减小接轨施工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干扰,本文以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过既有到发线引入江宁站的接轨工程为例,确定了施工改造范围,并分析了锁定轨温差、扣件纵向阻力及植筋锚固措施对18号无缝道岔受力和位移的影响,最后结合施工要求给出合理的施工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采空区勘察是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空区具有危害性大、隐蔽性强、既有资料准确性参差不齐等特点.在陡倾岩层的勘察中,斜孔勘探可与产状倾向大角度相交针对性布置钻孔,且相同孔深可揭示更多地层以相互印证,具有明显的靶向勘察优势.目前,斜孔勘探用于铁路采空区勘察的案例较少,本文以西渝高速铁路铁峰山越岭段采空区勘探为工程背景,在收集分析矿区资料和进行详细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斜孔勘探对煤矿采空区进行勘察,为线路走向及标高选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在多联、多跨连续纵向连接特殊梁体结构及特殊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时,快速准确获取CPⅢ控制点平面坐标的难题.传统CPⅡ和CPⅢ网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由于观测的时间不同步,必然存在两次对中整平误差.研究采用CPⅡ与CPⅢ同步测量的方法,在满足GNSS观测和全站仪联测的任意位置摆设脚架的情况下,可节省CPⅡ埋桩费用;在安装的同时连接GNSS天线和棱镜的工装,可以减少两次对中整平误差.GNSS接收机观测CPⅡ与全站仪边角交会测量CPⅢ同步进行,以联测的起算点进行联合平差计算,能够满足相应级控制网等级的测量要求
花岗岩是地球表层放射性元素主要载体之一,其放射性与岩石酸碱度、形成时代、成因类型等相关,但并非所有花岗岩都具有放射性,仅某个亚属存在放射性超标现象.西部地区某在建花岗岩质隧道围岩与放射性花岗岩亚属具有较大的相似度,且隧址位于可能产生氡气外溢的深大断裂缝,放射性超标的可能性较大.本文结合放射性核素检测、孔内 γ测量及氡气监测对隧址区进行了放射性评价,并提出了工程措施建议.
某铁路隧道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规模碰撞而隆升的青藏高原东南方,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突涌水成为制约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的重大难题.通过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理论分析计算等方法相结合,对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藏东南某隧道波里拉组(T3b)灰岩段多为强富水性,察朗噶组(J1ch)和甲丕拉组(T3j)为弱-中等富水性,阿堵拉组(T3 a)、夺盖拉组(T3 d)和土脱组(J2 t)为弱富水性;(2)隧道波里拉组(T3 b)岩溶垂向
为确定大跨弯连续刚构桥冲击系数的计算公式,基于结构动力学和车桥耦合相关机理,组建了车辆与桥梁的振动方程.通过轮桥位移协调关系,确定车桥相互作用,采用MATLAB软件编译大跨弯连续刚构桥车桥耦合分析模块.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指标参数进行降维处理.综合考虑特征值大于1和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目标参数,确定了桥面不平整度、曲率半径和墩高为主要敏感参数,通过逐步回归法拟合回归桥梁挠度、弯矩和扭矩冲击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桥梁挠度冲击系数受桥面不平整度、墩高的影响性较为显著,而曲率半径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采用25 Hz相敏轨道电路的CTCS-2级列控系统车站,当区间第一离去区段(1 LQG)长度较短,不满足动车组侧向发车运行对有码区长度的要求时,需采取补充发码措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某典型车站为例,详细介绍了在既有电码化电路基础上完成补充发码电路的设计技巧和实施方案,可为其他线路类似运营场景的列控补充发码设计、实施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选线是铁路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影响全局的一项总体性设计工作.为探索艰险山区铁路选线技术,本文以西南山区地形、地质、环境极为复杂的重庆至贵阳铁路为工程依托,分析选线设计中遇到的地质、环保、规划等控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铁路选线应综合考虑影响线路选择的不良地质、环境敏感点、路网及城市规划、主要技术标准、重点工程等控制因素,抓住主要制约因素,确保方案安全、经济,从而实现线路方案的社会效益综合最优.
铁路与公路工程为带状线性工程,线路长度通常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涉及区域多、范围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常采用1:10000及1:2000地形图,基于此进行二维选线设计.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出现,可对地形进行全方位的拍摄,获得实景三维地图,在此基础上开展铁路及公路选线设计工作,比二维地形图具有更好的直观性、信息量和精确性.本文将实景三维地形和三维建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设计成果的真实展现,为未来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实体再现提供技术支撑.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能量密度高、启动速度快和零污染物排放等优点,是有前途的道路车辆动力源.成本和寿命是制约燃料电池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车辆在频繁启停和燃料电池动态工况中的湿度变化会引起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因湿胀而造成的机械破坏,会显著降低该燃料电池的寿命.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Static Structure模块、CZM模型和PEIRCE模型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微观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动态工况中不同相对湿度变化幅度(60%,50%,40%和30%)对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