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社会的婚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ngl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特殊的社会关系,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決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进步,并对社会、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起推动作用。原始社会因此得到了发展,人类也随着自身婚姻的文明化而步入文明社会。
  关键词: 婚姻原始社会 氏族 生产力 自然法则
  
  “婚姻”,中国古时也称“昏姻”或“昏因”。“婚”,本义“妇家”,通“昏”,意指古时婚礼中黄昏时男子到女家迎亲。“姻”,本义“夫家”,通“因”,引申为女子因男子结亲迎娶而到夫家。所以,“婚姻”在中国古时指嫁娶之礼,表示男娶女嫁的过程,也即男女结合成为夫妻。当今,中外学者对“婚姻”有多种诠释,归结起来,其中心涵义应为:由社会规定或认可的异(同)性的结合。
  婚姻有其自然属性,这体现了生物学、生理学规律的作用。婚姻更具有社会属性,这是社会、社会制度、社会组织赋予它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的社会行为和一定的社会内容和人与人之间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并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起推动作用。婚姻有实现人口优化和再生产、组织经济生活、教育后代以及人类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职能,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讲是男女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所以,有人类才有社会,也才有婚姻,动物界只有两性关系而没有婚姻。可以肯定地说,人们关于人类初始经历了一个与动物界一样漫长的杂乱性交的婚姻时期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
  那么,关于原始社会的婚姻到底如何呢?简单说来,原始社会的婚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
  群婚制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
  大约距今三百万年前,“过渡期间的生物”或“正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进化为“完全形成的人”,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组织以及婚姻产生了。
  从三百万年前到二三十万年前,人类经历了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和晚期直立人(晚期猿人)阶段,属于原始社会早期、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摩尔根所谓的文化上的蒙昧时代中期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血缘家族公社时期及婚姻上的血缘群婚制时期。
  血缘群婚即血缘婚(等辈婚、同辈婚、班辈婚),其规定在血缘家族公社内部按照辈分划分婚姻关系,即不同辈分的男女间不得有婚姻关系而兄弟姐妹之间互相集体通婚。这样就出现了排除祖先同子孙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两性关系的婚姻规例。这是劳动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和财富,是劳动推动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究其原因是:
  一是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人类逐渐懂得了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
  二是缘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了年长者经常在家做事、照顾孩子,年轻力壮者外出采集、打猎、捕鱼的生活习惯。
  三是人们为了解决因为性关系而引起的混乱与冲突。
  总之,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婚姻制度——血缘群婚制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了。
  从距今二三十万年前到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化到了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处于原始社会中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蒙昧时代晚期和母系氏族公社早期(母系氏族公社的萌芽和形成时期)及亚血缘群婚制时期。
  亚血缘群婚制实行族外群婚,族内禁婚制度。即两个或两个以上母系氏族公社(血缘集团)的男女之间互为夫妻、实行群婚,同氏族的兄弟与姐妹之间不能通婚。原始人从血缘婚发展到亚血缘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人的智力发展和自然选择法则相关联,当然也离不开为解决因为性关系而引起内部的混乱与不和。换句话讲:
  一是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毕竟受生产生活水平限制,所以为减轻人口增殖的压力和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血缘家族集团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成较小的集团。一般先是分成两个较小的集团,以后越发展。逐渐壮大了的小集团还会不断分解为小集团。
  二是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人类不但深深意识到了近亲婚配的危害性,而且饱受了彼此之间激烈争夺性伙伴带来的战争和创伤。于是同一血缘集团(小集团或叫较小的集团)内的婚姻被禁止,不同血缘集团之间的群婚实施开来。而这相互通婚的小集团就被称做氏族。可见,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婚姻的进步密切相关。
  对偶婚制大约出现在母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野蛮时代和原始社会的晚期,时间上距今一万年前至距今五六千年前。
  对偶婚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一对男女一定程度地脱离群体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同居生活关系,但不排斥双方与其他异性性关系的婚姻形式。对偶婚不像群婚(多偶婚)根本没有固定的性伙伴,也不像一夫一妻的单偶婚有严格而固定的性伙伴。对偶婚男女虽关系相对稳定,但双方无严格的固定关系,相互无约束权,婚姻脆弱易分离。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的过渡形式,既有群婚制的残余,又有一夫一妻制的雏形。初时,配偶男女各住在自己的母系氏族里,白天各自在自己的母系氏族里劳动和生活,晚上,男子到女子的氏族与其同居,这叫望门居;后来,男子迁到女子的氏族居住,配偶双方共同生活,男子死后归葬男子的母系氏族,这叫望妇居。望妇居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当然,因为没有出现家庭,所以配偶双方仍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而与女方氏族成员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而到了对偶婚的末期,女子嫁到男子氏族与男子生活的所谓从夫居的时候,人类已进步到父系氏族社会。
  群婚制过渡为对偶婚制,总体上讲,这是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的智能水平逐渐增强的结果。具体来讲:
  一是在母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女性在经济和生活上的主导地位更加显著,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世系、财产的母系氏族制,这些使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男女基本平等,男子的性行为得到一定的遏制。
  二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起了重要作用。
  三是随着氏族的发展和氏族分支的增加,氏族组织制度不断对婚姻的范围和群婚的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使男女彼此通婚的范围不断缩小。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金石并用时代、野蛮时代晚期并向文明时代过渡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和父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前,人类迎来了她的第三个婚姻形态——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
  所谓一夫一妻制指的是一男一女结成夫妻的婚姻制度。但原始社会直到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仍处在一夫一妻制的初期阶段,只是限制了女性的性生活,所以这时的一夫一妻制也包含一夫妻妾制或一夫多妻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石犁、木犁的使用,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取代女子居于主导地位,社会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里,终于有了若干个父系大家庭,甚至后来父系大家庭又分化为若干家庭。先是女子嫁到男方氏族与男子过夫妻生活,这叫对偶婚的从夫居,此时,孩子的生父是谁已可确定;进而,丈夫要求妻子要忠于丈夫,从一而终,受丈夫支配,死后与丈夫同葬,乃至从殉。这样,丈夫就对妻子拥有了绝对支配权,人类的婚姻从对偶婚制变成了一夫一妻。造成这种婚姻制度出现的原因是:
  一是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性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掌控了主动权。
  二是家庭的出现和经济发展后劳动产品有了剩余,这样逐渐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
  三是丈夫为了绝对占有妻子,尤其为了保证由亲生子女继承自己的财产,丈夫就要限制妻子的性自由。
  总之,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是男权制的产物,是私有制出现的必然结果,是原始社会走向解体、人类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人类就是这样,随着婚姻的不断文明而逐渐走向文明时代。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民出版社,1971.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
  [3]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出版,1984.
其他文献
分析了吉林省境内地下流体观测井网对日本M_W9.0地震的同震响应。结果表明,尽管震中距离、地下流体观测井岩性及环境各异,多数的观测井仍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同震响应主要以水位阶变和振荡为主,而水温观测无明显变化。基于如上分析,讨论了同震响应变化的可能机理。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关键过程之一,对于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测试活动中最重要的关键输出件之一,其质量与数量将直接决定被测系统的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教改实施多年来,许多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作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各种方法手段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而我认为不妨做一些原生态的美术教学尝或许效果更佳。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执教的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五册《动物明星》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近学生倾听童声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追求的原来只是教师所谓的教学艺术,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不去研究,而去琢磨如何产生“先声夺人”的效
摘要: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繁杂的“社会”,为此,学生上网要防止网上不良倾向的侵害,认识网络的危害性,掌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特别是要注意上网综合症,俗称网瘾的发生。  关键词: 上网综合症 弹性引导 “脱瘾”    上网综合症主要症状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上网来
Dickkopf3(Dkk3)是一个抑癌基因,在永生化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系中低表达。Dkk3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关于Dkk3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少有报道,已有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业务的不断拓宽,卫星移动通信作为全球通信系统中的一环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通信设备的升级和频谱资源的稀缺使得多频复合天线成为了理
我校是去年刚刚评上的三星级高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这因此也成为有些教师的借口,经常会听到“面对这样的学生,课没有办法上下去”、“这样差的学生,怎么设计都是没有效果”等诸如此类的话。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是采取不同的形式、策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还需要具
液晶驻示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其显示动态图像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由于LCD在显示快速运动的图像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动态图像失
随着现代电子战、信息战日趋白热化的发展,导弹的精确打击成为国防事业研究的热点。作为导弹的“眼睛”,共形于载体表面的引信天线更是重中之重。波导缝隙天线具有易与载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