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优秀?只是一时的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村落里走出
  夜里躺在床上,我想起了我这一路的求学之路。
  我出生于一个小山村,成长于小县城。在上大学前,一个人的一辈子基本可以预见。
  我是幸运的,父亲出去闯荡一番后,不断地向我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初二,我一直学不好物理,成绩基本在七八十分,于是,我每天早上五点多就爬起来看物理书刷题目,终于到初三,成绩慢慢变得理想,甚至每一次考试都接近满分,中考时是全县第二名。后来,村里慢慢地有了变化,家长们也关注起孩子的成绩。
  读高中时,虽然考取一本没问题,但是我压力很大。因为作为小村落里第一个有可能考上好大学的学生,太多人关注着我的高考成绩。
  我在的村子有“风水说”:别的村落总能出大学生,那是风水好,我们这不行。所以当时的我,想着通过知识努力改变命运,打破“风水说”。
  但没想到变成村落里孩子们看齐的“榜样”,却也在大学遭遇了诸多的不顺心。
  大学不再优秀
  刚上大学,打击便一个接一个。
  先是英语分班考试,被分到了B班,而很多城市里的学生,在提前交卷的情况下轻松进入A班。
  接着是计算机分班考试,我也加入了提前交卷的大军,因为整张卷子对于我而言,基本上是陌生的,所以仍然摆脱不了B班的宿命。而这,不过是新学期伊始。
  学校课程基本步入正轨后,多门课程需要小组探讨学习。英语课程需要研读课外名著,通过与组员交流提取重点,再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那是我第一次制作PPT,如今想来做得特别粗糙,除了必要的图片和文字,没有任何的修饰,也没有丝毫排版和美感的概念。看着别的同学制作的精致的PPT,五味杂陈。
  后来我发现,大部分同学比我早了三四年接触PowerPoint。在随后的思想政治、近代史等课程中,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或制作视频,我在小组里的付出微不足道。社会调查问卷牵头的不是我,出主意的也不是我,只能做一些边缘性的工作,幾乎让我忘了,高中的自己也是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也是组织过校级学习经验交流会和英语口语大赛的。如今在这些同学面前,自己真是平平无奇。视频制作也一样,班上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女生,已经加入了校科协宣传部,视频剪辑对她来说驾轻就熟,而我还在努力熟悉着她推荐的比较简单好用的小软件,剪辑出来的视频仍然惨不忍睹,最后都是这个女生帮忙重做。
  当时心里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很多个晚上,我躺在宿舍的床上难以入睡,自我怀疑的阴云逐渐笼罩心头,以往的优越感消失殆尽。
  老师上课的进度是根据大部分同学的接受能力而定的,由于自身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一开始听课就显得吃力,因此在身边很多同学下课后就愉快地忙活社团活动时,我只能抓紧课余时间,把一些欠缺的知识点慢慢补上。即便如此,每一门课的考试成绩其实都不算好看。
  一系列的不顺心,在摧毁自信心的同时,也有了瓦解理想的迹象,挣扎于并不乐观的现实,我已经忘了当初选择这所大学的目的。当初信誓旦旦说服家里人,说一定要选择这所大学,要读研读博,以后做科研,为人类健康事业添砖加瓦,那些豪言壮语,已经不再提起。
  有一次,我跟家里人打电话时,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语气说:“我只想好好毕业,然后尽量找一份好点的工作,哪儿还谈什么建设祖国,我能拯救自己就不错了。”父亲说:“你要加油研究药物,听到了好些人得了癌症,生病真的太痛苦了。”那个晚上,依然是个不眠夜,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像是求助又满怀期待,还有始终对我给予信任和关怀的母亲,让我认真地回想进入大学后的点滴,以及当初上大学前的满怀壮志。彼时的我已经大二,没有保研的可能,思索一夜后下决心考研人生轨迹。
  考研教室每天16小时
  大三下学期着手准备考研,压力很大,唯一的欣慰是当时接触了好几门药用植物相关课程,由于童年生活在果园里,所以打小就认识很多植物,这些在野外实习中给我带来了甜头。很多同学会在采集标本和压标本时,跑来问我相关的植物知识,而我基本都能解答,期末考试成绩也终于让我找回了初高中的感觉,这种感觉给我考研带来了促进作用。
  考研的日子,有点苦,但是很充实,没有课的时候,算下来平均每天在考研教室的时间有16个小时。冬天,由于教室中暖气太足觉得脑子不清醒,于是跑上天台,在冷风中边发抖边背英语、背专业课知识,冻僵了再跑回楼梯间避开风口接着背。那时候群里一起准备考研的同学相互打气,说考完后要睡三天三夜,说很想看的电影电视剧一定要补回来。
  其实考完哪有时间放松,马上就要忙着估分数,查看意向的院校最近几年的复试线和复试情况,加群,找师兄师姐咨询复试经验,一些常用的网站也没少逛,生怕错过一点有用的信息,还要揣摩英语口语复试导师会如何提问,然后把答案整理出来背诵。成绩出来后就一直等复试线,由于分数并没有很理想,所以做好了二战的心理准备。
  最后还是拿到了一所植物研究所的复试通知,我询问了师兄师姐后才知道,很多成绩比我高的学生早就找好了导师,也已经进入实验室帮忙做实验了。这无形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抱着为明年复试积累经验的心态,复试那天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很认真地揣摩导师的询问目的,结合这三年多所学到的所有知识,思考再三后才慎重地回答。当晚接到录取电话的时候,其实自己是有点意外的,努力过后就交给运气了,也许自己运气还可以。
  考研终于尘埃落定,要开始忙碌自己的毕业设计,还要抓紧时间把需要的知识技能开发或者加强,由于毕业设计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方面的内容,所以整个实验还是游刃有余的,这期间还抽空参加了院部杯篮球赛,玩玩自己爱好的摄影,每天依然用手机APP学习英语和上网课,大学四年基本上是沉淀的四年,从一开始的慌乱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慢慢适应,也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自处,努力走出逆境。
  硕士逆袭
  硕士期间,每天忙于实验的同时,还加入了研究生会。作为研究所第十届文体部部长,主办了三场所里的大晚会,最引以为傲的是在毕业晚会时候,播放了我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从剧本编写、演员挑选与磨合、踩点以及后期的大部分剪辑,基本上都是我亲力亲为。   忙着科研和社团活动的同时,因为对植物的热爱和了解,还担任了植物园的科普讲解志愿者,带领游客讲解植物和药物等相关知识,之前疯狂的输入,如今终于开始慢慢输出。一开始的讲解非常生硬,基本上是在强行科普,后来自己开始慢慢琢磨,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面对小朋友讲解一些与植物相关的故事,大学生就会侧重专业知识点的讲解,中老年人则会加入一些药用植物或者养生的知识。
  个性使然,基本上我的讲解都会偏幽默风趣,所以很多游客结束后会向植物园科普部反馈,有些导游则会在下一次带团来参观时,跟科普部的老师直接预约我的讲解,很多年龄相仿的大学生则会围着我要加我的微信,想让我再多讲一些。也会碰上一些小学、中学的班主任,听完讲解后邀请我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植物课。想着自己写作能力还可以,所以除了口头讲解植物知识外,还给植物园的微信公众号撰写文章,秉着趣味学习的想法,用幽默的文字向大家展示植物学相关知识。
  与此同时,开始帮着课题组带游学学生做实验,从文献查找、实验方案设计,到带着他们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以及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指导他们制作PPT进行答辩等,让他们基本体验整个科研过程,我经常会收到学生们的信件或者明信片,话语里对我的肯定至今想来都会心怀感动。
  一个月不出寝室,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名额
  2018年10月,秋招来临,我计划着还是着手找份工作吧,不能像本科时候背水一战了,那时候想着考不上就二战,完全不考虑工作的事情,而今还是稳妥些找好退路,硕士三年的成绩和经历还是给我带来了竞争力,所以找工作也相对轻松,投出简历后电话面试一次,外加一次笔试,很快就拿到了心仪的Offer。
  拿到Offer后不久,在课题组老师的推荐下,我联系了德国一所学校的导师,申请读他的博士,这个导师是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由于课题组规模比较大,导师想要控制课题组规模,因此打算今年不再招博士,但是在看到我的邮件之后,导师还是给我回复了邮件,约了面试时间。
  硕士所在课题组的老师说,德国导师组上成员基本是做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而真正有化学基础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都是生物基础的,因此看到我的简历后,导师最终决定还是给我面试的机会。中间也有好几次的邮件往来,一番努力后,我成功拿到了邀请函,但我需要申请国家公派留学。
  我選择攻读的博士专业其实给我申请国家公派留学带来了一个小优势,因为公派肯定是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技术更佳,而微生物研究领域,我们国家起步较晚。当然,这也给我带来了难题,由于从硕士就读的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跨到博士的微生物专业,我几乎没有一点相关底子,相当于从头学起。因此在拿到邀请函之后,压力更甚于开心,一边忙着毕业实验的同时,一边学习《微生物》《基因工程》等基础书籍,做完实验,便在实验室里开始看书,晚上十二点多才回宿舍。而德国的导师也开始把博士期间需要做的课题资料发给我,在拼命消化很多基础知识后,研三上学期已经接近尾声。
  过年回家,我带了厚厚的一沓打印文献,因为国家公派留学申请材料中,有一份研究计划,包括中文版和英文版,研究计划在申请材料中占比较重,审核专家需要通过研究计划去评估公派留学的必要性。整个年假我也没有放松,直到收假,才把大部分知识过了一遍。
  研三下学期开学后,整个三月,我每天早上八点多起床,晚上两三点才睡,一整个月没有走出宿舍大门,三餐都是拜托室友打包的,分秒必争地写我的研究计划,写好后发给这个专业的博士师兄帮忙修改,经师兄提意见返修一共七次,然后再发给德国导师,导师返修了两次后给我签字,研究计划才终于告一段落。就这样熬过了三月,加上年前和过年时候的准备,才终于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把所有的申请材料准备好。
  提交材料后,我来到实验室,课题组的老师和师妹们,看到我之后都说我整个人瘦了一圈,而在结果出来拿到大红奖状之后,也有不少师弟师妹问我国家公派留学的相关信息,问我准备申请材料有多苦。我说:“整个三月,我就在研究所的宿舍里,开门就能和你们碰面,可是整个所的学生都在说我出去实习了,因为那一个月几乎没有学生见过我,基本上就这么苦。”
  如今在准备签证材料,每天还是在不断地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当初写研究计划可以说输出了我所学的所有专业相关知识,博士师兄和导师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因此毕业后整理出来需要研读的文献依然有五本书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十月开启的博士之旅更顺畅一些,如今仍然需要大量积累。
  相信有不少上大学前都是凤毛麟角的同学到了大学,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变得不再优秀,甚至对自己产生质疑,没有信心。一路走来,我想,还是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把眼光放长远,落后是一时的,只要经过努力,总会迎来逆袭!
  责任编辑:徐玲玲
其他文献
果然,挂了电话,嫂子跟我们说:“我们医院今天有一例确诊病例,咱们一定要高度警惕。”还没说完,嫂子的电话又响了,“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咱们现在要取消假期。明天记得准时来医院上班!”  嫂子所在的醫院作为迁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定点救治医院之一,随时有入住肺炎患者的可能。为了家人的健康,哥哥和嫂子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自行隔离,这就意味着哥嫂要与家人暂时分开,当然,他们也将第一次与不满三周
靠药物维持生命的人  并不比健康的人更为高尚  我在制造的病句里活了很久  每一次,因一厢情愿而脸颊绯红  仿佛青春都不曾真正远离  雨水因找不到河床而改走陆路  有些风注定会被马鬃俘虏  蘸着炊烟,燕子家书抵万金  蘸着乌云,白鸽子玷污了自身清白  只有鹰隼的眼里,太阳与星星都是烽火狼烟的隐患  我没有翅膀,像一只行动迟缓的贝类  在大小梅沙低入尘埃  只有涨潮的时候  磕长头,匍匐八百里江山 
用心去听别人上课,有利于发现问题、启示自己。同时听后双方进行坦诚的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这是本人从事教学的一点体会。  记得自己刚从学校毕业初上讲台之时,就很希望去听听中老年教师们的课,以便学点方法,同时也希望他们来听听我的课,指出优缺点,以求早日掌握教学之技能,可惜的是那时的教研气氛没有现在之浓。不过在往后的教学中,也常常去听了前辈们的一些课,有的上课不乏激情,听之爽神,有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1927—2017),无疑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乃至本世纪前十几年,美国诗坛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美国国家图书馆为他出版了厚厚两卷本的诗集,收录了从1956 年的《一些树》到2000 年的《在此留名》近千首作品,其中有著名的长诗《凸透镜里的自画像》、海伦·文德勒激赏的散文诗集子《三首诗》以及阿什贝利本人喜欢的两百多页的长诗《流程图》。这
陈鱼观的诗弥漫着一股中年情绪,“暮色中的玉兰花”“老井的轱辘”“流浪猫”等等,现实与非现实相互交织,生活经历沉淀、勾兑成为词语的滥觞,弥漫在纸上的突围和疲乏,与其说诗人在此时此地“等待冬天的一封回信”,不如说是他在向彼时彼处不断地寄出他的“鸡毛信”。如此,充斥着等待与救赎意味的人生也就被赋与了意义,个人也正是在与外界不断的对峙中找到与自我灵魂层面的某种方式的和解。  刘棉朵的诗歌清新而质朴,举重若
初恋的手指(组诗)  初恋的手指  1  风雪潇潇  世界在潇潇风雪中感到很冷  你也感到冷吗  不然 你青春的脸上  何以只有些许淡淡的表情  假若你不介意  就请把你的手给我  这个季节 风也想找个梦巢  你比风还凄凉的孤寂  漂泊何处  不愿诉说  那就用温柔如你的手倾诉  走过距离 缓缓  有一种情感绕在手掌  温热我的血  是的 我一掌的血温不热季节  也温不热世界  却可温热你一颗冻伤
说起武大(武汉大学),最为人称道的应该就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樱花节了。我刚刚接到武大的通知书的时候,一群同学的“贺电”居然出奇一致:“恭喜你樱花节的时候被我们吃穷。”其实除了樱花,武大还有很多很多值得书写、与别处不同、甚至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地方。  煌煌武大,雄辩天下。短短的八个字,自由张扬,霸气外露。  在武大,辩论,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项事业;辩论队不仅仅是一个社团,更像是一支军队。走在
英国国家档案馆推出新的数字档案保存培训计划  英国国家档案馆近日为档案工作者推出了免费的在线数字档案保存培训计划——“新手知识(Novice to Know-How)”,旨在为原生数字档案的保存服务提供指引。该计划是英国国家档案馆新数字能力建设战略——“接通电源(Plugged In, Powered Up)”的一部分。“新手知识”由数字保存联盟(Digital Preservation Coal
梁庄、张庄是上下庄,三十年前,各庄均有十几户人家,家家小孩一大群。  梁庄凡够上学年龄的小孩都背起书包上学了,张庄的小孩自然不甘示弱,也背着书包屁颠屁颠地去学校。可是在学校里,梁庄的小孩大多温顺听话、勤学好问,成绩一直在班里领先,张庄的孩子却大多调皮捣蛋,不守规矩,成绩在班里多是垫底。讲到梁庄的孩子,老师们面上含笑,极口夸赞:“好样儿,今后必有造就!”班干部自然非梁庄孩子莫属。一提到张庄的孩子,老
少年时期,我一直觉得背着背包环游世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于是从上高中起,我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怎么订酒店和机票更划算、怎么做好详尽的攻略。如今,国内除了福建,其他省份我都有旅游过,国外也去了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基本上都是自己独自一人旅行,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正是拥有了这些旅行经验,我对自己能力很有信心——我也许无法避免问题,但不论怎样的情况,我都相信自己可以掌控。  我妈妈是医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