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梭教育理想的核心是自由。卢梭认为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但是自由在文明社会中却逐渐丧失。所以,卢梭的教育理想是自由。卢梭在《爱弥儿》提出以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则对爱弥儿进行教育,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两方面特质,而达到内在与外在一致的道德自由是卢梭教育理想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卢梭;教育理想;《爱弥儿》;自由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75-01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镌刻着无数光辉灿烂的教育图景,时至今日仍然褶褶生辉,为教育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
以往的研究着重从“过程”“方法”研究卢梭教育思想,却很少从理想主义视角下研究其“教育理想”。“教育作为具有强烈规范立场的伦理实践活动,不能没有理想。”[1]“一个时代教育的艰难之根源,不仅在于财力和人力的不足和匮乏,更在于没有方向和理想”[2]。本文意在《爱弥儿》中探索卢梭的教育理想?在这种教育理想指导下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教育理想的终极诉求是什么?
一、以“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想
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上天赋予的权利。但是进入文明状态的社会中之后,自由往往在社会的不平等、偏见和虚荣腐蚀之下陷入虚无缥缈的境地。正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契约论)。”自由的逐渐没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何使自由重回人性是卢梭探索的教育理想。“卢梭的自信在于他认为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不可转让,不可分割。”[3]
卢梭认为教育者只需要顺应儿童自然发展规律,其自由便可自然而然的获得。“自然教育法”就是按照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发展。他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4]。在他看来,如果成人以自己已有偏见对儿童的发展横加干涉,这样就打乱了自然的秩序,破坏了自然的规矩,就剥夺了儿童的自由。在剥夺儿童自由之下的教育只能是助纣为虐,将违背儿童自然天性的畸形发展正大光明的植入人们的脑海。
卢梭对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向往之情,因为在原始社会中人的自由是充分得到保障的。“自然教育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原始社会精髓的学习,或者说人类原始自由精神传衍的发掘。从“自由”式教育理想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人走向自由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人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异化,使人逐渐陷入一种社会奴役状态。也正是这样,卢梭的教育理想主张培养真正的人。卢梭指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他首先是一个人”[5]。
二、教育理想的现实诉求——“自由人”
教育伴随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社会,从传授技能和知识逐渐向开发人的潜能、转变人的思维方式、促进个性自由发展转变。卢梭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不受社会偏见和虚荣腐蚀的“自由人”,也就是顺从天性的原本的人,一个感情丰富且温良的人。卢梭在《爱弥儿》开篇所说“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6]。卢梭认为,顺从天性的“自由人”应该是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
(一)自然自由。人原始的、内在的第一的欲念就是自爱,这是符合自然秩序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保存自己生命的责任。“自由人”爱自己的生命胜过其他一切东西。“小孩子的第一个情感就是爱他自己,而从这个情感产生出来的第二个情感,就是爱哪些同他亲近的人(爱弥儿,第四卷)”。原始的自爱是人类善良的天性,自爱心只涉及自身,自身需要得到满足便可得到幸福。但是,“自私心则促使我们同他人进行比较,所以从来而且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爱弥儿,第四卷)”。顺应天性的教育就是要保存学习者的自由品行。
(二)社会自由。社会自由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天真纯洁的自然关系。但是自然的个体关系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异化变质,尤其在文明社会中堕落、沉湎酒色的青年,暴烈的性情使他们急躁、容易发脾气并且为达目的不顾一切。而卢梭的教育理想所倡导的就是将人异化变质的社会中解放出来。充分自由的教育应该培养这样的学生,“他热诚的心一见到人的痛苦就深为感动;他见到同伴的时候就高兴的发抖,的双臂能温柔的拥抱别人,……他既最爱别人,也最值得别人的爱(爱弥儿,第四卷)”。性格敦厚且重感情,可以使他免于自私心的奴役,炽热奔放的心灵使他成为服从自我情感的“自由人”。
三、教育理想的终极诉求——道德自由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了道德自由的内涵。“我们还应该在公民收益栏内再加上道德自由,唯有道德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7]。卢梭的教育理想终极追求便是培养像爱弥儿这样道德自由的人。虽然“公意”至关重要,但是,并不是总是正确,而爱弥儿的重要价值便在这里。“人们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人们并不总能看清楚幸福”[8]。在卢梭眼中,教育追求其实被放在政治中加以考量的,“把政治制度与教育制度理解为二而一的问题,仅仅对我们来说陌生甚至不可思议,对古典思想家来说确理所当然”[9]。
人类从自然状态中走出来之后,必须进入与他人的经济合作,家庭生活,甚至政治和法律关系中。教育儿童如何学会生活,就必须让他学会如何在社会中保持公民自由。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关注道德自由,培养有道德的公民,这种道德公民是以道德共同体的共同体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个人意志完全融入共同意识之中,个人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道德自由的人是卢梭教育理想的终极追求。
四、小结
我相信,只要老师具有这样的观念和理想导向,就一定会在平时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无限的向这样高贵的理想靠近。最为一个教育者,应怀崇高的教育理想。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2]周兴国.多元冲突中的教育理想:整合与追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3]彭正梅.高贵的幻想: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09
[4][5]邓玉函.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6]康子兴.立法者与公民的复调-一位社会学家眼中的卢梭[J].社会,2014
[8]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刘良华 曾世萍.卢梭的教育意图[J].
关键词:卢梭;教育理想;《爱弥儿》;自由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75-01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镌刻着无数光辉灿烂的教育图景,时至今日仍然褶褶生辉,为教育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
以往的研究着重从“过程”“方法”研究卢梭教育思想,却很少从理想主义视角下研究其“教育理想”。“教育作为具有强烈规范立场的伦理实践活动,不能没有理想。”[1]“一个时代教育的艰难之根源,不仅在于财力和人力的不足和匮乏,更在于没有方向和理想”[2]。本文意在《爱弥儿》中探索卢梭的教育理想?在这种教育理想指导下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教育理想的终极诉求是什么?
一、以“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想
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上天赋予的权利。但是进入文明状态的社会中之后,自由往往在社会的不平等、偏见和虚荣腐蚀之下陷入虚无缥缈的境地。正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契约论)。”自由的逐渐没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何使自由重回人性是卢梭探索的教育理想。“卢梭的自信在于他认为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不可转让,不可分割。”[3]
卢梭认为教育者只需要顺应儿童自然发展规律,其自由便可自然而然的获得。“自然教育法”就是按照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发展。他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4]。在他看来,如果成人以自己已有偏见对儿童的发展横加干涉,这样就打乱了自然的秩序,破坏了自然的规矩,就剥夺了儿童的自由。在剥夺儿童自由之下的教育只能是助纣为虐,将违背儿童自然天性的畸形发展正大光明的植入人们的脑海。
卢梭对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向往之情,因为在原始社会中人的自由是充分得到保障的。“自然教育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原始社会精髓的学习,或者说人类原始自由精神传衍的发掘。从“自由”式教育理想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人走向自由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人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异化,使人逐渐陷入一种社会奴役状态。也正是这样,卢梭的教育理想主张培养真正的人。卢梭指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他首先是一个人”[5]。
二、教育理想的现实诉求——“自由人”
教育伴随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社会,从传授技能和知识逐渐向开发人的潜能、转变人的思维方式、促进个性自由发展转变。卢梭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不受社会偏见和虚荣腐蚀的“自由人”,也就是顺从天性的原本的人,一个感情丰富且温良的人。卢梭在《爱弥儿》开篇所说“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6]。卢梭认为,顺从天性的“自由人”应该是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
(一)自然自由。人原始的、内在的第一的欲念就是自爱,这是符合自然秩序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保存自己生命的责任。“自由人”爱自己的生命胜过其他一切东西。“小孩子的第一个情感就是爱他自己,而从这个情感产生出来的第二个情感,就是爱哪些同他亲近的人(爱弥儿,第四卷)”。原始的自爱是人类善良的天性,自爱心只涉及自身,自身需要得到满足便可得到幸福。但是,“自私心则促使我们同他人进行比较,所以从来而且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爱弥儿,第四卷)”。顺应天性的教育就是要保存学习者的自由品行。
(二)社会自由。社会自由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天真纯洁的自然关系。但是自然的个体关系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异化变质,尤其在文明社会中堕落、沉湎酒色的青年,暴烈的性情使他们急躁、容易发脾气并且为达目的不顾一切。而卢梭的教育理想所倡导的就是将人异化变质的社会中解放出来。充分自由的教育应该培养这样的学生,“他热诚的心一见到人的痛苦就深为感动;他见到同伴的时候就高兴的发抖,的双臂能温柔的拥抱别人,……他既最爱别人,也最值得别人的爱(爱弥儿,第四卷)”。性格敦厚且重感情,可以使他免于自私心的奴役,炽热奔放的心灵使他成为服从自我情感的“自由人”。
三、教育理想的终极诉求——道德自由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了道德自由的内涵。“我们还应该在公民收益栏内再加上道德自由,唯有道德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7]。卢梭的教育理想终极追求便是培养像爱弥儿这样道德自由的人。虽然“公意”至关重要,但是,并不是总是正确,而爱弥儿的重要价值便在这里。“人们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人们并不总能看清楚幸福”[8]。在卢梭眼中,教育追求其实被放在政治中加以考量的,“把政治制度与教育制度理解为二而一的问题,仅仅对我们来说陌生甚至不可思议,对古典思想家来说确理所当然”[9]。
人类从自然状态中走出来之后,必须进入与他人的经济合作,家庭生活,甚至政治和法律关系中。教育儿童如何学会生活,就必须让他学会如何在社会中保持公民自由。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关注道德自由,培养有道德的公民,这种道德公民是以道德共同体的共同体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个人意志完全融入共同意识之中,个人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道德自由的人是卢梭教育理想的终极追求。
四、小结
我相信,只要老师具有这样的观念和理想导向,就一定会在平时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无限的向这样高贵的理想靠近。最为一个教育者,应怀崇高的教育理想。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2]周兴国.多元冲突中的教育理想:整合与追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3]彭正梅.高贵的幻想: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09
[4][5]邓玉函.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6]康子兴.立法者与公民的复调-一位社会学家眼中的卢梭[J].社会,2014
[8]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刘良华 曾世萍.卢梭的教育意图[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