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特殊教育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孤残儿童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应当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接受教育并健康成长。张家港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1983年,主要职责是收养社会上孤残弃婴儿,是为孤残儿童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特殊教育方针,紧紧抓住实施“蓝天计划”的契机,围绕孤残儿童身心发展、性格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建立了系统而又多元化的孤残儿童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机构内特教为主,特殊学校、普通学校为辅的教育发展格局,更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益。
  关键词:孤残儿童;特殊教育;探索实践;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把握机遇,量质并举,扎实推进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工作
  (一)不断完善教育设施,为孤残儿童营造优美的教育环境。
  福利院现有孤残儿童76名,这些儿童98%都存在不同的智力和身体残疾。为了更好地提高这些孤残儿童的教育质量,福利院根据智障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需要开展多元化教育,设立了手工坊、模擬超市、绘画室、运动室、多功能厅、情境教室,并不断配套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福利院根据孩子需求重新布置室内环境,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卡通绘画装饰墙壁,在不同楼层设计不同的主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室里悬挂以孩子活动为中心的图片和孩子们的作品,创造一切对孤残儿童成长有益的教育环境,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家”的归属感。
  (二)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
  福利院积极从自身观念入手,主动打破在服务理念上仅仅满足于能够使孤残儿童吃好,穿好的现状,努力探索适合我院的特殊教育途径和方法,把对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日常管理重要内容。成立了康复特教室,聘请专业的康复特教教师,并注重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内培的方式,为职工开展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提高特教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福利院选派特教教师外出培训5人次,并组织特教人员先后赴标杆单位、兄弟单位学习特教经验;同时挑选特教骨干人员在全院开展定期特教教学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三)改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孤残儿童的教育水平。
  1、开设特教班,开展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福利院于2012年9月开设特教班,根据儿童年龄、智力情况和接受能力,对儿童进行分班教学。课程以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蒙氏教学为主,结合手工、音乐、美劳、品德教育等辅助课程开展课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师通过情境观察、记录、与多元智力测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儿童拟定包括年、月、周多层次的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辅导计划,按计划实施课堂,根据课堂进度、学员接受程度进行课堂记录,并及时总结评估。目前福利院开设4个班级,分别为特教一班,特教二班,蒙氏教学班和语训班。一共有15名收养人员参与到上述班级中进行学习。
  2、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学校学习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关键的一步。对一些有就读能力,可以进入高层次学习环境中的收养人员,福利院院主动为他们联系附近的学校,让他们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同时院内提前为这些孩子制订入学前个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将一些入学前能力训练一对一进行强化,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树立自信心,使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中。目前已有2名儿童进入张家港市特殊学校就读,1名儿童进入梁丰幼儿园就读,4名大龄收养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后,已成功走向社会。
  3、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从“零”开始,抓好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一是对0—3岁的婴幼儿开展启蒙教育。通过音乐、图画、游戏等形式寓教于乐,培养婴幼儿的肢体运动和语言能力。开展了“爱德祖母育婴”项目,培训并聘请当地的退休人员充当特殊“祖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负责照料3-5名孩子,通过抱、亲、逗、做游戏等方式,使孤残婴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发育有进一步提高。二是对3—6岁的适龄儿童进行学龄前的教育。以儿童为主导,老师为辅导,主要从语言、知识、日常行为及动作等方面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2014年,福利院院进一步推行“微笑妈妈“行动,使护理员与孤残儿童间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依恋,满足了孤残儿童情感需求,实现了由按需喂养向回应式抚育的转变。
  4、开展大龄儿童技能培训。培养教育孤残儿童不仅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优良的个人品德,更为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福利院在征求大龄儿童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使其接受职业教育,培养基本的生活实用技能。一是持续开展各类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二是送孤残儿童去苏州学习刺绣,并进行展览义卖;三是开展“类家庭”项目,筛选出3名大龄儿童进行类家庭生活体验教育;四是联系爱心企业,为大龄儿童提供学习就业机会。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院有3名残疾儿童掌握了一技之长,开始独立生活,其中一名已经组建家庭,育有一子;1名脑瘫儿童可以较熟练地弹奏电子琴; 3名儿童的油水分离画在“《少儿画苑》第18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暨第44界世界儿童画展览大赛”中,喜获一金二银的好成绩。
  5、注重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他们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家庭,大多数还要遭受病痛与残疾的折磨,外加上从小生活在福利院这样单一枯燥生活环境中,造成他们在心理和性格的健全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使他们养成一些自卑、孤僻、不合群的行为举止。为此,福利院将孤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放到同生活照料、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孤残儿童心理障碍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出发,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施教,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咨询和请专业爱心人士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适当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关爱活动等方式提高孤残儿童自我价值认同感,促进孤残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6、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福利院脑瘫儿童的比例相当大,针对每一位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特殊教育课程,吸收现代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相关专业的康复知识,实施一对一和小组化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在保证对其肢体训练的同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智能训练,以增强脑瘫患儿的自身适应能力。同时融合音乐与游戏的配合教学,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孤残儿童在学习中得到了康复,康复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使儿童在运动、语言、机能、社交、个性以及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孤残儿童的缺陷。
  7、探索家庭式养育模式。回归家庭对于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来说是最有利于其全面健康成长的,但福利院集中供养的大部分孩子因残疾、患病无法被正式收养,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了打破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局限性,福利院积极探索家庭寄养养育模式,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和规范,定期回访,追踪服务。同时,为了让孤残儿童既能感受家的温暖又能享受到院内专业的医疗、康复、特教服务,2013年福利院探索启动“爱心助养项目”和“类家庭”项目。目前已有16位爱心人士与我院签订了《爱心助养协议书》,成功与8名儿童结对,并开展了畅游欢乐世界、制作月饼、庆祝生日等20余次活动,使儿童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弥补了机构集中养育的不足。
  8、开展社工项目,促进孤儿成长。福利院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不同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节日间社会爱心捐赠活动,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春节期间开的“迎新春联欢会”活动,五一期间的“亲子运动会”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的“爱心同行”主题开放日活动,“小小故事会”活动等等,使孤残儿童在参与活动时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增长了知识。同时,组织儿童走入社区感受居民小区的生活气氛,带领儿童参加相关单位的联谊活动,使孤残儿童更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进一步完善其心理和情感。
  二、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探索,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经验的不足、条件的有限及人力资源的缺乏,致使该项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多可见的制约因素使该项工作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專业特教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福利院3名特教教师中仅1人是专业的特殊教育院校毕业,教师专业训练经验不足,仅凭着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为儿童传授知识,缺少系统科学的方法,长远来看,我院的特殊教育没有得到教育部门指导、帮助,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幼龄儿童家庭式抚育跟不上。虽然开展了“类家庭”“爱心助养”等项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项目开展以来,只在一些残疾程度较轻的学龄儿童间开展,一些重度残疾幼儿还没有享受到稳定、温馨的小家庭式生活,没有感受小家庭的爱和温暖。 应建立幼儿教育模式,再配套适合幼儿成长的家庭式抚育生活照顾模式。
  (三)心理辅导专业化程度不足。由于孤残儿童多半有很多心理问题,随之表现行为问题,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但福利院没有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工作人员只能依靠长期的工作经验开展该项工作,虽然成效不错,但亦显不足,常常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不仅能解决很多行为问题,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教学计划上来看,整体设计上缺乏前后呼应的整体连贯性,教学内容的目标模糊;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堂开展略显单薄,不能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堂;从总结评估上来看,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并且在特教、康复、养护上不能有效融合,缺乏沟通。
  三、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一)不断完善配套教育设施。完善对孤残儿童教育的基本保障,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福利院的教育设施。在设计上要符合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要能够按照不同孤残儿童的不同需求,不同功能来配备,实现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设施规范化建设。
  (二)大力培育优秀特殊教育人才。加强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让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最新的、丰富的特教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把“爱心”教育作为教师发展的灵魂工程来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残缺的能力培养、特殊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能力培养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三)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重视,通过协调人力资源部门,招募志愿者等形式,为我院输入具有正规教育学历的幼龄和学龄教育、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弥补我院专业力量不足问题。同时,积极争取教育部门和专业特殊教育机构的指导,拓宽特殊教育信息。与救助管理站共享资源--“阳光心灵”心理咨询室及配套建立的心理沙盘游戏室。
  (四)将特教工作贯穿于机构养育工作。特殊教育与其它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互增效。从模式、时间、空间和形式上,优化人员结构配置,组建特教老师、社工、保育员、志愿者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以缓解特教人员紧张局面。强化生活教育,带着孩子做游戏、踏青游玩、做家务、及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德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逐步引导孩子的思想发展,实现儿童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疏导、课外学习、生活管理的全覆盖。
  (五)引入社工专业服务,开展社工项目。社工专业介入,帮助孤残儿童和成人建立亲子关系的模拟家庭环境:继续招募爱心父母开展“爱心助养”“类家庭”项目;在职工间推行“亲子”志愿服务,带领院内孤残儿童体验家庭式生活,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在儿童间组建一个兄弟姐妹式家庭,配备指导老师1名,让他们从家庭生活中去体会兄妹朋辈之间的亲情、友情;为院内大龄重障儿童寻找出路,着力推进“青少年特需运动项目”,引导他们发挥自身潜能。
  儿童福利院将继续探索家庭教育方法、正规学校教育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有机结合,相信有家长式的爱抚加管教,有学校课堂式的知识传授,有兴趣引导式的赏识与鼓励,有小组工作式的共同成长,有个案工作式的提升能力,还有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服务,孤残儿童将会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改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丰富,教学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众多新型的教学方式手段中,微课教学在教育行业大放异彩。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时期的奠基阶段,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的效果,本文将针对“微课”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其在中小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中小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
期刊
摘 要:分析了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对策,指出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原则,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建立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才能在将来激烈的信息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读者服务;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20世纪30年代,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图书馆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师德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更有甚者做出了种种师德失范的行为,具体表现在:1.岗位意识淡化;2.育人意识缺乏;3.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二是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提高师德考核比重;三是注重教师师德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长期性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传输手段的改进和电视频道的增加,观众每天面对数十个电视频道。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电视台和各节目的收视率,各媒体不但注重传播内容,而且还意识到电视包装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重要作用;定位;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电视节目包装的重要作用  以往我们常说电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在社会文化市场极其繁荣的今天,儿童舞蹈的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如果说,儿童舞蹈是我国社会主义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作为舞蹈艺坛的一个支系学科,正越来越显示相对的独立性。而怎样编排出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呢?笔者认为,好的构思和动作设计是最为主要的环节。  舞蹈编排要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动机,只有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和研究它的
期刊
摘 要: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用分类的方法找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专业的结合点,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整合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领域;中文学科;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U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电脑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离开电脑却是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150名不同专业的大一学生及150名与大一学生相对应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对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一、个人未来职业主观期望;二、从事过哪些兼职工作;三、个人未来职业主观期望与所学专业是否相同。同时随机抽取问卷调查中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进行约谈,发现兼职对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起到主导作用。为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本文提出高校应当在大一时就对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教育,并针对
期刊
摘 要: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着地区生产、人民生活的安全、可靠、稳定的供电任务,在电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变电站基建改、扩建任务也日益增加,同时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供电局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一套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精细化程度,行之有效,紧密联系生产现场的基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关键词:基建;精细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企业当中。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数控加工技术,以提高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本文对目前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水平
期刊
摘 要:社工工作是一个域外概念,在实践层面上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作者认为本土化的前提是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价值认同,应该从传统文化、社会文化等角度去充分认识社会工作的本土文化资源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问题及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个地道的异域概念,其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当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