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外文化也在不断涌入,并逐步形成了文化价值体系,对中国的文化基础也造成了冲击,一些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层面出现了动摇,对中华文化缺乏正确理解。因此,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加强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实现与文化自信的融合,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逐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指的是相对多元文化和复杂文化而言的一种思想形态,在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下,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也掺杂了很多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会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进而走向错误道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让学生从综合思想、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實现全面提升,辅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提升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
1.1教学文化剥离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和崛起,西方各国开始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强盗理论,而且“普世价值”等政治谎言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利用新闻自由、网络自由的借口来散布文化虚无主义等负面思维。而对于当今时代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本身处在一元文化思想和多元文化思想互相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互相碰撞、先进现代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交融的复杂文化环境下,大学阶段也是人生成长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指引正确的方向。而缺失文化自信会导致大学生面临信仰困惑,甚至会出现价值观迷茫、意识形态不坚定的状况。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与文化自信观念进行有效融合。
1.2教育理论单薄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传承仍然没有中断,靠的就是文化传承。但是在当前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很少涉及到传统文化理论。其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主要的原因,由此也会导致教学理论说服力被削弱。
1.3师生关系疏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塑造出完善的灵魂。如果抛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谈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导致受教育者不能得到良好的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教师和学生存在疏离感和冷漠感,受教育的人学习兴趣不能被唤醒。
2新时期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育的途径分析
2.1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
互联网思维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冲击作用非常大,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教学方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出问题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微课堂等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完善课下教育,让思想政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逐步融入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从学生生源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文化自信带来的魅力,让文化自信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2.2有效结合文化自信理念
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指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文化自信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学计划中,才能够实现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深度融合。以历史为镜,能照古今、明事理、知得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应该将中国历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让学生在历史典故的学习过程中精确的找到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2.3明确高校教育职责
如果缺失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合,就无从保障教育的根本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遵循这一规律,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对自身在文化自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精确定位,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给予高度重视,从教学实际角度努力打造出和谐的师生教育关系。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辨识力和鉴赏力,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来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产生自豪感和获得感。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进一步强化情感引领,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共鸣,以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基础,通过融合文化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大学高校思政课堂教育质量,也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另外,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来促进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有效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宣传,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基础作用。高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创新性的提出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途径,针对高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逐步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性的积极培养,才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2):64-65.
[2]李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45-46.
[3]蒋广学,张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元素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实践品格[J].北京教育(德育),2014(09):10-13.
作者简介
胡彩霞(1992.10—),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大冶市(籍贯具体到省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指的是相对多元文化和复杂文化而言的一种思想形态,在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下,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也掺杂了很多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会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进而走向错误道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让学生从综合思想、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實现全面提升,辅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提升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
1.1教学文化剥离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和崛起,西方各国开始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强盗理论,而且“普世价值”等政治谎言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利用新闻自由、网络自由的借口来散布文化虚无主义等负面思维。而对于当今时代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本身处在一元文化思想和多元文化思想互相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互相碰撞、先进现代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交融的复杂文化环境下,大学阶段也是人生成长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指引正确的方向。而缺失文化自信会导致大学生面临信仰困惑,甚至会出现价值观迷茫、意识形态不坚定的状况。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与文化自信观念进行有效融合。
1.2教育理论单薄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传承仍然没有中断,靠的就是文化传承。但是在当前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很少涉及到传统文化理论。其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主要的原因,由此也会导致教学理论说服力被削弱。
1.3师生关系疏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塑造出完善的灵魂。如果抛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谈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导致受教育者不能得到良好的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教师和学生存在疏离感和冷漠感,受教育的人学习兴趣不能被唤醒。
2新时期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育的途径分析
2.1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
互联网思维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冲击作用非常大,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教学方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出问题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微课堂等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完善课下教育,让思想政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逐步融入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从学生生源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文化自信带来的魅力,让文化自信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2.2有效结合文化自信理念
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指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文化自信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学计划中,才能够实现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深度融合。以历史为镜,能照古今、明事理、知得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应该将中国历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让学生在历史典故的学习过程中精确的找到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2.3明确高校教育职责
如果缺失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合,就无从保障教育的根本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遵循这一规律,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对自身在文化自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精确定位,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给予高度重视,从教学实际角度努力打造出和谐的师生教育关系。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辨识力和鉴赏力,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来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产生自豪感和获得感。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进一步强化情感引领,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共鸣,以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基础,通过融合文化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大学高校思政课堂教育质量,也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另外,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来促进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有效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宣传,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基础作用。高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创新性的提出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途径,针对高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逐步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性的积极培养,才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2):64-65.
[2]李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45-46.
[3]蒋广学,张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元素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实践品格[J].北京教育(德育),2014(09):10-13.
作者简介
胡彩霞(1992.10—),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大冶市(籍贯具体到省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