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生的数学基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总体水平偏弱,因而民族班的数学怎样教,一直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以下是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采取的一些简单的措施,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一)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在某些知识点的衔接及知识体系的传承上出现了空白,不少知识在初中并没有被重视,而到了高中却十分重要。比如: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相乘,这对二项式定理及相关内容的教学会产生阻碍。还有因式分解,初中只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不作要求,在高中经常要用。还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初中新课标中不要求,但在高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运用时经常用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会用到等等。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差
从学生的基础看,学生对小学、初中的知识没有系统掌握,形成知识链的脱节,而学生本身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谈“数”色变的状况。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
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特别是小学和中学阶段,没有家长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课堂45分钟来获取知识,而缺少课后复习巩固。
3.缺乏踏实认真的钻研习惯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仅靠课堂45分钟,自学能力差,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不清楚概念、定理的内在联系,不会融会贯通,听课缺乏主动性,往往只注意结论,不愿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缺少探索进取的精神。因而找不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要求中的“平均主义”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六十多名学生,很少考虑到高、中、低知识水平学生的要求。往往对他们做出同样的要求。
2.教学进度的“快速进军”
在数学教学中,大容量、高难度、超速度的教学时更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基本技能没有得到锻炼。在复习的时候又不能回到基础上,因而造成基础的题做不对,难题不会解,复习起不到补差的目的。
3.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
教师课堂的教学,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讲得过多,学生活动很少,致使学生只能“听数学”,其思维活动处在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习惯。
当然,造成数学学习困惑的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
二、解决的对策:
(一)教学上采取分层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坚持“课程标准”的原则,力争在课堂上使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努力都有所收获,在练习和作业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外辅导上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的课外练习难度较大一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逐步提高。
(二)关爱学生,及时评价
高中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总结,适当给予表扬。在教学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传授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而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结果是很多学生“悟”不出其中的道理,而只会机械地模仿,因而怎样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重视基础知识渗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改结合课题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一)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在某些知识点的衔接及知识体系的传承上出现了空白,不少知识在初中并没有被重视,而到了高中却十分重要。比如: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相乘,这对二项式定理及相关内容的教学会产生阻碍。还有因式分解,初中只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不作要求,在高中经常要用。还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初中新课标中不要求,但在高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运用时经常用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会用到等等。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差
从学生的基础看,学生对小学、初中的知识没有系统掌握,形成知识链的脱节,而学生本身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谈“数”色变的状况。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
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特别是小学和中学阶段,没有家长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课堂45分钟来获取知识,而缺少课后复习巩固。
3.缺乏踏实认真的钻研习惯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仅靠课堂45分钟,自学能力差,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不清楚概念、定理的内在联系,不会融会贯通,听课缺乏主动性,往往只注意结论,不愿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缺少探索进取的精神。因而找不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要求中的“平均主义”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六十多名学生,很少考虑到高、中、低知识水平学生的要求。往往对他们做出同样的要求。
2.教学进度的“快速进军”
在数学教学中,大容量、高难度、超速度的教学时更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基本技能没有得到锻炼。在复习的时候又不能回到基础上,因而造成基础的题做不对,难题不会解,复习起不到补差的目的。
3.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
教师课堂的教学,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讲得过多,学生活动很少,致使学生只能“听数学”,其思维活动处在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习惯。
当然,造成数学学习困惑的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
二、解决的对策:
(一)教学上采取分层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坚持“课程标准”的原则,力争在课堂上使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努力都有所收获,在练习和作业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外辅导上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的课外练习难度较大一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逐步提高。
(二)关爱学生,及时评价
高中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总结,适当给予表扬。在教学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传授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而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结果是很多学生“悟”不出其中的道理,而只会机械地模仿,因而怎样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重视基础知识渗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改结合课题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