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基本建成,卫生监督执法的职责基本明确。但仍存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资源缺乏;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公共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公共卫生监督设备落后,公共卫生监督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创新思路改变监管模式,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树立人人参与的大卫生观念,才能做好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安全教育
加强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贯彻落实国家监督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基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管理秩序,提高卫生监督队伍业务素质,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 探索建立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长效管理机,笔者经过长期调研,对基层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1、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为加强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避免群发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个基层卫生监督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有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五位一体的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有的农村也启动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为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形成了良好的卫生监督体系。
二是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基本建成。目前基层都有核算编制基本合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他们严格按照卫生监督制度,严把入职标准,严格教育并加强日常的人员素质教育与培训,严格管理并统一着装与标识,努力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形成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象,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三是卫生监督执法的职责基本明确。卫生监督机构健全,监督职责范围明确,主要包括餐饮服务与食品安全、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与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执法范围,为大家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基层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卫生监督工作制度不尽完善,设施设备落后,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宣传,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
从政府层面来讲,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资源缺乏。国家在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经济的发展,部分条款已经不合时宜,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给正常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現在采用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利于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建立。由于基层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监管手段落后,加之监管的范围比较大,受人力财力的影响,实际监管效果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是卫生监督资源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人员较少且流动性大,导致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难以发挥应有的工作职能。
从社会层面来讲,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公共安全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氧吧、洗脚城、婚纱影楼、电话亭、证券交易场所、网吧、小理发店、小歌舞厅、洗衣店等多领域的服务行业不断兴起,这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硬件设施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自身管理能力较差,卫生防疫知识比较缺乏,不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加之顾客自我保健卫生意识较弱,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给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带了一定的难度。
从卫生监管部门来讲,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公共卫生监督设备落后,公共卫生监督宣传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卫生监督队伍人员不足,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缺乏规范系统的岗位培训机制,也没有高度重视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导致业务生疏,作风飘浮,在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中主观随意性大。有的执法人员事业心不强,办事不规范,执法随便,有不出示有效证件的现象,办案程序混乱,监督检查无序,严重影响着执法的效果。另一方面基层公共卫生监督设备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 造成卫生监督机构对卫生质量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此外,缺乏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宣传与引导,在主观上即出现了侧重食品,淡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现象。
3、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
要做好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改变监管模式,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 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规范卫生监督行为,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维护好基层公共场所卫生,为广大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一,创新思路改变监管模式。做好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文明执法,提高监管质量,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旅店业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参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具体规定,采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定统一评定标准,遵循量化评价、分级监督、动态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的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以政府监管为关键,企业自律为核心,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为手段,形成相互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卫生监督执法新模式,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成效。
第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一是针对基层工作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卫生监督人员,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形成医疗卫生、工程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健全岗位培训机制,加强卫生监督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四是与高等院校合作,重视卫生监督人才培养,为卫生监督队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五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提高卫生监督业务能力,确保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增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一是要加强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卫生意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企业的卫生状况视与企业长期生存、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重视卫生知识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主动体检、持健康证上岗意识。三是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各项卫生制度,建立处置公共场所突发卫生事件预案,并定期检查与监督,提高自身卫生管理能力。
第四,树立人人参与的大卫生观念。一方面通过电视台 、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卫生法律与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讲解基本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法规条例,提高全民卫生法律意识。在公共场所设立卫生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采取座谈会、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认知度,让大家认识到基本卫生设施和基本卫生制度的重要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的大卫生观念。
参考文献:
[1]赵进,沈滨,吴菊霞.西安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6)
[2]金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8(1)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安全教育
加强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贯彻落实国家监督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基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管理秩序,提高卫生监督队伍业务素质,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 探索建立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的长效管理机,笔者经过长期调研,对基层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1、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为加强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避免群发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个基层卫生监督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有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五位一体的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有的农村也启动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为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形成了良好的卫生监督体系。
二是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基本建成。目前基层都有核算编制基本合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他们严格按照卫生监督制度,严把入职标准,严格教育并加强日常的人员素质教育与培训,严格管理并统一着装与标识,努力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形成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象,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三是卫生监督执法的职责基本明确。卫生监督机构健全,监督职责范围明确,主要包括餐饮服务与食品安全、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与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执法范围,为大家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基层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卫生监督工作制度不尽完善,设施设备落后,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宣传,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
从政府层面来讲,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资源缺乏。国家在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经济的发展,部分条款已经不合时宜,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给正常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現在采用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利于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建立。由于基层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监管手段落后,加之监管的范围比较大,受人力财力的影响,实际监管效果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是卫生监督资源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人员较少且流动性大,导致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难以发挥应有的工作职能。
从社会层面来讲,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公共安全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氧吧、洗脚城、婚纱影楼、电话亭、证券交易场所、网吧、小理发店、小歌舞厅、洗衣店等多领域的服务行业不断兴起,这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硬件设施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自身管理能力较差,卫生防疫知识比较缺乏,不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加之顾客自我保健卫生意识较弱,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给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带了一定的难度。
从卫生监管部门来讲,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公共卫生监督设备落后,公共卫生监督宣传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卫生监督队伍人员不足,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缺乏规范系统的岗位培训机制,也没有高度重视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导致业务生疏,作风飘浮,在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中主观随意性大。有的执法人员事业心不强,办事不规范,执法随便,有不出示有效证件的现象,办案程序混乱,监督检查无序,严重影响着执法的效果。另一方面基层公共卫生监督设备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 造成卫生监督机构对卫生质量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此外,缺乏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宣传与引导,在主观上即出现了侧重食品,淡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现象。
3、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
要做好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改变监管模式,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 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规范卫生监督行为,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维护好基层公共场所卫生,为广大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一,创新思路改变监管模式。做好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文明执法,提高监管质量,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旅店业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参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具体规定,采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定统一评定标准,遵循量化评价、分级监督、动态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的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以政府监管为关键,企业自律为核心,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为手段,形成相互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卫生监督执法新模式,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成效。
第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一是针对基层工作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卫生监督人员,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形成医疗卫生、工程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健全岗位培训机制,加强卫生监督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四是与高等院校合作,重视卫生监督人才培养,为卫生监督队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五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提高卫生监督业务能力,确保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增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一是要加强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卫生意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企业的卫生状况视与企业长期生存、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重视卫生知识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主动体检、持健康证上岗意识。三是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各项卫生制度,建立处置公共场所突发卫生事件预案,并定期检查与监督,提高自身卫生管理能力。
第四,树立人人参与的大卫生观念。一方面通过电视台 、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卫生法律与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讲解基本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法规条例,提高全民卫生法律意识。在公共场所设立卫生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采取座谈会、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认知度,让大家认识到基本卫生设施和基本卫生制度的重要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的大卫生观念。
参考文献:
[1]赵进,沈滨,吴菊霞.西安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6)
[2]金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