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针对大家所一般认识事物的顺向思维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从相反的方式分析问题,反向思考探索问题。适时合理进行逆向思维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逻辑思维。生物教学中,常常涉及变化性强、理解难度大、比较空泛的知识,如减数分裂过程,课标、考纲等要求学生能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该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逐个过程顺着下来尚可,一旦要求逆向推倒就會出现巨大分化,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对减数分裂过程并未理解透彻。笔者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理论教学后,以经典题型方式考查学生,从逆向角度思考减数分裂过程,并配以举一反三练习,经此巩固可以提高学习有效性。
《减数分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其在教材中的位置,研究必修2教材,发现整本书按照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编排,整书以基因为主角,从基因的规律、位置、本质、功能、变化、利用、传递六个方面分别诠释基因的行为。减数分裂属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从教材编写上承接第一章基因的规律,又与后文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做铺垫;从难度分析,减数分裂属于原始生殖细胞通过两次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一个整体连续的思维去判断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行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和联想能力,对高中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从近年的高考中,也可以看出减数分裂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即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使最终染色体数目减半。学习时我们人为将其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Ⅰ(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每个时期都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行为变化。
方法一:以图形分析具体分裂过程
教学中单独以某一时期染色体变化图形要求学生指出所在时期,以图养学,使学生加深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方法二:以染色体行为判断精细胞基因型
若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选这一道练习题的目的在于从基因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形成的4个精细胞基因型两相同两互补,突出减数分裂的特点把握。
方法三:结合图形,逆向分析判断染色体行为
已知现有A、B、C、D、E、F6个精细胞,结合图形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哪两个精子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A和图?摇 ?摇,图?摇 ?摇和图D。
(2)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摇 ?摇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摇 ?摇个次级精母细胞。
(3)精细胞E、F和?摇 ?摇最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摇 ?摇精母细胞。
针对学生答题情况,所以在讲解时,我首先反复突出减数分裂的特点“两相同两互补”,分析与A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总体应该也是“大黑”和“小白”(无法排除是否发生交叉互换),以此原则找到E和A来自同一个次级,以同样的道理找到C和D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根据来源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两个次级精母是互补关系的,于是倒推回去与A和E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的染色体组成,最后推出题目的答案:A、E、F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D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本次探索主要是建立在对减数分裂各过程染色体行为分析基础上,对其正向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与建立,选取课堂中经典的几道题型,在难度和内容上都选用层层递进的安排,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背后,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对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分析和图形判断,再配以同考量的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逆向角度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提高教学有效性。
当我对其他知识点再进行这种逆向思维训练时,发现有时效果并不佳,结果不尽如人意。经过多次实践经验发现,逆向思维能力培养是必需的,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晰学生解题思路,又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但与此同时,还是要注意一个顺序和一个深度,逆向思维是一个逐渐过渡需要培养的思维,是作为教学中顺向思维的一个辅助和补充。因此在实际教学安排中,任课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培养逆向思维,但也应该注意把握课程进度:①在了解学生能力基础上循序渐进,正确把握学生顺向思维;②进行适当的过渡和铺垫,多找典型题型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③引出逆向思维,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艳.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学习数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
[2]张万明.例谈逆向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教学,2013(6).
《减数分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其在教材中的位置,研究必修2教材,发现整本书按照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编排,整书以基因为主角,从基因的规律、位置、本质、功能、变化、利用、传递六个方面分别诠释基因的行为。减数分裂属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从教材编写上承接第一章基因的规律,又与后文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做铺垫;从难度分析,减数分裂属于原始生殖细胞通过两次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一个整体连续的思维去判断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行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和联想能力,对高中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从近年的高考中,也可以看出减数分裂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即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使最终染色体数目减半。学习时我们人为将其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Ⅰ(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每个时期都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行为变化。
方法一:以图形分析具体分裂过程
教学中单独以某一时期染色体变化图形要求学生指出所在时期,以图养学,使学生加深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方法二:以染色体行为判断精细胞基因型
若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选这一道练习题的目的在于从基因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形成的4个精细胞基因型两相同两互补,突出减数分裂的特点把握。
方法三:结合图形,逆向分析判断染色体行为
已知现有A、B、C、D、E、F6个精细胞,结合图形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哪两个精子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A和图?摇 ?摇,图?摇 ?摇和图D。
(2)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摇 ?摇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摇 ?摇个次级精母细胞。
(3)精细胞E、F和?摇 ?摇最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摇 ?摇精母细胞。
针对学生答题情况,所以在讲解时,我首先反复突出减数分裂的特点“两相同两互补”,分析与A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总体应该也是“大黑”和“小白”(无法排除是否发生交叉互换),以此原则找到E和A来自同一个次级,以同样的道理找到C和D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根据来源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两个次级精母是互补关系的,于是倒推回去与A和E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的染色体组成,最后推出题目的答案:A、E、F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D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本次探索主要是建立在对减数分裂各过程染色体行为分析基础上,对其正向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与建立,选取课堂中经典的几道题型,在难度和内容上都选用层层递进的安排,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背后,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对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分析和图形判断,再配以同考量的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逆向角度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提高教学有效性。
当我对其他知识点再进行这种逆向思维训练时,发现有时效果并不佳,结果不尽如人意。经过多次实践经验发现,逆向思维能力培养是必需的,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晰学生解题思路,又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但与此同时,还是要注意一个顺序和一个深度,逆向思维是一个逐渐过渡需要培养的思维,是作为教学中顺向思维的一个辅助和补充。因此在实际教学安排中,任课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培养逆向思维,但也应该注意把握课程进度:①在了解学生能力基础上循序渐进,正确把握学生顺向思维;②进行适当的过渡和铺垫,多找典型题型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③引出逆向思维,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艳.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学习数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
[2]张万明.例谈逆向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教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