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5个层次+2种方式+2个补充(5+2+2)”的实践教学模式,阐述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实施和作用。
【关键词】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环境保护生产第一线,向工矿企业、环境监察机构及各类环保公司输送分析测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污染治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否真正与就业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对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学生的一系列职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所以,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显得极其重要。
一、“5个层次+2种方式+2个补充(5+2+2)”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是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有别于理论教学但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所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创设了“5个层次+2种方式+2个补充”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五个层次”
(1)基础实验实训:在基础化学、化工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一些基本技能和基本仪器的使用训练。这些基础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原理的能力;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数据的处理能力;正确撰写实训报告的能力。
(2)综合设计性实训: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教师事先告知学生选定的实验内容,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在课堂上对每一组的设计进行评判,形成最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实验结束要求撰写设计方案与实训报告。
(3)自选实训:学生结合当前环境热点及敏感问题自主选择实训项目,但所选实训项目要接近生产实际,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要求撰写实训方案与实训报告。通过自选实训项目,来强化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职业技能训练:根据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高级水质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或高级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根据考证项目和内容,分理论和操作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5)顶岗实习:这一层次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最高阶段,旨在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依托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实用技术,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承担起岗位职责和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
2.“2种教学方式”
上述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分别属于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
(1)校内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教学主要进行基础实验实训、综合设计性实训、自选实训和职业技能训练,这些层次的实验教学并不是孤立的,需要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也就是要整合各门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考虑,根据总体专业培养目标,对原有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制定出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合并或删去重复性实验,注重基本操作训练,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2)校外顶岗实习教学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是一种应用性的实践教学,共享基地先进的仪器设备,并能得到优秀技术人员的指导,参与实际的工作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3.“2个补充”
(1)假期认知实践
学生利用寒暑假期自主进入企业或科研机构参观、技术调研、实训等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企业员工的职责及工作程序,巩固和实践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2)第二课堂
定期开展环保社团、环保技能竞赛、环境热点演讲和环保志愿者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增加、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完善。
二、“5+2+2”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整合资源,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目标,对原有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规范和整合,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紧扣“5+2+2”模式,组织相应教师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以保证各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工学结合,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为适应“5+2+2”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既对校内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建设体现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也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基本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3.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素质为中心、能力为本位,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达到理论、技能与实践有机融合。专业课中通过仿真实训和现场设备、实际操作相结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励学生,采取多样评价方式
(1)形成性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由出勤、平时作业、实训实习、期末考试四项按照一定比例综合计算成绩,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掌握程度。
(2)多样化实践考核
采用实验设计、实际项目操作、口试+操作、论文+答辩等考核方式,建立每门课程实践试题库和详细的实践考核评分细则。
(3)校企考核相结合
学生在实训或顶岗实习阶段,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单独考核,综合评定。
(4)课证融合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成绩评定与职业考证结合,采用“课证融合”形式,以认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
三、“5+2+2”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5+2+2”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支撑岗位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项目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逐步创设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1+1+1”(1年基本技能培养+1年职业能力培养+1年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2.有利于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
通过构建和实施“5+2+2”实践教学模式,使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完善,这一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了环境监测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能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体现了创新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竞学等.“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2]徐友辉,廖征军.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
[3]马健,刘俊仁,崔宝秋.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学研究,2008,(12).
【关键词】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环境保护生产第一线,向工矿企业、环境监察机构及各类环保公司输送分析测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污染治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否真正与就业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对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学生的一系列职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所以,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显得极其重要。
一、“5个层次+2种方式+2个补充(5+2+2)”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是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有别于理论教学但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所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创设了“5个层次+2种方式+2个补充”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五个层次”
(1)基础实验实训:在基础化学、化工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中进行一些基本技能和基本仪器的使用训练。这些基础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原理的能力;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数据的处理能力;正确撰写实训报告的能力。
(2)综合设计性实训: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教师事先告知学生选定的实验内容,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在课堂上对每一组的设计进行评判,形成最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实验结束要求撰写设计方案与实训报告。
(3)自选实训:学生结合当前环境热点及敏感问题自主选择实训项目,但所选实训项目要接近生产实际,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要求撰写实训方案与实训报告。通过自选实训项目,来强化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职业技能训练:根据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高级水质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或高级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根据考证项目和内容,分理论和操作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5)顶岗实习:这一层次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最高阶段,旨在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依托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实用技术,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承担起岗位职责和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
2.“2种教学方式”
上述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分别属于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
(1)校内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教学主要进行基础实验实训、综合设计性实训、自选实训和职业技能训练,这些层次的实验教学并不是孤立的,需要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也就是要整合各门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考虑,根据总体专业培养目标,对原有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制定出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合并或删去重复性实验,注重基本操作训练,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2)校外顶岗实习教学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是一种应用性的实践教学,共享基地先进的仪器设备,并能得到优秀技术人员的指导,参与实际的工作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3.“2个补充”
(1)假期认知实践
学生利用寒暑假期自主进入企业或科研机构参观、技术调研、实训等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企业员工的职责及工作程序,巩固和实践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2)第二课堂
定期开展环保社团、环保技能竞赛、环境热点演讲和环保志愿者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增加、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完善。
二、“5+2+2”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整合资源,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目标,对原有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规范和整合,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紧扣“5+2+2”模式,组织相应教师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以保证各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工学结合,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为适应“5+2+2”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既对校内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建设体现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也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基本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3.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素质为中心、能力为本位,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达到理论、技能与实践有机融合。专业课中通过仿真实训和现场设备、实际操作相结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励学生,采取多样评价方式
(1)形成性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由出勤、平时作业、实训实习、期末考试四项按照一定比例综合计算成绩,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掌握程度。
(2)多样化实践考核
采用实验设计、实际项目操作、口试+操作、论文+答辩等考核方式,建立每门课程实践试题库和详细的实践考核评分细则。
(3)校企考核相结合
学生在实训或顶岗实习阶段,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单独考核,综合评定。
(4)课证融合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成绩评定与职业考证结合,采用“课证融合”形式,以认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
三、“5+2+2”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5+2+2”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支撑岗位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项目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逐步创设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1+1+1”(1年基本技能培养+1年职业能力培养+1年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2.有利于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
通过构建和实施“5+2+2”实践教学模式,使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完善,这一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了环境监测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能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体现了创新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竞学等.“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2]徐友辉,廖征军.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
[3]马健,刘俊仁,崔宝秋.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学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