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期,本刊特约记者陈磊通过在日本大量的走访和现场实地考察,将几个月来的所见所闻系统整理出来,从多角度对日本出版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出版大崩溃》一书中的某些分析作了纠正,力求展示一个真正的变革中的日本出版业。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出版业曾经盛极一时,到1996年到达顶峰,随后日本出版行业首次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主要表现为出版物退货率增加,发行册数不断萎缩,销售额不断减少。在其行业缓慢衰退的过程中,针对日本出版业的现状也出现了大量有失偏颇的批评论断,譬如曾经在国内造成一时轰动的《出版大崩溃》。实际上,面对困境,日本出版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不断进行反思和新的探索,并逐步发生着变革。
自费出版——中小出版社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几十年来,日本中小出版社一直处于出版行业生存链条中的最底层。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文化资源配置、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日本的出版业长久以来呈现出行业垄断的特征。前50位的出版社的营业收入几乎占据了日本出版业总产值的60%。而日本注册成立的出版社却超过4000家,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小型出版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多种原因促成了日本出版业连续多年的负增长,衰退的市场购买力使更多的中小出版企业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求生方法。于是,自费出版便成为了很多中小出版社不约而同的无奈选择。
首先,自费出版完全由作者出资,出版社不承担经济风险,一旦赚钱都是净利润。可以有效扩大财源并最大限度减少经营风险。其次,自费出版的程序比较简单,有些甚至不用通过中盘的配送环节,对于编辑能力和市场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出版社而言,可以大幅度减少运作难度,并大量减少人工成本,便于操作。
轻舟已过万重山——自费出版市场的飞速发展
应该说,近几年日本的自费出版不但发展迅速,而且给中小出版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以专门从事自费出版的新风舍为例,该出版社自从进行自费出版业务以来,业务增长了1000余倍,依靠自费出版业务,该社迅速在日本出版界崛起,并获得了巨大的知名度。2004年,该社出版新书1847种,数量仅位列讲谈社之后,位居日本第二。而到2006年,该社新书出版总数已经远远超过讲谈社,位居日本第一。自费出版业务居日本第二位的株式会社文艺社2005年的净收入达到了3.35亿日元,比2004年增长了501.7%,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诧。
而上面这两家专门从事自费出版的公司,其出版图书总数占日本每年新书出版总数量的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1.3%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5.6%。
因此,《出版大崩溃》一书从出版业总体统计数据和个别事例上看,认为是出版企业为了从中盘预先获得运营资金而大量出版新书,而高退货率又导致了新书出版越多,企业经营越差的恶性循环,从而将日本出版业衰退的部分原因归罪于新书出版热是不够准确的。事实上,日本新书出版数量的快速增长包含了很大一部分自费出版,而正是由于自费出版的快速增长,保证了部分日本中小企业的生存,并给出版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多数出版社在市场衰退的环境下,实际上正在逐步减少新书的出版数量。
自费出版的暗伤——想说爱你不容易
尽管自费出版市场给日本出版业带来了部分动力和新鲜空气,但自费出版领域也隐藏了一些不容易看到的暗礁,给自费出版的未来市场发展蒙上了一丝阴影。从出版社角度看。首先,自费出版中80%的作者年龄在55岁以上,个别作者甚至达到90岁,写作只是这一人群的爱好或退休后一时的兴趣,并非真的有意进入文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自费出版的稿件质量难以保证,给出版社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新风舍2006年出版的近3000种新书中,只有不到400种进行了公开发行,作品水平可见一斑。其次,自费出版虽然几乎是零风险,但收益非常低。正常情况下,一本自费出版图书的收益只有定价的2%~5%左右。
从作者角度看。首先,对于作者而言自费出版的成本相对较高,如以46版(188×128毫米)、封面4色彩印、200页的自费出版图书标准计算,通常首印1000册的成本折合需人民币16万左右(详见下表)。对仅以出书作为兴趣的作者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不但如此,如果图书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在实际的图书发行过程中,中盘还要向出版社收取5%左右的中盘代运手续费,这些费用自然也都加在了作者的头上。
其次,自费出版对于相对弱势的作者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从事自费出版的多数是中小出版社,一些小出版社利用了多数作者对出版业并不了解的弱点,存在多收费等各种欺诈行为。即使已经做到了自费出版领域领头羊的新风舍也依然存在类似的不良行为。2006年,6名大学教授联名起诉该社在自费出版过程中故意隐瞒情况欺骗作者。现在,为了保险,更多的作者开始越来越多地选择传统出版领域那些久负盛名的出版社,记者曾经在丸善书店遇到了几位前去洽谈自费出版的作者,他们纷纷表示:他们看中的是丸善书店这块招牌的信誉。
从大的出版环境看,尽管自费出版方兴未艾,但在日本出版产业中所占份额很小,想依靠自费出版这种古老但新兴的模式摆脱出版业的困境显然并不现实,关于日本出版市场的争论将继续持续下去。而日本自费出版业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出版业曾经盛极一时,到1996年到达顶峰,随后日本出版行业首次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主要表现为出版物退货率增加,发行册数不断萎缩,销售额不断减少。在其行业缓慢衰退的过程中,针对日本出版业的现状也出现了大量有失偏颇的批评论断,譬如曾经在国内造成一时轰动的《出版大崩溃》。实际上,面对困境,日本出版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不断进行反思和新的探索,并逐步发生着变革。
自费出版——中小出版社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几十年来,日本中小出版社一直处于出版行业生存链条中的最底层。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文化资源配置、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日本的出版业长久以来呈现出行业垄断的特征。前50位的出版社的营业收入几乎占据了日本出版业总产值的60%。而日本注册成立的出版社却超过4000家,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小型出版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多种原因促成了日本出版业连续多年的负增长,衰退的市场购买力使更多的中小出版企业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求生方法。于是,自费出版便成为了很多中小出版社不约而同的无奈选择。
首先,自费出版完全由作者出资,出版社不承担经济风险,一旦赚钱都是净利润。可以有效扩大财源并最大限度减少经营风险。其次,自费出版的程序比较简单,有些甚至不用通过中盘的配送环节,对于编辑能力和市场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出版社而言,可以大幅度减少运作难度,并大量减少人工成本,便于操作。
轻舟已过万重山——自费出版市场的飞速发展
应该说,近几年日本的自费出版不但发展迅速,而且给中小出版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以专门从事自费出版的新风舍为例,该出版社自从进行自费出版业务以来,业务增长了1000余倍,依靠自费出版业务,该社迅速在日本出版界崛起,并获得了巨大的知名度。2004年,该社出版新书1847种,数量仅位列讲谈社之后,位居日本第二。而到2006年,该社新书出版总数已经远远超过讲谈社,位居日本第一。自费出版业务居日本第二位的株式会社文艺社2005年的净收入达到了3.35亿日元,比2004年增长了501.7%,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诧。
而上面这两家专门从事自费出版的公司,其出版图书总数占日本每年新书出版总数量的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1.3%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5.6%。
因此,《出版大崩溃》一书从出版业总体统计数据和个别事例上看,认为是出版企业为了从中盘预先获得运营资金而大量出版新书,而高退货率又导致了新书出版越多,企业经营越差的恶性循环,从而将日本出版业衰退的部分原因归罪于新书出版热是不够准确的。事实上,日本新书出版数量的快速增长包含了很大一部分自费出版,而正是由于自费出版的快速增长,保证了部分日本中小企业的生存,并给出版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多数出版社在市场衰退的环境下,实际上正在逐步减少新书的出版数量。
自费出版的暗伤——想说爱你不容易
尽管自费出版市场给日本出版业带来了部分动力和新鲜空气,但自费出版领域也隐藏了一些不容易看到的暗礁,给自费出版的未来市场发展蒙上了一丝阴影。从出版社角度看。首先,自费出版中80%的作者年龄在55岁以上,个别作者甚至达到90岁,写作只是这一人群的爱好或退休后一时的兴趣,并非真的有意进入文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自费出版的稿件质量难以保证,给出版社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新风舍2006年出版的近3000种新书中,只有不到400种进行了公开发行,作品水平可见一斑。其次,自费出版虽然几乎是零风险,但收益非常低。正常情况下,一本自费出版图书的收益只有定价的2%~5%左右。
从作者角度看。首先,对于作者而言自费出版的成本相对较高,如以46版(188×128毫米)、封面4色彩印、200页的自费出版图书标准计算,通常首印1000册的成本折合需人民币16万左右(详见下表)。对仅以出书作为兴趣的作者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不但如此,如果图书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在实际的图书发行过程中,中盘还要向出版社收取5%左右的中盘代运手续费,这些费用自然也都加在了作者的头上。
其次,自费出版对于相对弱势的作者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从事自费出版的多数是中小出版社,一些小出版社利用了多数作者对出版业并不了解的弱点,存在多收费等各种欺诈行为。即使已经做到了自费出版领域领头羊的新风舍也依然存在类似的不良行为。2006年,6名大学教授联名起诉该社在自费出版过程中故意隐瞒情况欺骗作者。现在,为了保险,更多的作者开始越来越多地选择传统出版领域那些久负盛名的出版社,记者曾经在丸善书店遇到了几位前去洽谈自费出版的作者,他们纷纷表示:他们看中的是丸善书店这块招牌的信誉。
从大的出版环境看,尽管自费出版方兴未艾,但在日本出版产业中所占份额很小,想依靠自费出版这种古老但新兴的模式摆脱出版业的困境显然并不现实,关于日本出版市场的争论将继续持续下去。而日本自费出版业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