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精神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护理中的具体方法应用,并对比临床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精神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优质护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将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治疗的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7.5%,对照组则为80%。其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精神科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护理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32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mental nursing
  Liu Zhongshu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mental nursing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 Selecting randomly 80 patients under thepsychiatric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3 and dividing them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method of conventional ment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the improved quality of nursing.After undergoing a period of nursing,contrast the two nursing results.Result:After receiving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100%,but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degree of nursing was 97.5%,but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The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Adopting the method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psychiatric nursing coul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s.
  Key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Mental nursingApplic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27-01
  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是促进精神科患者康复的基础,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于2013年1月到12月期间,将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了2013年1月到1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5±5周岁。根据精神类疾病的分类,这些患者中,精神分裂症40例,分裂样精神障碍18例,躁狂抑郁症12例,反应性精神病10例。80例患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的有20例,初中有38例,高中文化程度有12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的4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日常的健康治疗以及其他相关的护理工作。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方法。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分散式护理流程,整个护理更加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分配更加合理。其次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更高,并增加了专业的精神护理讲师,对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具体护理中,对于患者的观察要求更加细致,并详细记录康复情况,在患者需要发泄的时候尽量满足其要求,同时注意避免与患者发生肢体、语言冲突,在日常护理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感化患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加强看护。优质护理坚持以人为本,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沟通,同时保持情感上的密切交流,使患者在更加舒适、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优质护理注重护理人员的绩效评定,通过考核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3护理效果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并根据PANSS减分率来评价疗效,显效:减分率大于等于75%。有效:减分率大于25%,小于75%,无效:小于25%。
  关于患者的满意程度,我院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率具有差异(表1),通过优质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表2),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80%,观察组为97.5%,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表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率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01915685观察组4025150100表2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
  组别例数(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对照组402012880观察组402514197.53讨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结果,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接受了优质的精神护理之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在患者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则为80%,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护理在精神疾病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强化了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等治疗手段的配合程度,这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极大地提升。
  在对精神科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在心理、精神等方面,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充分尊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可以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工作者进行配合,在护理手段上相互补充,特别是在心理辅导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是在生活中承受过大的压力,且缺乏情感关怀,导致精神受到刺激。因此护理人员要增加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中拥有良好的状态。
  在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出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并且与医师共同讨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护理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式,为每位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也能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优质护理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精神压力普遍较大,心理问题频发,精神病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在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要将心理护理以及精神护理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但提高护理水平。通过本文的临床分析,在精神护理中,采取优质的护理方式,不仅是对于患者疾病的护理,更要注重心理层面的护理,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全心全意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进而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参考文献
  [1]林满香.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指南,2013,11(10):21-30
  [2]宋改芹,宋亚伟,郭艳峤,李秋霞,张东林.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6(15):46-52
  [3]黄雪萍.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7(05):67-80
  [4]杨阳.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08(25):90-9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回归社会难的原因及造成的不利影响;如何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方法:开展健康宣教;始动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帮助就业。  关键词: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25【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23-01  “精神病”这一词想来大家都已不再陌生,随着日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水肿(APE)的急诊特点及救治措施,总结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64例急诊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应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64例APE例患者中,52例抢救成功,占81.25%;12例死亡,占18.75%;30例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20例抢救成功;45例应用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32例好转,无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其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在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电图诊断后,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使用动态心电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11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然后针对该批患儿实施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脱水等,研究患儿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后,普通病例“出疹期”、重症病例重型“受累期”和重症病例危重型“衰竭期”患儿均出现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率均达到100%,并且无并发症出现
期刊
摘要:对某机械公司新型节能石油抽油机生产线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检查表等方法,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系物、甲醛等化学危害因素和噪声、电焊弧光等物理危害因素。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就质量控制小组应用于药品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构建并完善药剂科的质量管理体系,组建质量控制小组,规范药品流程的各个环节,做好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结果:组建质量控制小组,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保障了药品质量。结论:构建和完善药剂科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我院药品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了我院的声誉,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剂科药品管理质量控制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牛黄消炎片中非法成分土大黄苷的检测方式,对其作出检验研究,找出最佳的检验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检测法对牛黄消炎片中含有的土大黄苷成分作薄层检验,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对牛黄消炎片中含有的土大黄苷成分作定性检验。结果: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可有效检验出牛黄消炎片中的非法成分土大黄苷。结论:此种检验方法操作简单,具有一定可靠性,可广泛用于检验牛黄消炎片中含非法土大黄苷成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规范管理的关键,但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并不完善,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发挥其管理力度。本文分析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义,针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及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0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医院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实现医院规范管理的关键,是实现医院信息资源共享的当务之急。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帐、记帐、算帐、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有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它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完善措施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10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激素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