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肆虐一年多,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从 “金融海啸”演变为“全球性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诚然,这场危机所表现出来的很多“症状”同以往所发生的经济危机有相似的表象,世界各国应对危机所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也未超出以往。但今天所发生的危机仅仅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吗?世界各国的救市举措,能够将世界从危机中真正解脱出来吗?恐怕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所面临的危机是一场成因更复杂、作用更多样、影响更深远的世界性的社会发展危机。
一、危机的成因
经济危机基本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畴,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摆脱危机的办法,除发生社会变革之外,更多是在资本主义的体制下利用国家的力量,调整分配关系,疏通消费渠道,维系社会生产。而现在世界所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结果,更深层的原因是由当今世界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人类社会生产过度、消费过度之间的基本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发展的危机。
生产过度是指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生产能力的增强,人们所生产出的产品超过了人们正常消费水平而出现“过度产品”。而消费过度指超出正常消费水平之后又消费“过度产品”的消费。这里引申出的一个问题是,何谓正常消费水平,确定正常消费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就人类社会的整体而言,确定其正常消费水平,首先需要把地球的资源视为一个常量或有限量。一般意义上讲,人类的消费水平是由人类生产水平所决定的。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当社会生产水平尚未或仅能提供基本生存或基本消费需要,我们将其称为前发展时期;反之,当社会生产能力超出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水平,为更高层的或过度的消费提供了可能,我们称之为后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世界的整体生产水平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过度产品”,由于它的出现,本次危机又呈现出发展危机的特征,因而我们可以认定社会发展的阶段无疑已经进入了后发展时期。
在后发展阶段里,确定人类正常消费水平的要素有三:其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代际之间的分配数额(也可能以碳排放定量的方式来表现)。其二是新能源、新材料开发能力。其三是生产过程中的节约能力和资源的重复利用能力。在前发展时期,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多表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较落后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进入后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则表现为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消费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无限的消费需求突破了人类正常消费水平的三个要素。当这种矛盾日趋尖锐,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发生社会发展危机。本次危机既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经济危机,又是整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日趋尖锐而引发的社会发展危机。
说它是经济危机,是指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均,致使社会产品不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消费,因而造成了生产停滞,经济萎缩。说它是社会发展危机,是指由于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过剩产品,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能力购买“过度产品”,这时银行系统就以借贷的形式或孵化虚拟财富的做法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使“过度产品”的分配获得了暂时的可能。当银行的盲目借贷造成信誉扫地、泡沫破裂时,社会经济系统内的资金链彻底断裂,使实体经济受损,社会发展停滞。换言之,由于人们分配或消费“过度产品”所发生的危机,就是发展危机。
“过度产品”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产物。经济危机是人们在生产、分配、消费社会必需品时出现不平衡所发生的危机,而发展危机是在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在生产、分配、消费社会“过度产品”中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失衡所发生的危机。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在本次危机中为什么发达国家所受到的冲击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
发达国家因其生产水平较高,为社会提供了“过度产品”,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使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借贷消费成了可能。当人们的消费水平再次超出了“过度产品”所能提供的实际数量时,就借着全球一体化的传导机制把世界经济拖入了泥潭。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华尔街金融大亨们所创造的金融衍生品只是本次危机的导火索,而“过度产品”和人们膨胀的消费欲望,才是这颗炸弹里面的TNT。
二、危机的影响
由于经济危机是在分配社会必要消费品过程中出现不平衡而造成经济萎缩、社会动荡,因此它所造成的危害及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调整分配关系(不排除社会变革)及政府的救市,在短暂的停滞后,在自然消费力的拉动下会重新启动。但发展危机是在同样的社会分配关系下,分配过度消费品过程中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失衡,因而它所造成的萎缩和动荡是全局的、久远的。经济危机一般发生在一个或数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危机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传导机制可能危及全世界。经济危机可以经过较短时期的调整重新进入下一周期,发展危机的调整期应该会更长,短期内若能在政府调节下摆脱危机,则可能酝酿出下一轮更大规模的危机。拯救经济危机可以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政府救市或经过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进行,而拯救发展危机,即使上述手段都用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把世界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两种危机的影响范围也是不同的,经济危机是由社会生产、分配、消费三个环节不协调和不平衡所致,其核心问题是社会分配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发展危机则是由资源、生产、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不协调、不平衡所造成,其核心问题是资源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它造成的影响不止停留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还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说当今危机的起因是金融和社会分配,那么下一次的危机可能源于水资源,也可能是石油、矿产、海洋资源……甚至可以断言,今后的战争、瘟疫、全球变暖都将是发展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三、危机的应对
马克思当年在描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经济危机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今天,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多种举措试图降伏这个“魔鬼”。若从经济危机的视角观察,世界各国的救市措施无疑都是对的,但若从发展危机的视角观察,则有些是对的,有些不完全对,有些可能适得其反。如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保障等,确属“对症下药”。而政府出钱救市、扩大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正确的,在发达国家则意味着“过度产品”的进一步增加,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伏笔。至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刺激需求、扩大消费的行动,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饮鸩止渴之举。
更为重要紧迫的事情是,通过本次危机,原来的无限经济的思维模式必须向有限经济转换。虽然现在的经济学没有诞生以“有限”为前提的经济活动的理论,没有诞生以控制过度消费品的生产和扼制过度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新的消费理念,但是笔者还是要为新的消费理念大声疾呼。
当今的世界对世人的道德和理性千呼万唤。要知道,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所占据的份额,消耗的资源,造成的环境破坏已经太多太多,使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的门槛就出现了发展危机,今天的人们需要拿出理性思维,依靠道德力量,作出正确判断,付诸实际行动,承担起对于后人应尽的义务。
作者:燕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编/赵哲)
一、危机的成因
经济危机基本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畴,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摆脱危机的办法,除发生社会变革之外,更多是在资本主义的体制下利用国家的力量,调整分配关系,疏通消费渠道,维系社会生产。而现在世界所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结果,更深层的原因是由当今世界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人类社会生产过度、消费过度之间的基本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发展的危机。
生产过度是指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生产能力的增强,人们所生产出的产品超过了人们正常消费水平而出现“过度产品”。而消费过度指超出正常消费水平之后又消费“过度产品”的消费。这里引申出的一个问题是,何谓正常消费水平,确定正常消费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就人类社会的整体而言,确定其正常消费水平,首先需要把地球的资源视为一个常量或有限量。一般意义上讲,人类的消费水平是由人类生产水平所决定的。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当社会生产水平尚未或仅能提供基本生存或基本消费需要,我们将其称为前发展时期;反之,当社会生产能力超出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水平,为更高层的或过度的消费提供了可能,我们称之为后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世界的整体生产水平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过度产品”,由于它的出现,本次危机又呈现出发展危机的特征,因而我们可以认定社会发展的阶段无疑已经进入了后发展时期。
在后发展阶段里,确定人类正常消费水平的要素有三:其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代际之间的分配数额(也可能以碳排放定量的方式来表现)。其二是新能源、新材料开发能力。其三是生产过程中的节约能力和资源的重复利用能力。在前发展时期,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多表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较落后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进入后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则表现为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消费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无限的消费需求突破了人类正常消费水平的三个要素。当这种矛盾日趋尖锐,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发生社会发展危机。本次危机既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经济危机,又是整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日趋尖锐而引发的社会发展危机。
说它是经济危机,是指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均,致使社会产品不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消费,因而造成了生产停滞,经济萎缩。说它是社会发展危机,是指由于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过剩产品,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能力购买“过度产品”,这时银行系统就以借贷的形式或孵化虚拟财富的做法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使“过度产品”的分配获得了暂时的可能。当银行的盲目借贷造成信誉扫地、泡沫破裂时,社会经济系统内的资金链彻底断裂,使实体经济受损,社会发展停滞。换言之,由于人们分配或消费“过度产品”所发生的危机,就是发展危机。
“过度产品”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产物。经济危机是人们在生产、分配、消费社会必需品时出现不平衡所发生的危机,而发展危机是在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在生产、分配、消费社会“过度产品”中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失衡所发生的危机。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在本次危机中为什么发达国家所受到的冲击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
发达国家因其生产水平较高,为社会提供了“过度产品”,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使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借贷消费成了可能。当人们的消费水平再次超出了“过度产品”所能提供的实际数量时,就借着全球一体化的传导机制把世界经济拖入了泥潭。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华尔街金融大亨们所创造的金融衍生品只是本次危机的导火索,而“过度产品”和人们膨胀的消费欲望,才是这颗炸弹里面的TNT。
二、危机的影响
由于经济危机是在分配社会必要消费品过程中出现不平衡而造成经济萎缩、社会动荡,因此它所造成的危害及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调整分配关系(不排除社会变革)及政府的救市,在短暂的停滞后,在自然消费力的拉动下会重新启动。但发展危机是在同样的社会分配关系下,分配过度消费品过程中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失衡,因而它所造成的萎缩和动荡是全局的、久远的。经济危机一般发生在一个或数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危机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传导机制可能危及全世界。经济危机可以经过较短时期的调整重新进入下一周期,发展危机的调整期应该会更长,短期内若能在政府调节下摆脱危机,则可能酝酿出下一轮更大规模的危机。拯救经济危机可以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政府救市或经过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进行,而拯救发展危机,即使上述手段都用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把世界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两种危机的影响范围也是不同的,经济危机是由社会生产、分配、消费三个环节不协调和不平衡所致,其核心问题是社会分配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发展危机则是由资源、生产、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不协调、不平衡所造成,其核心问题是资源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它造成的影响不止停留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还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说当今危机的起因是金融和社会分配,那么下一次的危机可能源于水资源,也可能是石油、矿产、海洋资源……甚至可以断言,今后的战争、瘟疫、全球变暖都将是发展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三、危机的应对
马克思当年在描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经济危机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今天,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多种举措试图降伏这个“魔鬼”。若从经济危机的视角观察,世界各国的救市措施无疑都是对的,但若从发展危机的视角观察,则有些是对的,有些不完全对,有些可能适得其反。如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保障等,确属“对症下药”。而政府出钱救市、扩大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正确的,在发达国家则意味着“过度产品”的进一步增加,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伏笔。至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刺激需求、扩大消费的行动,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饮鸩止渴之举。
更为重要紧迫的事情是,通过本次危机,原来的无限经济的思维模式必须向有限经济转换。虽然现在的经济学没有诞生以“有限”为前提的经济活动的理论,没有诞生以控制过度消费品的生产和扼制过度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新的消费理念,但是笔者还是要为新的消费理念大声疾呼。
当今的世界对世人的道德和理性千呼万唤。要知道,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所占据的份额,消耗的资源,造成的环境破坏已经太多太多,使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的门槛就出现了发展危机,今天的人们需要拿出理性思维,依靠道德力量,作出正确判断,付诸实际行动,承担起对于后人应尽的义务。
作者:燕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