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支援三步曲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挑战中,孩子是否需要我?“此刻”是我需要帮忙的时机吗?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帮孩子,怕孩子依赖成瘾,不帮孩子,又怕孩子受挫厉害。这个情况可怎么破呢?
  其实,在帮忙和不帮忙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鸿沟,我们还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角色,叫做“支架式”的支援——
  第一步,观察孩子的状态
  观察,是为了让我们提供更自信、更游刃有余的启蒙方法。观看孩子所处的整体环境很重要,也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地看清楚孩子的状态是怎么样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特长。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岁多孩子堆积木的过程,你会发现他可能会选择把积木堆高,再把积木推倒,并且在积木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倒塌下来的时候,嚎啕大哭。
  到了两岁多的孩子堆积木的时候,他可能会尝试把积木叠成一排,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开排序,或者根据不同的形状来排列,如果这个过程积木的次序不如人意,孩子也有可能会发脾气。
  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明白孩子到底在哪个环节还需要提高,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孩子在这项能力技能上的闪光点。
  孩子反复叠积木的过程,虽然挫败感十足,但是是孩子自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实验,最终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2岁多孩子当下在发脾气,但是孩子的排列方式,其实是有创新性的,孩子从只会叠高高,到探索纵横排序,并且按照不同的颜色、形状等分布,这是孩子掌握抽象概念的开端。
  捋清楚孩子的问题所在,观察到这些闪光点,对于每个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积累起来的基本判断力,可以让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的“关键节点”,思考更好的支撑,才能在“支架式”引导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第二步,退后一步,判断时机
  当我们看到孩子受挫的时候,决定要不要帮孩子忙之前,我们需要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挑战中,孩子是否需要我,“此刻”是我帮忙的时机吗?
  我们对时机的反思,教会我们要学习退后,当孩子迫切希望我们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退后一步,先判断时机是否恰当。
  这里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如果是在孩子能力范圍之内的“挑战”,我们要先鼓励孩子去直面问题,积累自己应对挑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是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挑战”,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的过程,比找到答案本身更重要,因为可以启发孩子的潜能。
  一两岁的孩子,积木倒了,希望父母可以帮忙把积木都叠起来,我们应该先鼓励孩子去直面问题,“你再试试看,你可以的,你需要自己想一想看有什么办法”,积累面对问题的勇气,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但如果孩子反复在叠积木的过程中,他始终无法保持积木的平衡,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搭积木可以十几块不倒,自己却四五块全散了,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父母最好的介入时机了。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你是哪些地方没搞懂?我们可以一起去解决问题”。
  孩子所迷惑的地方看似琐碎,却是孩子能力突破的必经之路,所以父母帮忙最好的时机,是在孩子找不到方向,对问题无解的过程中,和他一起体验寻找答案的过程。
  第三步,学会启发式沟通策略
  抱着“支架式”的想法去走近孩子,其实有很多沟通策略可以帮助我们。以下的交流方法是我的亲身实践,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也加入了自己对孩子说过的话,并作了标注。这些所有合适的问题,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孩子。
  肯定孩子的行为 “哇,我看到你们都为自己的小羊建了房子,它有白色的围栏环绕着屋子,你们还放了很多小羽毛作为小羊的床铺。”(叙述句可表达肯定)
  认可孩子的努力 “你们的超市可真忙碌啊,里面有购物的顾客、收银台、还有收银员,你正往货架上摆放货物。”(叙述句可表达认可)
  提出引发孩子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水浇在沙子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使用别的工具吗?”“你已经搭了很久的乐高积木了,我看到你把小羊放在车上,小熊在驾驶员的位置上,他们是要去哪里呢?” (疑问句可引导思考)
  增加游戏难度 “我想知道,你能不能用这些管筒来搭建一个迷宫。” (可变化玩法,并和孩子一起尝试)
  给孩子做一些知识补充 “你用乐高小颗粒拼了一个吉他,还记得妈妈之前给你买的一个乐器,和这个吉他很像,但那个乐器只有三根弦,我们叫尤克里里。”(类比句可做延伸和认知启发)
  提供榜样,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不知道橡皮泥该捏什么,所以我只是将它滚来滚去,敲击它,用手指感受它,不是每一次都必须用橡皮泥捏出什么,对吧?”(场景假设可提供指引方向)
  直接展示正确的做法 “如果你想把管道迷宫固定在墙上,那你必须得找一些可以粘贴的东西。”(因果句可提供逻辑示范)
  提供直接的答案,但需要先询问孩子是否需要 例如,孩子在玩积木时,搭建的城堡已经摇摇欲坠了,我们可以问孩子:“需不需要我帮你防止积木倒塌?如果我们把底座搭建得更加牢固,它就不会倒了,我会帮你的。”(疑问句可引导思考)
  面对孩子的求救,上面的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所有的策略,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哪种方法最能帮助孩子,让孩子更有建设性地、更加投入地开拓自己的潜能。
  我们的角色,并不是只能替孩子解决某个单项问题。但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在需要退后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后退。
  探索世界,是孩子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的生活。孩子终归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我们的帮忙应该始终保持理性和温情,“支架式”的父母,能做到恰到好处,也可以做到巧思妙想。
  萌芽研究所BUD:育儿有方,成长有伴。这里有走心科普、给力社群和让你不再焦虑的课堂。
其他文献
月亮離我们好远,怎样可以离它近一点呢?  爬到树上去!  爬到山上去!  不用!  看!月亮来了。
正是形成世界观的时候,带他多看看星空,让他知道地球以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孩子的视线就不会只局限在身边事物。  刚刚过去的1月,我们与“超级蓝月月全食”不期而遇。  因为观赏方便,除了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小区里,阳台上,多了许多高昂着的小脑袋——毕竟是152年一遇的天文奇观,孩子们可兴奋了。  倘若其中也有你家孩子,并从此对星空着了迷;抑或小家伙一直就喜欢仰望星空——好极了,请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这
端午到了,荷塘又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正式上演。不同往年,今年的龙舟健儿全都是粽子!远远看去,只见它们有的击鼓呐喊,有的奋力划桨;不过细瞧,虽然大家都是粽子,长相个头各有不同。  小朋友,现在考验你专注力的时间到了!请听题: 1.数一数:  荷塘上一共有多少条龙舟,船上一共有多少名粽子选手呢? 2.找找看:  下面哪一个粽子、哪一把浆和哪一面鼓,是真正在左邊的龙舟图里出现过的?  龙舟上划桨
日前,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患哮喘、花粉热或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患心脏病的风险高。  研究者选取了13275名儿童的健康资料数据。其中,有14%的人患哮喘,12%的人患湿疹,还有16.6%的人患花粉热。研究者发现,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的发病率比普通儿童高两倍,而这些风险因素会诱发心脏病。  该研究推测,其原因可能在于,过敏性疾病所导致的炎症会给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
在临床上发现,孩子被熟悉的家犬咬伤的情况,远远高于陌生犬只或是流浪狗。炎热季节较为常见,伤口多见于四肢手脚和头面部。  被狗咬伤切勿轻视  孩子被狗咬伤后,最常见为伤口出血和发炎,主要是细菌化脓性感染;远期并发症包括破伤风和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由病(疯)狗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的潜伏期短的10天,长的一年。患儿发病时主要症状为高烧、怕水、怕风、吞咽困难,全身惊厥,于发病后2~
家里气氛如何,妈妈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不快乐的妈妈,很难有快乐的孩子。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但是当怒火上来的时刻,你有没有试过控制住自己30秒,不让狠话脱口而出?只要赢得这宝贵的30秒,大脑感性激烈反应的高峰就会开始走向下坡。虽然此时你依然会情绪化,但终究能慢慢走向理性冷静的思考。  就好像着火时需要灭火工具一样,与孩子冲突时,家长也需要一个情绪管理的工具箱。  箱里有哪些灭火神器?让我给您逐一介
母亲节,当儿子拿着他精心准备的礼物送我时,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您。在电话这头我向您送上节日的问候,在电话那头,您笑成了一朵花。  回想童年,细碎的记忆里承载着太多太多厚重而浓郁的母爱,我要承认我真是一个很幸福的孩子。已为人母多年,但在您面前,我依旧只想当那个任性的小孩。  记得高二那年,我忽然對学习生出厌恶之心,叛逆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伴随着青春期荷尔蒙的躁动,乖乖女仿佛一下子变成了问题少女。您一直
朋友来家里聚会,妈妈让敏玲给朋友们表演拍皮球。敏玲超常发挥,连拍了四五十个,阿姨们直鼓掌,妈妈开心极了,搂着敏玲亲了好几下,不停地夸女儿。从那以后,敏玲每次一拍完皮球就充满渴望地看着妈妈,等妈妈来亲她。到后来,敏玲每次拍皮球之前都要妈妈亲一下,要是妈妈不亲她,她就很沮丧,皮球也拍不好了,甚至发脾气不拍了。如果拍球拍得好,现场没鼓掌夸奖,她也会很不高兴。敏玲妈妈有点担忧起来。  敏玲妈妈的担忧是有道
他也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能把自己变成各种各样你想不到的模样!  現在,梯形小朋友又要变身了。快来看一看,这次他准备变什么?  梯形小朋友也是个粗心的小家伙,忘记给老鼠涂上漂亮的颜色啦。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  还没玩够?那就再找4张白纸,把下面这4个梯形的神奇变身也画出来,然后涂上你喜欢的色彩!
同学们,你们玩过“推理”的游戏吗?当只有两个选择的时候,你能够根据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去推理出另外一个“未知条件”吗?你是不是想说,这些游戏都太简单了呢?本期的《生死阉的故事》将带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被冤枉的“囚犯”如何通过“反推理”来救活自己的性命呢?快来看看吧!  第一格:古时候,有一个皇帝把王法当做儿戏,常在犯人身上恶作剧。一天,他别出心裁地下了一道圣旨:凡判充军十年以上的犯人,可当他的面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