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制定了课程目标,规划了课程结构,確定了18个任务群的课程内容,旨在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价值。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列第一任务群,可见,新的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突出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各种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冯至先生的《杜甫传》被列入2019年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笔者以这本书为例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探索与思考。笔者以高二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了为时两周(共6节课)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会读、读准、读深、爱读等目的,进而激发起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入思索和对祖国的深切热爱。
一、导读先行:读法指导,走进书本
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一定要有序、有法,依次实施,环节完整;同时,教师要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力求分阶段、根据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跟进阅读指导,确保阅读有效推进。
1.导读要有效
恰当的导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方式。《杜甫传》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实施“导读”方案,才能帮助学生走进书本,走近传主。笔者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单篇预热,激发兴趣。在进入《杜甫传》全书阅读前,笔者以书中第一节《家世与出身》为例,让学生围绕“杜甫身世探秘”的学习任务,阅读本节内容,绘出杜甫的家谱,并思考这样的身世对杜甫的未来人生会有哪些影响。学生带着“探秘”的任务开始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学生绘制的杜甫家谱如下:
杜甫的直系世系:杜预(先祖:晋代名将)——杜耽(晋代:凉州刺史)——杜逊(东晋:魏兴太守)——?(待考)杜乾光(齐司徒右长史)——杜渐(梁边城太守)——杜叔毗(北周:周峡州刺史)——杜鱼石(隋:获嘉县令)——杜依艺(巩县令)——杜审言(膳部员外郎)——杜闲(奉天令)——杜甫(左拾遗)。
学生通过对“杜甫身世探秘”,发现杜甫的历代祖先皆“奉儒守官”,促使杜甫热衷仕进。先祖父杜预和祖父杜审言对其影响较大,前者对事业充满幻想,后者性格傲慢夸大。这二者对杜甫后来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2)精选引导,读法指导。冯至的《杜甫传》整本书13节,共十万字左右。全书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除去第一节,其他章节都是将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诗相糅合。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传记,笔者精选了第五节内容——《长安十年》,带着学生一起阅读。笔者设计了“梳时事,理诗作,品诗情”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从时间、时代事件、个人际遇、诗歌创作、传记特点等方面梳理内容,完成任务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了传记的阅读方法,通过诵读杜甫诗歌,初步感知杜甫诗作的特点和传记文本的特征。
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笔者在班级成立了学习小组,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单。其中诗歌特点需要品读杜甫诗歌,传记特点需要整体把握文字表达特色。小组完成后,课堂展示,交流评价。由于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有限,笔者根据小组的成果进行了精要概括。
课堂活动通过表格任务单的形式来进行,使课堂任务更明确,重点内容更突出,阅读效率更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归纳了传记的阅读方法:圈画轨迹——概括事件——探寻缘由——品读思考。精选导读环节,为后面学生课后自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自读要有法
《杜甫传》整本书阅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仅依赖课堂阅读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笔者结合校情和学情,指导学生利用课后阅读。具体做法有:
(1)带着任务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中要有“任务”意识,要把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并把任务落实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和学生共商、制定阅读方案,并设计好阅读任务。如:阅读进度与内容:第一周完成前7节,第二周完成后6节;阅读要求与目标:梳时事,理诗作,品诗情。阅读摘要与思考:书写随笔、心得、感悟、评价。
学生在具体阅读任务的指引下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做到了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另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梳理、搜集、概括等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鉴赏、审美、思辨、表达等能力。
(2)批读研读结合。学生自读《杜甫传》时,可综合运用泛读、略读、跳读、细读、精读等方式。除此之外,笔者还指导学生进行“批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时候要会勾画、评注、做笔记,还可以进行批判阅读。在“批读”过程中,学生用脑思考,动手记录,从而加深了阅读印象,帮助自己掌握了书中的内容,为深入解读奠定了基础。如阅读第2节“童年”时,就有学生这样记录:“童年的杜甫被寄养在洛阳二姑母家,当时对他影响较大的是公孙娘的剑器舞和李龟年的歌声”。
此外,笔者还指导学生进行研读,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拓展补充,使阅读更加深入。学生还可以对某个议题进行研究,透过研习一个特定的议题,对内容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还能在研读中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学生边“读”边“研”,研与读有效结合,在议题阅读与研究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学生以“杜诗典型情感知多少”为研读任务,把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找出来研读鉴赏,发现杜诗典型的情感类型主要有: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仰慕英雄、壮志难酬,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眷恋亲情、友情、爱情等。 二、设计任务:精选议题,推进课堂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离不开具体的学习任务,无论是课前导读、课下自读,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具体的“问题”(“任务”)。教师对“问题”的设置的大与小、难与易,直接影响阅读的进程与效果。
1.制定任务,阅读有的放矢
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变成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关键。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任务意识,这个任务意识不仅体现在把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并把任务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任务把这个学习变化分享给学生,师生共同承担任务。
笔者根据学情,事先做好调查,并和学生一起制定阅读方案,拟定明确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开启思维方向,找到阅读的切入口,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杜甫传》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单:
(1)走近作者,搜集作者资料,分享其人其事。
(2)走近杜甫,整理传主年谱,回顾传主行迹。
(3)走进杜诗,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魅力。
(4)走进时代,探究蜕变原因,歌咏诗中圣哲。
(5)走进文字,分析写作风格,感受作者情感。
2.探讨议题,课堂有序推进
学生在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整本书阅读,方向较为明确。由于《杜甫传》内容丰富,既有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的介绍,也有诗人及其诗歌的评价,学生在阅读中可能有些困惑,也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把一些较难的阅读任务当作“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探讨与研究。
根据《杜甫传》整本书阅读任务清单,笔者在课堂中重点探讨了以下“议题”:
笔者在课堂中,让学习小组围绕核心议题对作品进行深度梳理、逐层推进、积极探究,从而找到打开全书核心价值与灵魂的“法门”。在议题探讨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不断引领学生进行自我阅读方法的完善。在课堂讨论中,学习小组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并相互交流点评。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依托议题内容,提出与之相关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在任务单和议题推动下的阅读课堂,内容较丰富,研读较深入,在一定情境下整合了多种学习资源,学生阅读的视野被打开了,鉴赏和审美、思辨和评价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升。
三、读写结合:创设情境,组织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
作为学习任务推进,整本书阅读还可以安排评价和分享环节,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笔、动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杜甫传》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除了要读、要赏、要悟、要思,还要诵、要写、要评。笔者和学生组织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诵读活动,詠歌诗人
《杜甫传》中精选了杜甫很多经典诗作,可以拿来进行诵读,开展“诗歌诵读会”,可以进行“名句接龙”比赛,还可以举行“品诗句,感诗情”的活动,让学生完成“我从……诗句中读出了……的杜甫”的学习任务。
例如,笔者在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拔代表开展朗诵活动。朗诵内容可自选,可小组推荐,也可由教师事先挑选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诵读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评价,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首尾引导与作结。活动要求:朗诵要求:熟练、洪亮、清晰、有表现力等;评价要求:公正公平,点评到位。通过诵读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书写活动,传颂诗圣
《杜甫传》整本书阅读中和阅读后,学生对杜甫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写随笔、评论、小论文、读书报告……如《我心中的杜甫》《乱世中的悲情诗人》《千古谁识李杜情》《致杜甫的一封信》《诗中圣哲咏流传》……通过各种话题的练笔活动,展示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精神成果,引导学生体味杜甫的精神力量与其对自己的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内在的积累与个性的丰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网络活动,发扬诗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跨媒介的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分享。例如,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学生将专题研习的成果物化,制作成书签、画作、展板等进行展示交流;每个小组还可将读书、研讨的过程制作成美篇,在班级微信群、家长微信群、朋友圈、学校公众号中进行分享;小组共读、家校共读的微视频,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更多人交流分享;相关专题小论文、读后感、优秀作文等可以推荐发表。
《杜甫传》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一项内容,笔者通过课前导读,设计任务单,议题探讨,阅读成果汇报等活动,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了读与写、说与写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过:“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可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该冲破语文教学狭小的格局,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教师要保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提供充足的空间。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
冯至先生的《杜甫传》被列入2019年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笔者以这本书为例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探索与思考。笔者以高二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了为时两周(共6节课)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会读、读准、读深、爱读等目的,进而激发起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入思索和对祖国的深切热爱。
一、导读先行:读法指导,走进书本
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一定要有序、有法,依次实施,环节完整;同时,教师要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力求分阶段、根据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跟进阅读指导,确保阅读有效推进。
1.导读要有效
恰当的导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方式。《杜甫传》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实施“导读”方案,才能帮助学生走进书本,走近传主。笔者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单篇预热,激发兴趣。在进入《杜甫传》全书阅读前,笔者以书中第一节《家世与出身》为例,让学生围绕“杜甫身世探秘”的学习任务,阅读本节内容,绘出杜甫的家谱,并思考这样的身世对杜甫的未来人生会有哪些影响。学生带着“探秘”的任务开始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学生绘制的杜甫家谱如下:
杜甫的直系世系:杜预(先祖:晋代名将)——杜耽(晋代:凉州刺史)——杜逊(东晋:魏兴太守)——?(待考)杜乾光(齐司徒右长史)——杜渐(梁边城太守)——杜叔毗(北周:周峡州刺史)——杜鱼石(隋:获嘉县令)——杜依艺(巩县令)——杜审言(膳部员外郎)——杜闲(奉天令)——杜甫(左拾遗)。
学生通过对“杜甫身世探秘”,发现杜甫的历代祖先皆“奉儒守官”,促使杜甫热衷仕进。先祖父杜预和祖父杜审言对其影响较大,前者对事业充满幻想,后者性格傲慢夸大。这二者对杜甫后来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2)精选引导,读法指导。冯至的《杜甫传》整本书13节,共十万字左右。全书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除去第一节,其他章节都是将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诗相糅合。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传记,笔者精选了第五节内容——《长安十年》,带着学生一起阅读。笔者设计了“梳时事,理诗作,品诗情”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从时间、时代事件、个人际遇、诗歌创作、传记特点等方面梳理内容,完成任务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了传记的阅读方法,通过诵读杜甫诗歌,初步感知杜甫诗作的特点和传记文本的特征。
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笔者在班级成立了学习小组,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单。其中诗歌特点需要品读杜甫诗歌,传记特点需要整体把握文字表达特色。小组完成后,课堂展示,交流评价。由于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有限,笔者根据小组的成果进行了精要概括。
课堂活动通过表格任务单的形式来进行,使课堂任务更明确,重点内容更突出,阅读效率更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归纳了传记的阅读方法:圈画轨迹——概括事件——探寻缘由——品读思考。精选导读环节,为后面学生课后自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自读要有法
《杜甫传》整本书阅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仅依赖课堂阅读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笔者结合校情和学情,指导学生利用课后阅读。具体做法有:
(1)带着任务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中要有“任务”意识,要把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并把任务落实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和学生共商、制定阅读方案,并设计好阅读任务。如:阅读进度与内容:第一周完成前7节,第二周完成后6节;阅读要求与目标:梳时事,理诗作,品诗情。阅读摘要与思考:书写随笔、心得、感悟、评价。
学生在具体阅读任务的指引下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做到了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另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梳理、搜集、概括等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鉴赏、审美、思辨、表达等能力。
(2)批读研读结合。学生自读《杜甫传》时,可综合运用泛读、略读、跳读、细读、精读等方式。除此之外,笔者还指导学生进行“批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时候要会勾画、评注、做笔记,还可以进行批判阅读。在“批读”过程中,学生用脑思考,动手记录,从而加深了阅读印象,帮助自己掌握了书中的内容,为深入解读奠定了基础。如阅读第2节“童年”时,就有学生这样记录:“童年的杜甫被寄养在洛阳二姑母家,当时对他影响较大的是公孙娘的剑器舞和李龟年的歌声”。
此外,笔者还指导学生进行研读,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拓展补充,使阅读更加深入。学生还可以对某个议题进行研究,透过研习一个特定的议题,对内容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还能在研读中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学生边“读”边“研”,研与读有效结合,在议题阅读与研究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学生以“杜诗典型情感知多少”为研读任务,把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找出来研读鉴赏,发现杜诗典型的情感类型主要有: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仰慕英雄、壮志难酬,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眷恋亲情、友情、爱情等。 二、设计任务:精选议题,推进课堂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离不开具体的学习任务,无论是课前导读、课下自读,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具体的“问题”(“任务”)。教师对“问题”的设置的大与小、难与易,直接影响阅读的进程与效果。
1.制定任务,阅读有的放矢
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变成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关键。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任务意识,这个任务意识不仅体现在把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并把任务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任务把这个学习变化分享给学生,师生共同承担任务。
笔者根据学情,事先做好调查,并和学生一起制定阅读方案,拟定明确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开启思维方向,找到阅读的切入口,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杜甫传》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单:
(1)走近作者,搜集作者资料,分享其人其事。
(2)走近杜甫,整理传主年谱,回顾传主行迹。
(3)走进杜诗,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魅力。
(4)走进时代,探究蜕变原因,歌咏诗中圣哲。
(5)走进文字,分析写作风格,感受作者情感。
2.探讨议题,课堂有序推进
学生在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整本书阅读,方向较为明确。由于《杜甫传》内容丰富,既有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的介绍,也有诗人及其诗歌的评价,学生在阅读中可能有些困惑,也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把一些较难的阅读任务当作“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探讨与研究。
根据《杜甫传》整本书阅读任务清单,笔者在课堂中重点探讨了以下“议题”:
笔者在课堂中,让学习小组围绕核心议题对作品进行深度梳理、逐层推进、积极探究,从而找到打开全书核心价值与灵魂的“法门”。在议题探讨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不断引领学生进行自我阅读方法的完善。在课堂讨论中,学习小组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并相互交流点评。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依托议题内容,提出与之相关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在任务单和议题推动下的阅读课堂,内容较丰富,研读较深入,在一定情境下整合了多种学习资源,学生阅读的视野被打开了,鉴赏和审美、思辨和评价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升。
三、读写结合:创设情境,组织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
作为学习任务推进,整本书阅读还可以安排评价和分享环节,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笔、动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杜甫传》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除了要读、要赏、要悟、要思,还要诵、要写、要评。笔者和学生组织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诵读活动,詠歌诗人
《杜甫传》中精选了杜甫很多经典诗作,可以拿来进行诵读,开展“诗歌诵读会”,可以进行“名句接龙”比赛,还可以举行“品诗句,感诗情”的活动,让学生完成“我从……诗句中读出了……的杜甫”的学习任务。
例如,笔者在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拔代表开展朗诵活动。朗诵内容可自选,可小组推荐,也可由教师事先挑选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诵读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评价,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首尾引导与作结。活动要求:朗诵要求:熟练、洪亮、清晰、有表现力等;评价要求:公正公平,点评到位。通过诵读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书写活动,传颂诗圣
《杜甫传》整本书阅读中和阅读后,学生对杜甫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写随笔、评论、小论文、读书报告……如《我心中的杜甫》《乱世中的悲情诗人》《千古谁识李杜情》《致杜甫的一封信》《诗中圣哲咏流传》……通过各种话题的练笔活动,展示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精神成果,引导学生体味杜甫的精神力量与其对自己的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内在的积累与个性的丰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网络活动,发扬诗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跨媒介的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分享。例如,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学生将专题研习的成果物化,制作成书签、画作、展板等进行展示交流;每个小组还可将读书、研讨的过程制作成美篇,在班级微信群、家长微信群、朋友圈、学校公众号中进行分享;小组共读、家校共读的微视频,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更多人交流分享;相关专题小论文、读后感、优秀作文等可以推荐发表。
《杜甫传》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一项内容,笔者通过课前导读,设计任务单,议题探讨,阅读成果汇报等活动,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了读与写、说与写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过:“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可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该冲破语文教学狭小的格局,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教师要保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提供充足的空间。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