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顺县埔寨镇埔南村坎头山上矗立着一座抗日战争军民烈士纪念碑,这是埔寨群众于1995年冬为纪念在坎头山与日军战斗而牺牲的军民自发所立的石碑。
坎头山战斗是抗战期间在梅州境内爆发的第一次抗日战斗。据《丰顺县志》记载:1944年12月10日凌晨,日本田中部队步骑兵两个中队由伪军配合,从揭阳分两路进犯汤坑:一路沿公路线进发,一路经汤南新楼沿内岭山龙岽向汤西包抄。
“两路日军分别进驻汤坑保屋祠堂和颍川学校,抢劫民财,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据丰顺县卢先生介绍,因丰顺与潮汕相邻,日军在汕头登陆后进攻揭阳等地时的枪炮声远远传来,汤坑及周围群众就恐惧不已,纷纷逃离家乡到偏远山区的亲戚家躲避日军,俗称“走日本”,而留在当地的群众不少被日军迫害。“我曾听母亲讲过,当时为了躲避日军,外婆连夜背着母亲,手拿着燃烧的竹节,沿着崎岖的山路离开家,深一脚浅一脚逃往20公里远的亲戚家,背后炮声不断,母亲吓得口不能言。”卢先生说。
1944年12月12日下午,驻颍川学校的日伪军200多人经汤西大罗、万安,向五里亭、埔寨进犯,当晚在塔下村宿营。国民党保安团当晚进驻埔寨,在南门桥坑边、坎头山一带设防,准备伏击日军。当时,原汤坑中学校长张国钧获知消息后,与乡会所商量,发动埔寨张姓群众给部队送去物资,并号召埔寨百名青年人参与战斗。
在坎头山上,笔者看到山的一边地形陡峭,山脚向外延伸处地形较为平坦的地方便是埔寨,另一边是一处缓坡,野草刚刚及踝,高大的树木分布其中。82岁的埔寨镇村民张致光告诉笔者:“当时军民就在这里的缓坡上伏击,可能是因为害怕,日军在刚一出村、距离伏击处还有三四百米左右,就有士兵开枪了,当场打死日军3名,随后日军就退回村子利用民房作掩护,朝我方炮击,双方展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击毙日军3名,打伤11名,保安团有37名官兵阵亡,其中,营长林鹤松在指挥所遭日军炮击中弹牺牲。另外,埔寨民众牺牲21名。
坎头山发生激战时,当时年仅11岁的张致光就在对面的山头与当地村民观望。“当时日军一炮就打死了国民党保安营长,部队就慌了,一下就四散开来朝着半岭村方向逃跑。日军在后面追击,见到村民就开枪,和我一起站在山坡上观看的一名妇女就被山下日寇看见一枪打死了。”张致光回忆道,半岭村有4个村民当晚被打死,当时人们逃到了冷水坑,那里的地形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地群众就在那里设防,日军看到地势险要,埔寨民众又团结、勇敢反抗,就不敢久留,立即撤往揭阳。
日军撤走后,当地群众把被打死的村民埋到坎头山上的橄榄树下。战后,一八六师师长张泽深表彰埔寨军民抗日有功,赐给“特建奇功”牌匾。
1995年冬,埔寨群众在坎头山立碑纪念。近年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当地各界人士、群众及中小学师生都会到此举行纪念活动,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坎头山战斗是抗战期间在梅州境内爆发的第一次抗日战斗。据《丰顺县志》记载:1944年12月10日凌晨,日本田中部队步骑兵两个中队由伪军配合,从揭阳分两路进犯汤坑:一路沿公路线进发,一路经汤南新楼沿内岭山龙岽向汤西包抄。
“两路日军分别进驻汤坑保屋祠堂和颍川学校,抢劫民财,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据丰顺县卢先生介绍,因丰顺与潮汕相邻,日军在汕头登陆后进攻揭阳等地时的枪炮声远远传来,汤坑及周围群众就恐惧不已,纷纷逃离家乡到偏远山区的亲戚家躲避日军,俗称“走日本”,而留在当地的群众不少被日军迫害。“我曾听母亲讲过,当时为了躲避日军,外婆连夜背着母亲,手拿着燃烧的竹节,沿着崎岖的山路离开家,深一脚浅一脚逃往20公里远的亲戚家,背后炮声不断,母亲吓得口不能言。”卢先生说。
1944年12月12日下午,驻颍川学校的日伪军200多人经汤西大罗、万安,向五里亭、埔寨进犯,当晚在塔下村宿营。国民党保安团当晚进驻埔寨,在南门桥坑边、坎头山一带设防,准备伏击日军。当时,原汤坑中学校长张国钧获知消息后,与乡会所商量,发动埔寨张姓群众给部队送去物资,并号召埔寨百名青年人参与战斗。
在坎头山上,笔者看到山的一边地形陡峭,山脚向外延伸处地形较为平坦的地方便是埔寨,另一边是一处缓坡,野草刚刚及踝,高大的树木分布其中。82岁的埔寨镇村民张致光告诉笔者:“当时军民就在这里的缓坡上伏击,可能是因为害怕,日军在刚一出村、距离伏击处还有三四百米左右,就有士兵开枪了,当场打死日军3名,随后日军就退回村子利用民房作掩护,朝我方炮击,双方展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击毙日军3名,打伤11名,保安团有37名官兵阵亡,其中,营长林鹤松在指挥所遭日军炮击中弹牺牲。另外,埔寨民众牺牲21名。
坎头山发生激战时,当时年仅11岁的张致光就在对面的山头与当地村民观望。“当时日军一炮就打死了国民党保安营长,部队就慌了,一下就四散开来朝着半岭村方向逃跑。日军在后面追击,见到村民就开枪,和我一起站在山坡上观看的一名妇女就被山下日寇看见一枪打死了。”张致光回忆道,半岭村有4个村民当晚被打死,当时人们逃到了冷水坑,那里的地形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地群众就在那里设防,日军看到地势险要,埔寨民众又团结、勇敢反抗,就不敢久留,立即撤往揭阳。
日军撤走后,当地群众把被打死的村民埋到坎头山上的橄榄树下。战后,一八六师师长张泽深表彰埔寨军民抗日有功,赐给“特建奇功”牌匾。
1995年冬,埔寨群众在坎头山立碑纪念。近年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当地各界人士、群众及中小学师生都会到此举行纪念活动,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