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的确,好的导语对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它会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导语的设计,让它成为每一节课的桥梁和纽带,下面,我根据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实例谈一下导语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一、巧用调查问卷导入,引发好奇心
在学校,问卷调查通常多运用于学生的生活中,它一方面可以让老师系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相关观点和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但是,把问卷调查引入课堂,尤其是把它作为一节课的导语,这样的例子还不多见。我在讲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爱的调查问卷作为导语:
(1)你爱你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A.爱,因为他们给予我温暖,给予我物质生活的一切,给予我鼓励;B.爱,因为在我爱他们的过程中我感觉很幸福,很快乐;C.不爱,他们离婚,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我恨他们。
(2)爸爸妈妈生病躺在病床上你会怎样?
A.不知道做什么,别人问起来心里难受;B.努力学习,拿优异的成绩献给爸爸妈妈;C.给爸爸妈妈讲笑话让他们开心。
结果,调查问卷一发下去,就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好奇心,他们激烈地讨论,很认真地答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很自然地引出课文的中心句: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样,一篇枯燥的说理文就给绝大多数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故事、相声或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之所以为学生喜爱,因为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它具有吸引人的情节,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优美的艺术语言,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谜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因为它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用精练、生动、有韵律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相声则是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听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它们做导语,定能出奇制胜。在讲《逍遥游》一文时,我以庄子的一则故事作为导语:古时有一个老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老人笑道:“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老人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做陪葬,我的葬具不是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师平静笑道,被乌鸦、老鹰吃掉和被蝼蚁、老鼠吃掉有什么不同呢?你又何必夺取蝼蚁、老鼠的食物去喂乌鸦、老鹰呢?面对死亡,这个老人何其潇洒,那么,这个老人是谁呢?水到渠成地引出课文《逍遥游》的讲解。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语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使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再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情景导入,集听、看、思于一体,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效果可想而知。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以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为例,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先让学生反复品读,初步感知它的美,再播放配有音乐和朗诵的多媒体画面,一幅“执手相看泪眼”“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送别画面就这样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
四、以复习作导语,加深学生印象
论语有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可以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导入法是常用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检查学生掌握已学知识的程度,巩固强化知识。同时,利用复习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处于准备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精神比较集中,导入的效果特别好。《贺新郎·送友》是毛泽东的词作,如何让学生从送别诗的俗套中走出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我想,以复习背诵《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来体会词人的伟人情怀会更好,品味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都是如此豪情万丈,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导语很短,它通常只有一节课的两三分钟时间,可是,它发挥的巨大作用却不容小觑,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导语的设计,从而让自己的语文课更加生动、活泼起来。
(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一、巧用调查问卷导入,引发好奇心
在学校,问卷调查通常多运用于学生的生活中,它一方面可以让老师系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相关观点和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但是,把问卷调查引入课堂,尤其是把它作为一节课的导语,这样的例子还不多见。我在讲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爱的调查问卷作为导语:
(1)你爱你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A.爱,因为他们给予我温暖,给予我物质生活的一切,给予我鼓励;B.爱,因为在我爱他们的过程中我感觉很幸福,很快乐;C.不爱,他们离婚,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我恨他们。
(2)爸爸妈妈生病躺在病床上你会怎样?
A.不知道做什么,别人问起来心里难受;B.努力学习,拿优异的成绩献给爸爸妈妈;C.给爸爸妈妈讲笑话让他们开心。
结果,调查问卷一发下去,就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好奇心,他们激烈地讨论,很认真地答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很自然地引出课文的中心句: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样,一篇枯燥的说理文就给绝大多数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故事、相声或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之所以为学生喜爱,因为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它具有吸引人的情节,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优美的艺术语言,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谜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因为它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用精练、生动、有韵律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相声则是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听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它们做导语,定能出奇制胜。在讲《逍遥游》一文时,我以庄子的一则故事作为导语:古时有一个老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老人笑道:“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老人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做陪葬,我的葬具不是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师平静笑道,被乌鸦、老鹰吃掉和被蝼蚁、老鼠吃掉有什么不同呢?你又何必夺取蝼蚁、老鼠的食物去喂乌鸦、老鹰呢?面对死亡,这个老人何其潇洒,那么,这个老人是谁呢?水到渠成地引出课文《逍遥游》的讲解。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语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使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再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情景导入,集听、看、思于一体,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效果可想而知。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以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为例,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先让学生反复品读,初步感知它的美,再播放配有音乐和朗诵的多媒体画面,一幅“执手相看泪眼”“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送别画面就这样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
四、以复习作导语,加深学生印象
论语有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可以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导入法是常用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检查学生掌握已学知识的程度,巩固强化知识。同时,利用复习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处于准备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精神比较集中,导入的效果特别好。《贺新郎·送友》是毛泽东的词作,如何让学生从送别诗的俗套中走出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我想,以复习背诵《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来体会词人的伟人情怀会更好,品味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都是如此豪情万丈,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导语很短,它通常只有一节课的两三分钟时间,可是,它发挥的巨大作用却不容小觑,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导语的设计,从而让自己的语文课更加生动、活泼起来。
(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