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千方百计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编制;把握;指导;促进;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30-01
众所周知:课标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指导好教材的阅读有利于数学教学实现以学为主,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1培养阅读兴趣 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直接因素,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课本内容如能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与激情,从而产生对课本知识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本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就是要善于用好课本,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促使他们阅读课本。如:教学《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为了使学生产生对课本的求知欲,我编制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路经火焰山,悟空为了解渴找来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也就是每人吃它的4份之1,贪吃的猪八戒说:我要吃它的5份之1。你说猪八戒聪明吗?到底4份之1与5份之1谁大呢?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奥秘。
2编制要点阅读课文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数学课文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学数学课文让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课文的特点,积极创设让学生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实际是为学生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的顺序和要求进行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编拟自学要点:1、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拼一拼;2、拼完后发现什么?3、怎样求拼完后的梯形面积?4、梯形的面积与所拼图形的关系?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的实质,深刻剖析,再通过师生合作,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对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指导阅读方法 建构认识平台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以新课程教材为载体,加强对课堂上教学时课本阅读指导。
3.1指导学生读准课题,因为课题是教材章节内容的概括,是这节课的教学核心。在学生阅读标题时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联想。如:教学《认识更大的数》时,学生自然会想"一万"是五位,更大的数是几位,怎样读?怎样写?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数?教学《一分钟能干什么》时,让学生联想: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可以写几个字?拍几个球?踢几个毽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一分钟的时间。通过读准课题,发挥学生的联想,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2指导学生读懂例题,因为这是课堂阅读的关键。新教材的例题呈现形式多样化,有的以情境图出现,有的以文字出现。教师要让学生读懂图意(题意),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质疑,帮助学生有层次、有顺序、有重点阅读。如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图说什么事情?有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还能提些什么问题?
3.3指导学生读破结论性文字,这是课堂阅读的灵魂。教材中的一些结论是以定性、浓缩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把结束语的形成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且认真分析结束语的字、词、句,理解重点词句,从而掌握本章节内容。
4阅读感悟课文 促进知识的形成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对教师有一种依赖,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样就妨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课文中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和阅读结合起来,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有针对性的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通过教材的阅读、理解、分析,并动手操作,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感悟,逐步对知识的形成。第一层次:通过阅读、理解、感知,几个分数大小相等,并建立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为什么分数值却相等?第二层次:阅读感悟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它的大小不变;同理可以得出:分子和分母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它的大小不变;第三层次:归纳概括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一个层次是揭示问题本质,深化知识,进一步对结论的剖析,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是怎样理解?通过学生事先的阅读,在课堂中这样的质疑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炼性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再阅读课文的兴趣,解决了课堂讲授的重点,促进了知识的形成。
有效的教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实践中,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学生阅读之芬芳灿烂、芳香四溢!
关键词::兴趣;编制;把握;指导;促进;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30-01
众所周知:课标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指导好教材的阅读有利于数学教学实现以学为主,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1培养阅读兴趣 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直接因素,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课本内容如能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与激情,从而产生对课本知识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本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就是要善于用好课本,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促使他们阅读课本。如:教学《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为了使学生产生对课本的求知欲,我编制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路经火焰山,悟空为了解渴找来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也就是每人吃它的4份之1,贪吃的猪八戒说:我要吃它的5份之1。你说猪八戒聪明吗?到底4份之1与5份之1谁大呢?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奥秘。
2编制要点阅读课文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数学课文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学数学课文让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课文的特点,积极创设让学生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实际是为学生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的顺序和要求进行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编拟自学要点:1、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拼一拼;2、拼完后发现什么?3、怎样求拼完后的梯形面积?4、梯形的面积与所拼图形的关系?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的实质,深刻剖析,再通过师生合作,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对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指导阅读方法 建构认识平台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以新课程教材为载体,加强对课堂上教学时课本阅读指导。
3.1指导学生读准课题,因为课题是教材章节内容的概括,是这节课的教学核心。在学生阅读标题时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联想。如:教学《认识更大的数》时,学生自然会想"一万"是五位,更大的数是几位,怎样读?怎样写?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数?教学《一分钟能干什么》时,让学生联想: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可以写几个字?拍几个球?踢几个毽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一分钟的时间。通过读准课题,发挥学生的联想,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2指导学生读懂例题,因为这是课堂阅读的关键。新教材的例题呈现形式多样化,有的以情境图出现,有的以文字出现。教师要让学生读懂图意(题意),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质疑,帮助学生有层次、有顺序、有重点阅读。如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图说什么事情?有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还能提些什么问题?
3.3指导学生读破结论性文字,这是课堂阅读的灵魂。教材中的一些结论是以定性、浓缩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把结束语的形成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且认真分析结束语的字、词、句,理解重点词句,从而掌握本章节内容。
4阅读感悟课文 促进知识的形成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对教师有一种依赖,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样就妨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课文中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和阅读结合起来,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有针对性的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通过教材的阅读、理解、分析,并动手操作,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感悟,逐步对知识的形成。第一层次:通过阅读、理解、感知,几个分数大小相等,并建立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为什么分数值却相等?第二层次:阅读感悟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它的大小不变;同理可以得出:分子和分母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它的大小不变;第三层次:归纳概括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一个层次是揭示问题本质,深化知识,进一步对结论的剖析,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是怎样理解?通过学生事先的阅读,在课堂中这样的质疑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炼性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再阅读课文的兴趣,解决了课堂讲授的重点,促进了知识的形成。
有效的教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实践中,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学生阅读之芬芳灿烂、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