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1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1技能训练"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例如:孩子们都知道老鼠偷偷摸摸总不干好事,新教材就这对这一生活实际,设计了个很好的练习,要求学生结合画面完成( )+ ( )=7,7-( ) =( )一组题。从画面观察学生知道小老鼠丢了4个土豆,口袋里还剩3个,能够完成3+4=7,7-4=3这一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丢土豆的过程,针对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全班学生的思维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用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学习"0"的认识这一课:0是比较抽象的一个数字,它不代表具体的事物,也不能计数具体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障碍。以前,学生可能模糊地认为就是那么规定的。而新的数学教材则从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小猫钓鱼引入,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组织语言,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由于小猫钓鱼的数量不同就给了儿童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组织语言,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尽情编辑的故事中,适时引入鱼的数量(3,2,1),此时,由于数字的介入,学生一下子就会产生要用一个数字表示一条鱼也没有的愿望。于是0就产生了。0是根据生活的需要产生的,使学生己有的经验得到进一步升华。
3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材22页小兔拔萝卜,学生根据图写出算式3-1=4,因为有三只小兔拔一个大萝卜,另外一只小兔拔一个小萝卜,一共是四只小兔。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4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时时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1技能训练"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例如:孩子们都知道老鼠偷偷摸摸总不干好事,新教材就这对这一生活实际,设计了个很好的练习,要求学生结合画面完成( )+ ( )=7,7-( ) =( )一组题。从画面观察学生知道小老鼠丢了4个土豆,口袋里还剩3个,能够完成3+4=7,7-4=3这一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丢土豆的过程,针对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全班学生的思维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用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学习"0"的认识这一课:0是比较抽象的一个数字,它不代表具体的事物,也不能计数具体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障碍。以前,学生可能模糊地认为就是那么规定的。而新的数学教材则从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小猫钓鱼引入,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组织语言,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由于小猫钓鱼的数量不同就给了儿童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组织语言,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尽情编辑的故事中,适时引入鱼的数量(3,2,1),此时,由于数字的介入,学生一下子就会产生要用一个数字表示一条鱼也没有的愿望。于是0就产生了。0是根据生活的需要产生的,使学生己有的经验得到进一步升华。
3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材22页小兔拔萝卜,学生根据图写出算式3-1=4,因为有三只小兔拔一个大萝卜,另外一只小兔拔一个小萝卜,一共是四只小兔。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4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时时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