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释意理论下的汉英习语口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口译语言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媒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对释意理论的核心内容进行的论述,对口译语言的定义和特征分别做了说明,并分析了释意理论指导下的汉英语言习语口译,使汉英习语口译能够真正实现“本能口译”的境界。
  关键词:汉英口译 释意理论 关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扩大发展,翻译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口译语言定义的翻译形式表现为在进行原语翻译时只能出现一次,没有重复的机会,也就是口译的目的语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产生。释意学派强调口译者要完整地理解篇章意义,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流畅、地道地将原语语言翻译给译语语言听者,这其中要求口译者不能受习语原语语言形式的限制,才能束缚的过程,以实现汉英习语口译释意程度的完整体现。
  一 对于汉英习语口译的认识
  1 认识口译语言
  翻译是将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和含义进行传递,它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即笔译和口译。口译也叫传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交际过程,是译员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将信息由译入语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完整地传达原文思想情感的一种翻译实践,口译者必须在准备传达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使不同语言双方能够非常顺畅沟通。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丰富的文化史,世界上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不同文化背景,拥有着自己各自的语言。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使各国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很多重大国际事件中,都离不开口译员的口译。事实上,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不同的语言交流,口译员适时地出现了。这个角色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信息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它通过丰富的知识层次一直充当着文化沟通的助手,以保证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良好的文化、信息交流,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口译理解是实现译语语境基础,口译表达是为了让译语听者达到听懂、理解原文语言的目地。对于口译者来讲,理解原语是口译过程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口译者对原语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历史层面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原语所传递的相关内容。口译语言分析包括对原语类型的分析,这是口译过程的关键,它为之后的口译流畅表达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口译者真正理解演讲者语言深处包含的意思。
  2 关于习语语言
  习语记录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有很深的文化沉淀在里面,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词汇,在简单的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意味,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的话语体现着该语言的独特魅力,如动物身上的情感意义,在汉语中常常用于贬义,如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人看来,狗是人类的朋友,如指一个人努力工作时,就有“like a dag”。习语中还包括韵律、节奏、变位变格,如汉语习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讲究的就是对仗工整,韵脚整齐,而英语习语中则表现为押头韵与押尾韵,如在英语习语中有“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翻译成汉语意思是说“不善始者不善终”。所以,在口译中难以完整传达,口译者要想表达习语内部意义,就应掌握英语民族文化所独有的特点,以在译语语境中准确地表达出言语意义。
  二 在汉英习语口译语言中应用释意理论进行翻译
  1 释意理论的核心在于口译者脱离语言外在的形式
  习语口译难点是英汉不对等的习语口译,这时口译者需要发挥创造力,不受汉语语序和结构限制,运用语义解释、信息补充、句子重组等进行翻译。如温总理曾在演讲时说到一幅画被分到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两处,在言词其中用习语表达了演讲者的痛惜之情“……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它出自汉语文学中的《世说新语》,其实是在表达希望两岸统一的一种心境,而英国人对汉语的这个典故并不了解,口译者就不能将表面的意思进行翻译,也就是说在翻译成英语时要进行恰当地补充,以便让英语听众完整地理解温总理的话语思想。其实这就是释意理论提出的口译过程,包括我们一般能够直接体验到的原语理解和译语表达两个方面,再有就是不能通过直接的口译者脱离语言外在的形式过程。也就是说,翻译的过程首先要明确原语讲话或文章中具有的语言形式所包含的语言意义,而之后要将这种语言意义转换为译者的思想,最后实现把这种思想转成不同语言能够进行表达的形式。
  释意理论对于翻译语言而言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在传统的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之间加进了口译者脱离语言外在的形式,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语言都来自于生活,作为口译者必须遵循生活中的文化规律,以能够传送习语自发表达的思想,这个过程实际是指在口译听到演讲后,通过口译者的分析和解释,还原成原始信息,迅速记住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这时习语原语的词语外在形式就被口译者了解英美国家的民风民俗,进行了文学形式上的加工,实现了用译入语重新进行文化表达,实现了不同语言间的翻译,这个要求译入语必须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演讲者原话内容,并使听者听得懂。这其中口译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释意理论重点强调的内容。如英语中有习语为“犹大之吻”,真正的篱意为出卖朋友,所以理解是对原语语言成分的理解和认知知识的补充,它们是交融在一起实现的。换句话说,语言成分的理解是指理解讲话或文章的语言表层含义,它需要译者具备的能力,即其在熟练掌握母语的同时也一样熟练地掌握外来语,并要在理解语言表层涵义的同时,对其语言暗喻内容也要掌握,并根据当时语境马上判断是否需要将暗喻补充到语言表层。如“Tom stopped smoking.”要看其当前,首先应理解之前他并没戒烟,一直在抽烟,则暗喻是可以提倡戒烟这种做法,并且可以鼓励他人戒烟。翻译时要根据前后语境进行确定。
  在进行汉英语言口译的过程中,口译者脱离语言外在的形式,尤其是对于习语的理解和用译语重新建构语言的过程,要求译者要超越语言符号意义上的认知和情感。口语是释意翻译习语内容的思想基础,它集中体现了译者从典型的文化角度进行翻译的意义,那么,在进行翻译时,口译者应马上下意识地忘记语言符号的结构,只记住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即语言认知和情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翻译中的语言和“思想”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语言和思想是可以被分开的,语言只是工具,因题材的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有所不同。如婴儿学语时所叫的“妈妈”,是由于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就已认识了妈妈,他并不明白妈妈代表的含义,却能用此表达自己看到妈妈时的思想感受。再如“布鞋”一词,字面本身有“布”的意义、“鞋”的意义,但还有一种意义就是,它“是一种鞋而不是一种布”,所以语言的表达意义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外在的是直接可以看到,内在的则需要去思考和理解。所以,口译者必须要抓住原语讲话者的内容,不能使自己只限于讲话人所使用的词句,这意味着大脑记忆中的语言加工后语言形式发生了变化,即形式变成了意义。如关键词,也可以是某种符号或形象。这样来讲,口译者脱离语言外在的形式其实就是使口译者在脱离原语语言形式的角度上,对语言形式所承载的信息进行重构,从而能讲原语以译入语语言形式真实表达出来。   2 释意理论讲求的英汉习语口译实质
  有人说:“口译与笔译最大的不同就是口语的即席性”,这种即席性就是说它引起的后果是会造成口误,使译后的语言的更加口语化,并且语言逻辑结构、信息组织不是原语的直接成分。但虽然口语中有好多重复、口误,其实只要能够包含其实质性信息,不造成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就可以。相反,口语的即席性、一次性特征以及其他实时性因素影响,口译一般只涉及言语语篇的整体意义,如在英语中“猫尾巴藏大风”,这是因为在西方典故中有猫被当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这么说来习语和文化息息相关,那么理解了它的来源,就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倾盆大雨”,所以在口译中,口译者要根据当时语境对其内容进行相应取舍,考虑到语境主题等因素进行翻译。
  在口译过程中,认知知识是全程参与的。这说明释意翻译的对象不是字词,而在于篇章意义的把握,即意义是非语言的。那么,当我们了解到不同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时,也就明了英汉习语口译实质是要求口译者在听讲话者时必须集中精力,掌握其语言要义,体会其深层意思,不能只顾机械翻译表面字词。针对讲话者的语言快速地理解,拥有共同的主题知识,这必然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应对现场并实现更好地语言理解,从相应的认知语境下总结出其思想信息,脱离原语制约进行创造性重组,使译语听者能“全面、准确、通畅”的理解原意。
  三 强调在了解中西文化基础下实现习语口译
  释意理论强调在习语口译时译者要抛开东方传统思维方式,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区别不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以实现在符合对方的社会、文化规则前提下完成习语口译的真实表达。换句话说,采用必要的汉化进行变通是必要的。如在进行含有典型中国人名和地名的习语口译时,中国人熟知的代名词“张三李四”以及出自战国时期典故“邯郸学步”等这类内容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习语,但如何将这种非常浓厚的特色在英语中进行巧妙地表达,就需要口译者在充分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基础,才能使这些汉语习语的典故不会在英语口译中变得不伦不类。
  其实,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遇到这种语境意味着在口译中发言人并没有转变语言本身的意思,就是说没有言外之意,那么口译者直接说就可以进行译文。如以汉英中的习语举例:汉语习语的“杀鸡取卵”可以相对于英文中的“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汉语习语听“别有用心”可以翻译成英语的“have an axe to grind”,但英语和汉语中不存在相对应的语言时,就加强了口译的难度。这时口译者需要发挥创造力,遵守释意原则,及时译出自己符合语义的版本,即采用意译或者解释的方法,以完整传达原话语的主要信息。可运用语义解释、信息补充、句子重组等可以实现这种转译。
  语义解释是在汉语口译技巧中最典型和广泛采用的,口译者的语义解释是根据上下文,在了解中西文化基础下,翻译出发言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发言人在演讲中说道“……祝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如虎添翼、蒸蒸日上……”这里就用到了我国习语中的“如虎添翼、蒸蒸日上”,其意在于表达对我们祖国和外交事业的美好愿望,译者理解了发言人的语言宗旨,将其口译成“……能像老虎一样有生机活力地向前发展”即实现了原文表达,又能让英语听者理解,而如果直接翻译成“like a tiger with wings”就难以让英语听者难以理解,因为英国是没这种典故的。再有,口译在翻译形式上要求语言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地进行表达。所以,译者为了实现这种效果需要结合具体的场合和语言环境,进行合理地补充信息才能实现。另外,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言的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如有英语中不存在的对联骈文,诗词歌赋等,对于这类情况,在口译时要以表达意义为先,打破了源语的结构,把握到语言的核心内涵,用相应的句式加以弥补,把说话者的意思表达清楚,以实现汉英语言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目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释意理论的关照下,汉英语言口译有着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其实质在于口译者要脱离语言外在的形式习惯,在正确理解原语意图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口译时对原语信息做出取舍,真正达到汉英语语言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D·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汪家荣等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 陈振东、张珊珊:《释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与口译教学》,《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第1期。
  [3] 黄之勇:《从两例典籍翻译实例看释意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4] 王丹阳:《论认知补充在释意翻译理论中的支柱作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5] 雷天放、陈菁主编:《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 玛丽雅娜·勒代雷,刘和平译:《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中国翻译出版集团),2011年版。
  作者简介:陈国娟,女,1966—,广西宁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翻译,工作单位:梧州学院。
其他文献
巩固绿化成果开拓“九五”未来──1996年全省绿化工作会议为我省国土绿化吹响了新的进军号(本刊讯)1996年2月27日,省政府在南京召开了全省绿化工作会议,以总结我省“八五”期间绿化工作,表彰
为适应机械制造中细长零件(如丝杠、轴类)和成批大量零件(如带中孔的齿轮、套)离子氮化的生产需要,为提高离子氮化炉制造和工艺水平,北京市机械工业局组织北京机床研究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即将到来的21世纪也为世人所关注。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召开了十四
一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单位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如:出租汽车(述宾/们正),长一尺(述宾/主谓)。本文打算对介词以及由此组成的介词结构所产生的组合方面的歧义现象做一整理,旨在说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 邓小平这些话,很中肯地
电子计算机开具专用发标的条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申请使用电子计算机,开个专用发票,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摆供中月报g五以下出萨:1.按照自用在贝(机开发回)滔不用电子计算机制作的使以
全民参战搞绿化连年若干创百佳中共大同县委书记刘采京我们大同县地处晋北高原大同盆地东侧,现有农业人口近14万,总土地面积205.5万亩,其中山区、丘陵、平川约各占1/3,宜林面积广。但历史上
为增进“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及其他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的融合,国家地震局人事教育司受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委托承办第一届“百千万人才工程”专
脂联素(adiponectin)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的内稳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可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发挥类胰岛素或抗胰
英国学者Kaplan等研究发现,在DES支架治疗分叉病变,分支需要置入支架时,采用Culotte术式,即刻造影结果和中期临床效果优于T支架术。作者选择了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因分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