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激趣乐学。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别出心裁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笔者创设了“穿越游戏”的情境——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出历史人物。“砸缸救人,他是谁?”(生:司马光。)“把大象赶上船,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是谁?”(生:曹冲。)“在挑选梨子时把大的让给别人,他又是谁呢?”(生:孔融。)“同学们都猜对了。四岁让梨的孔融、七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传颂。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聪明的古代少年——王戎。”
积累语言。教学《长相思》时,要想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就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建构“征途”“故园”的情景,体味思乡之情。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在纳兰性德的记忆深处,家乡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故园情景时常会在他的梦里出现。如果你就是身在征途的纳兰性德,你会想起自己在家乡时的哪些情景?这个情境促使学生想象作者在故园的生活场景,如和好朋友一起饮酒作诗、谈天说地,和家人在午后的阳光下聊天喝茶……笔者再引导:这美好的回忆都被帐篷外的风雪之声打断了,他对家乡只有无尽的思念。随后,笔者指名学生读出词的下阕,让学生感受:此时让纳兰性德倍受煎熬的不仅是攀不完的崇山峻岭、跨不尽的激流险滩,更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学生想象出的生活画面是深藏在作者心中的记忆,也是作者心中的故园。
引起共鸣。《“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与大副及机械师的对话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体会真情,从而受到感动?笔者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要求倾听的学生把自己当作船上的一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采访朗读哈尔威船长角色的学生或“经历灾难的人们”。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采访问题:①请问这位经历生死考验的先生,你从刚才的对话中,发现船长在关心什么?(学生从船长简短有力的话语中知道了船长关心的是机器的运转情况。)②船长,您的每句话为什么都说得那么短?(学生立刻答道:为了节约时间。每一秒都可以挽回一个生命,情况紧急,不容多说。)③请问这位惊魂未定的女士,船长除了关心机器的运转情况,他还关心什么?(学生立马回答,船长还关心船沉没的时间,他只想抓紧时间救人,没有关心自己……)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笔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在情感的共鸣中充分体会到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风采,感悟其伟大的人格品质。
深化主题。当学生感悟到《“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人物品质后,教师还应该充分挖掘课文蕴含着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以此深化文章主题。如何让学生结合哈尔威船長的英雄壮举,说一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呢?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面对这样的英雄壮举,如果你是获救的一员,会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死里逃生的不易,他们再谈感悟时,深切地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面对生死考验,哈尔威船长选择舍生取义,他的选择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作者单位:应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
激趣乐学。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别出心裁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笔者创设了“穿越游戏”的情境——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出历史人物。“砸缸救人,他是谁?”(生:司马光。)“把大象赶上船,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是谁?”(生:曹冲。)“在挑选梨子时把大的让给别人,他又是谁呢?”(生:孔融。)“同学们都猜对了。四岁让梨的孔融、七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传颂。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聪明的古代少年——王戎。”
积累语言。教学《长相思》时,要想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就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建构“征途”“故园”的情景,体味思乡之情。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在纳兰性德的记忆深处,家乡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故园情景时常会在他的梦里出现。如果你就是身在征途的纳兰性德,你会想起自己在家乡时的哪些情景?这个情境促使学生想象作者在故园的生活场景,如和好朋友一起饮酒作诗、谈天说地,和家人在午后的阳光下聊天喝茶……笔者再引导:这美好的回忆都被帐篷外的风雪之声打断了,他对家乡只有无尽的思念。随后,笔者指名学生读出词的下阕,让学生感受:此时让纳兰性德倍受煎熬的不仅是攀不完的崇山峻岭、跨不尽的激流险滩,更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学生想象出的生活画面是深藏在作者心中的记忆,也是作者心中的故园。
引起共鸣。《“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与大副及机械师的对话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体会真情,从而受到感动?笔者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要求倾听的学生把自己当作船上的一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采访朗读哈尔威船长角色的学生或“经历灾难的人们”。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采访问题:①请问这位经历生死考验的先生,你从刚才的对话中,发现船长在关心什么?(学生从船长简短有力的话语中知道了船长关心的是机器的运转情况。)②船长,您的每句话为什么都说得那么短?(学生立刻答道:为了节约时间。每一秒都可以挽回一个生命,情况紧急,不容多说。)③请问这位惊魂未定的女士,船长除了关心机器的运转情况,他还关心什么?(学生立马回答,船长还关心船沉没的时间,他只想抓紧时间救人,没有关心自己……)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笔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在情感的共鸣中充分体会到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风采,感悟其伟大的人格品质。
深化主题。当学生感悟到《“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人物品质后,教师还应该充分挖掘课文蕴含着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以此深化文章主题。如何让学生结合哈尔威船長的英雄壮举,说一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呢?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面对这样的英雄壮举,如果你是获救的一员,会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死里逃生的不易,他们再谈感悟时,深切地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面对生死考验,哈尔威船长选择舍生取义,他的选择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作者单位:应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