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多维度工作体系构建中的 问题、策略与路径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三全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唯有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育人质量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增强教育者全员参与育人的思想共识,打通线上线下互动的全过程育人渠道,强化全方位协同育人制度执行,创新运用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多维度育人模式,才能有效增强“三全育人”工作质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21 — 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要在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有效运行机制方面做好制度设计,创新运用多维育人模式,确保育人取得实效。

一、问题维度:把准“体制症结”,从根本上破解制约“三全育人”的体制性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状况释析,“三全育人”格局从理论到实践运行的过程尚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问题,找准问题症结、解决困扰育人质量的体制问题,是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质效的根本所在。
  (一)聚焦破解“管人”与“育人”分离的问题。从高校“三全育人”体制运行实践效果释析,学校的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经常出现“管人”与“育人”分离的情况,即学校的教育主体在日常管理中虽然达到了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但却往往偏离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面对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取得育人实效的关键在于解决好“管人”与“育人”有机统一的问题。在办学治校过程中,高校要处理好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要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运行各环节都坚持育人的根本导向,应聚焦突出思想价值引领,推动规章制度执行,实现“管”与“育”的有机统一。高校教育主体要将育人工作融于高校管理工作全过程,积极有效解决在学校各方面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将管理效能转化为育人质效,深入挖掘学校规章制度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因素,有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对办学治校理念的认知认同。高校教育者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宗旨,将教育理论、价值理念和育人目标统一于办学治校实践中,寻求育人效能最大化。
  (二)聚焦破解“分工”与“协同”不合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仍缺乏顺畅有序的工作机制,其主要表现为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从而导致了协同育人工作理念被逐渐淡化和忽视。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实运行机制释析,往往出现“分工”与“协同”不合的现象,学校教育主体各部门之间虽有分工,但是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对于高校育人体制来说,“三全育人”运行系统是一个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和有序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其参与的部门和组织涉及学校党政群团部门、二级教学单位、思政课教学部门等。坚持一体推进“三全育人”,需要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工作协同,革除各自为政的本位思想,有效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高校应坚持提升校院两级学生管理服务效能,探索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大学工”“大思政”育人格局,从而逐步建立健全和谐有序的育人工作机制。
  (三)聚焦破解“主体”与“要素”不融的问题。从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运行的组织者释析,育人主体是确保育人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在高校育人体制内,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后勤保障管理人员、保卫人员等都属于育人主体范畴,他们都须承担育人职责。但从实践看,育人要素往往不能与育人主体有机融合,主要表现为“主体”与“要素”之间的混而不融,这也导致了协同育人效能得不到充分释放。构建“三全育人”有效运行机制,要從育人主体与育人要素和谐共融的角度出发,破除“主体”与“要素”分离割裂的问题。高校“三全育人”归根结底是“人”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教育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实现各方面育人要素优化整合,推进整体育人工作从“要素割裂”向“要素统一”转换。高校要科学统筹各岗位育人主体和各领域育人元素的和谐共处关系,逐步形成可以有序转化、可以普遍推广的一体化育人模式。高校应充分激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效能,将育人主体工作融入到管理、服务、文化、实践、网络、心理、资助、组织各要素中,探索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确保学校育人体制中蕴含的育人效能得以充分释放。

二、策略维度:加强“制度设计”,从机制上确保“三全育人”的制度执行


  从“三全育人”工作运行机理释析,从制度层面保证育人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是取得育人实效的工作保障。增强高校育人体制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质效,须准确把握工作策略、作出科学制度化设计,从制度层面确保“三全育人”体制顺畅有序运行。
  (一)健全育人主体协同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工作合力。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制内,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达成协同育人的思想共识。高校全部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一个育人共同体,按照各自岗位工作职责要求,从不同工作角度,履行育人职责,切实做到尽责、担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主阵地育人功能,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高校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授课能力,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和行为示范。高校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任务,实现多主体联动育人是高校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着力点。
  (二)健全育人要素互动机制,拓宽全过程育人工作渠道。高校要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互动育人效能,打通全过程协同育人渠道,要在线下实体性工作基础上,实现线上与线下育人要素协同发力,不断拓宽全过程育人渠道,实现多重育人要素互动协作。高校要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育人信息内容传递,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运用,形成全媒体、多要素协同育人新渠道,持续拓宽“三全育人”工作实施的工作路径,进而有效达成全过程育人目的。高校教育者要站在与受教育者平等对话的角色地位,善于使用“青言青语”等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使用科学的沟通方法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理论讨论,及时回应学生思想理论关切,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特征,用丰富的育人内容传递教育理念,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有效拓展育人空间,与线下育人协同发力,形成多要素全过程育人态势。   (三)健全育人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全方位育人工作落实。从构建“三全育人”长效工作机制的制度执行效果看,高校与高校之间在实际育人效能上都有一定差异。育人效果取决于育人政策和育人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如果没有协同育人制度政策的真正执行落实,就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取得实效,关键是要确保育人制度能够切实执行到位。从我国高校育人实践运行看,唯有切实执行既定的育人政策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各单位和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工作监督与问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高校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实施目标化管理,量化到岗、细化到人。通过执行督导,形成科学执行机制,实现协同育人工作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工作”,进而形成统一配合、运转高效、协同有序的工作格局。

三、路径维度:创新“育人模式”,从实践上增强“三全育人”的工作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2〕。面对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任务,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模式,在“三全育人”实践运转中,探索运用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和育人手段,从学校管理、文化培育、实践养成、组织培养等各方面同时发力,力求破解在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方面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从实践层面巩固和增强“三全育人”工作质效。
  (一)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发挥“管理育人”效能。从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模式释析,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是在学校进行各方面管理的实践中达成的。从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考量,高校育人工作的保障是以精细化管理和制度化运行为前提的。规范有序的管理能够促进学校文明有序育人环境构建,才能为青年大学生营造可以有序参与学习生活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高校要将规范的管理转化为润物无声的教育,通过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进而提升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发挥管理工作在育人中的保障功能,逐步创建管理科学、运转规范的育人环境,从而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质育人平台。
  (二)加强文化自信培育,增强“文化育人”效果。“高校教师要做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结合,更好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3〕。”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文化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独特育人方式,能够起到根本性的育人功效。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着手,有序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的养成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高校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育人平台,有序开展文化自信培育,通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用文化的力量不断激发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通过开展届次化的文化育人活动,有序搭建文化育人平台,逐步构筑起有序高效的校园文化育人体制机制,让大学生在高雅文化熏陶中滋养心灵、启迪心智、培育品行,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行为范式。
  (三)拓宽实训实践平台,深挖“实践育人”功能。在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第二课堂的育人平台往往是行之有效的育人渠道,其中以实习实训实践为主要形式的育人模式则是比较有效而且应该值得深入推广的工作介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唯有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检验知识,才能升华其对成长成才意义的理解認知。在实践育人层面,高校可以通过组织青年大学生群体参加专项社会实践和常规社会实践等形式,有序开展以“三下乡”、“返家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科学构筑起能够实现育人目标任务的社会实践育人体制,探索将实践育人的独特功能挖掘释放,进而深度发挥社会实践在高校育人中的载体功能。
  (四)实现育心育智结合,建构“心理育人”体系。新形势下,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需要不断增强识别力、判断力。面对来自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需要大学生群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对于高校育人主体来说,则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育人机制,坚持育心与培智相结合。在构建“心理育人”机制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发挥学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育人作用,科学建立健全心理育人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由学校、院系、班级、寝室构成的预警防控体系,在推进全方位心理育人体系建设中,深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五)挖掘组织育人因素,提升“组织育人”水平。从我国高校内设组织机构释析,各级各类党政群团和学生组织是开展有效育人工作的基本组织保证。在“三全育人”工作实践中,高校要坚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党组织和团学组织的教育中不断增进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其对人生奋斗目标的理想追求,在典型示范引领的激励下增强进取精神。高校要将党政群团组织建设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统筹起来,明确育人职责、创新育人形式、扩大成果辐射;要加强组织育人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将育人价值导向嵌入各级各类组织的组织建设和育人理念中,有序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高校应利用好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辩证相关的各种育人要素,推动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格局,处理好育人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在逐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工作体系中不断取得育人实效。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秦玉学,孙在丽.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J〕.高教学刊,2020,(33).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建;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32 — 03   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各级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以县域党校为主体的基层党校承担了90%以上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任务,是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主力军。新形势下,基层党员队伍逐渐年轻化、知识化,这就对基层党校党建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摘 要:经过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英语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情况,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基础,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及闽南理工学院在校大二的1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移动学习工具,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移动学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并在“统筹推进实践育
期刊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尔·诺丁斯;关心伦理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45 — 0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情感、法治意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建设,是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符合思想政治教
期刊
关键词:社会化媒介;媒介剥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58 — 03   近年来,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介对人类社会的渗透愈加深入,从最初的仅仅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已逐步拓展至衣、食、住、行、娱乐等多个领域,广大群众在社会化媒介生态系统下不再只是信息的发出者或接受者,而是集传播者、接受
期刊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38 — 03 引言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和必然要求。对于同样存在供给与需求的高职思政教育,基于“供给侧”视域,从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入手,厘清其供给与需求的内涵、特点、关系和意义,对于走出高职
期刊
关键词:高校;纪检监察;政治监督;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77 — 03 一、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意义 (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从政治高度建设党,是中共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特质,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
期刊
关键词:短视频;突发公共事件;新型冠状病毒   中图分类号:C912.6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33 — 03   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意义上是指人们未能或无法及时预测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1〕在突发事件中,人们渴望能够掌握最新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将事件发生的
期刊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政策学;教学改革;四川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68 — 03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供给侧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新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可见人才培养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才培养供
期刊
关键词:审美;文化艺术;教育;精神生活;道德情感;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71 — 03 一、寻源问道、立德树人、审美是完善人格教育的必修课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历史,倘若没有了文学、绘画、音乐、诗歌、舞蹈、人类没有了这样一些像空气和阳光一样的精神滋养,我们的世界将是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