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教材中“教与学”、“理论与实际”、“保底与不封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四个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正确处理 数学教学 关系
数学教材具有:1、控制教学内容的分量,控制练习题的难度;2、增加对教材的“弹性”;3、分散教材难点;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数学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及遵循学生学习手段的改变,保证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发挥教材的优势,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际”、“保底与不封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其一,强调常规教学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突出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满堂灌,教师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完成教学,而不管学生是否爱学,是否会学,是否能学好。其二,强调学生的学,而轻视教师的教。比较典型的认为是教材的难度低,只需学生看书便可学好,以教材为主的教授法已经陈旧,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放羊式”教学法为主。造成这两种偏差主要在于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否定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原则。
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现行的数学教材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作用、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互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正确贯彻这一教学原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
以往我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视不够,无论教材、教学上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无法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克服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的倾向,现行数学教材安排了一定量的实际问题,其中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有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有学生周围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有关生产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当然,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可解决实际问题仅是一些极其简单的低技问题,但它对数学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作用是很大的,这就是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而又作用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材里的“阅读与思考”与“教学活动”和“探究”等问题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素材,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正确处理好“保底”与“不封顶”的关系
数学教材适当穿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不作为教学的要求,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参考,这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趣味性。教材中的练习题、复习巩固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综合练习应用题、拓展探索题带有一’定的灵活性,供善于学习数学的学生选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数学教材具有起点低,层次多,富有“弹性”等特点,尽量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普及义务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很好地领会“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方面,一些教师只偏重“保底”的教学,片面地将面向全体学生,理解成面向后进生,降低教学要求,忽视优秀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指导,出现优秀学生陪后进学生学习的不良现象,这种做法难以激发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后进生学习能力的很好发挥。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重视培养尖子生,以培养尖子生为主的教学目标,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使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致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阻碍义务教育的普及。
对此,教师应科学地教育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无论差生、中等生、尖子生都在义务教育中获得最好且符合各自实际水平的知识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使后进生在“保底”基础上发展成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现行教材的“综合运用”“拓展探索”“探究讨论”等内容引导尖子生乘胜前进。正确处理好“保底”与“不封顶”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班级得到良性循环,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对于这个转变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在潜在意识里,应试教育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怎样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促进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呢?
首先,我们要认清应试教育的弊端:一是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二是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三是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四是教育效果的虚伪性。由于这些弊端决定了学生知识片面,能力薄弱,束缚着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狭隘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确定教育思想,去创造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的,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学生的健全品格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方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型人才。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是个极其复杂的认识过程,它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切切实实地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关键词:正确处理 数学教学 关系
数学教材具有:1、控制教学内容的分量,控制练习题的难度;2、增加对教材的“弹性”;3、分散教材难点;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数学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及遵循学生学习手段的改变,保证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发挥教材的优势,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际”、“保底与不封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其一,强调常规教学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突出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满堂灌,教师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完成教学,而不管学生是否爱学,是否会学,是否能学好。其二,强调学生的学,而轻视教师的教。比较典型的认为是教材的难度低,只需学生看书便可学好,以教材为主的教授法已经陈旧,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放羊式”教学法为主。造成这两种偏差主要在于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否定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原则。
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现行的数学教材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作用、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互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正确贯彻这一教学原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
以往我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视不够,无论教材、教学上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无法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克服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的倾向,现行数学教材安排了一定量的实际问题,其中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有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有学生周围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有关生产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当然,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可解决实际问题仅是一些极其简单的低技问题,但它对数学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作用是很大的,这就是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而又作用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材里的“阅读与思考”与“教学活动”和“探究”等问题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素材,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正确处理好“保底”与“不封顶”的关系
数学教材适当穿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不作为教学的要求,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参考,这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趣味性。教材中的练习题、复习巩固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综合练习应用题、拓展探索题带有一’定的灵活性,供善于学习数学的学生选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数学教材具有起点低,层次多,富有“弹性”等特点,尽量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普及义务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很好地领会“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方面,一些教师只偏重“保底”的教学,片面地将面向全体学生,理解成面向后进生,降低教学要求,忽视优秀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指导,出现优秀学生陪后进学生学习的不良现象,这种做法难以激发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后进生学习能力的很好发挥。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重视培养尖子生,以培养尖子生为主的教学目标,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使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致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阻碍义务教育的普及。
对此,教师应科学地教育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无论差生、中等生、尖子生都在义务教育中获得最好且符合各自实际水平的知识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使后进生在“保底”基础上发展成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现行教材的“综合运用”“拓展探索”“探究讨论”等内容引导尖子生乘胜前进。正确处理好“保底”与“不封顶”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班级得到良性循环,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对于这个转变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在潜在意识里,应试教育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怎样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促进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呢?
首先,我们要认清应试教育的弊端:一是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二是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三是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四是教育效果的虚伪性。由于这些弊端决定了学生知识片面,能力薄弱,束缚着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狭隘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确定教育思想,去创造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的,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学生的健全品格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方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型人才。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是个极其复杂的认识过程,它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切切实实地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