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下面就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谈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应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提问围绕一个中心,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浅深入,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文,还要与生活有联系。当然也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避免因问题难度不断加大而产生恐惧感。这样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思维路径,会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提在点子上或关键处,这样就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在上《一条珍贵的毛毯》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朱德、周恩来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什么人?(2)这条破旧的毛毯为什么要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卓越功勋和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就彰显出来了,从而陶冶了学生的心灵。
3.课堂提问有针对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品教育观念渗入他们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问就必须有针对性。在教学《做妈妈的帮手》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帮手的?(2)你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不让你干家务活,那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感觉有责任去做家务活,自我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
二、运用直观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1.阐明道理时用直观教学法政治课总要讲道理,初中生理解接受确实不容易,所以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其中的道理,把深奥的道理寄予在浅显的现象中。如在分析《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时,用手机为例,先说明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的手机,再使用手机通话,然后依次拿掉电池、电版等零件,手机立刻就没有了声音,从而证明个体是整体不可缺一的部分,以此来比喻各行各业就像这手机上的零件,相互作用互助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然后上升到要阐明的观点——劳动不分贵贱,使学生懂得各行各业劳动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
2.指导行动中用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行为更具体化,并在生活中展示最佳行为方式。如讲《东西要有秩序摆放》时,由于学生小自我管理能力差,从“明白”到“会做”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于是精心设计了辨析题,先设计书包、鞋袜,洗脚盆、凳子用完不放回原处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说这样有什么不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错位的物品放回到“原处”,最后出现整洁有秩序的局面。这样才能给生活带来方便,不影响环境整洁。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使学生觉得有趣,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三、紧密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教学
1.结合改革开放的實际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学生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必须联系在改革开放下的新时代,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教育,让他们具有时代特色。如在《腾飞吧,祖国!》一课中,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让他们问爸妈自家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组织小组进行社会调查,访问一些老者,听他们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变化。此外,还访问了农民、企业工商户、养殖专业户等。通过学生调查对比,感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的人和事。
2.结合农村实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结合农村实际,彰显农村特色。农村是广阔的舞台,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教育。如在《劳动不分贵贱》一课中,用形象具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讲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热爱劳动,热爱农村,扎根农村。
3.结合科技在上《相信科学》一课时,除了讲述课文中的事例外,还课前搜集因信迷信而受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后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而且还导之以行,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具有良好精神状态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此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这样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就会形成了一股合力,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行为、心理规范化,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应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提问围绕一个中心,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浅深入,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文,还要与生活有联系。当然也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避免因问题难度不断加大而产生恐惧感。这样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思维路径,会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提在点子上或关键处,这样就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在上《一条珍贵的毛毯》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朱德、周恩来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什么人?(2)这条破旧的毛毯为什么要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卓越功勋和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就彰显出来了,从而陶冶了学生的心灵。
3.课堂提问有针对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品教育观念渗入他们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问就必须有针对性。在教学《做妈妈的帮手》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帮手的?(2)你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不让你干家务活,那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感觉有责任去做家务活,自我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
二、运用直观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1.阐明道理时用直观教学法政治课总要讲道理,初中生理解接受确实不容易,所以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其中的道理,把深奥的道理寄予在浅显的现象中。如在分析《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时,用手机为例,先说明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的手机,再使用手机通话,然后依次拿掉电池、电版等零件,手机立刻就没有了声音,从而证明个体是整体不可缺一的部分,以此来比喻各行各业就像这手机上的零件,相互作用互助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然后上升到要阐明的观点——劳动不分贵贱,使学生懂得各行各业劳动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
2.指导行动中用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行为更具体化,并在生活中展示最佳行为方式。如讲《东西要有秩序摆放》时,由于学生小自我管理能力差,从“明白”到“会做”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于是精心设计了辨析题,先设计书包、鞋袜,洗脚盆、凳子用完不放回原处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说这样有什么不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错位的物品放回到“原处”,最后出现整洁有秩序的局面。这样才能给生活带来方便,不影响环境整洁。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使学生觉得有趣,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三、紧密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教学
1.结合改革开放的實际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学生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必须联系在改革开放下的新时代,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教育,让他们具有时代特色。如在《腾飞吧,祖国!》一课中,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让他们问爸妈自家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组织小组进行社会调查,访问一些老者,听他们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变化。此外,还访问了农民、企业工商户、养殖专业户等。通过学生调查对比,感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的人和事。
2.结合农村实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结合农村实际,彰显农村特色。农村是广阔的舞台,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教育。如在《劳动不分贵贱》一课中,用形象具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讲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热爱劳动,热爱农村,扎根农村。
3.结合科技在上《相信科学》一课时,除了讲述课文中的事例外,还课前搜集因信迷信而受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后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而且还导之以行,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具有良好精神状态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此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这样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就会形成了一股合力,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行为、心理规范化,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