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扩展性思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课。通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思考,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优化教学要准确把握好实践活动课的目标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不仅要充分借助教材,更要借助一些音像材料和其他文字读物,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大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2.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通过开展活动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积累知识的习惯,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3.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及文字读物,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的同时,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二、优化教学要把握好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1.内容的广泛性。语文实践活动课包罗万象,可以是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听说读写有关的,还可以是各种边缘性、交叉性的活动,只要是能充分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明确的活动目标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形式设计。
2.内容的趣味性。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内容的思想性。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三、优化教学要把握好灵活多样的上课形式
语文实践活动课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必然使其形成开放的教学结构。课前,要让学生博览群书,搜集资料,或者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吸取信息;课上,寓教于乐,让学生犹如在五彩缤纷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所以,活动课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提高、补充、拓展。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活动课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合作讨论式。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的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成果展示式。就展示的形式而言,我们主要是通过学生制作幻灯片来展示,因而用文字来展示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尽可能通过图片、音像来加以生动地、直观地展示,有时甚至要展示实物,如果学生有很好的文采,我们就让他们尽情展露,但一般的要求是,语言要尽量口语化。有时候采用什么样的语体风格还是要看研究的对象等,一般要求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为第一次要展示的课题组都有十个八个,每个课题组所能利用的时间便不太多。
3.竞赛式。竞赛式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而进行的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把“竞争”引入教学,操作方法类似智力竞赛。其主要做法是: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学或小组共同准备的基础上开展比赛,并当场评价。
4.创设情境式。课中创造一个活动的境地,制造一个欢悦的气氛,就是把学生带进体验角色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四、优化教学应恰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增长才干。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生“渔”,而不是送学生“鱼”。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设计,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事物。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要先提出问题要求,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平时要组织学生去观察日出、日落、大山上的景色、江河、湖泊的气势等。
3.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还要恰当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多可少,但要写得真实,杜绝应付现象。另外,还要指导学生经常写观察日记、小练笔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
(责任编辑 吕 行)
一、优化教学要准确把握好实践活动课的目标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不仅要充分借助教材,更要借助一些音像材料和其他文字读物,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大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2.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通过开展活动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积累知识的习惯,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3.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及文字读物,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的同时,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二、优化教学要把握好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1.内容的广泛性。语文实践活动课包罗万象,可以是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听说读写有关的,还可以是各种边缘性、交叉性的活动,只要是能充分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明确的活动目标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形式设计。
2.内容的趣味性。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内容的思想性。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三、优化教学要把握好灵活多样的上课形式
语文实践活动课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必然使其形成开放的教学结构。课前,要让学生博览群书,搜集资料,或者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吸取信息;课上,寓教于乐,让学生犹如在五彩缤纷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所以,活动课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提高、补充、拓展。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活动课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合作讨论式。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的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成果展示式。就展示的形式而言,我们主要是通过学生制作幻灯片来展示,因而用文字来展示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尽可能通过图片、音像来加以生动地、直观地展示,有时甚至要展示实物,如果学生有很好的文采,我们就让他们尽情展露,但一般的要求是,语言要尽量口语化。有时候采用什么样的语体风格还是要看研究的对象等,一般要求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为第一次要展示的课题组都有十个八个,每个课题组所能利用的时间便不太多。
3.竞赛式。竞赛式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而进行的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把“竞争”引入教学,操作方法类似智力竞赛。其主要做法是: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学或小组共同准备的基础上开展比赛,并当场评价。
4.创设情境式。课中创造一个活动的境地,制造一个欢悦的气氛,就是把学生带进体验角色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四、优化教学应恰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增长才干。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生“渔”,而不是送学生“鱼”。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设计,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事物。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要先提出问题要求,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平时要组织学生去观察日出、日落、大山上的景色、江河、湖泊的气势等。
3.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还要恰当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多可少,但要写得真实,杜绝应付现象。另外,还要指导学生经常写观察日记、小练笔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