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文化财富,让中华文化得以在世界舞台中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辉,尤其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元而且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具有极强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吸引力,也因此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产业链,但是由于缺少政策的指导以及产业发展缺少方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损伤文化形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点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结合现实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研究
中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人士慕名学习和欣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由此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这种产业化本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有积极影响和帮助,但是由于产业化过程中缺少引导和思想纠正,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开发过度遭到破坏,正逐渐丧失艺术魅力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研究,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首先点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结合现实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能尽量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助力国家文化发展与繁荣。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民族风格,蕴藏极大的美学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独立地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某个特定的载体方能显示、传播、储存与传承。市场作为文化产业化的有效载体[1],因此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得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内容创新当中,实现良性循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产业化发展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但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因为缺少政府的指导以及相应的管控,导致部分一味寻求经济利益的开发商盲目进行开发,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型,变得商业性十足,不仅降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吸引力,也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让“文化遗产”变得不伦不类,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彻底走上对立面。
(二)产业化发展损伤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的问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言传身教来继承,因此艺术的独特性和民族性较高[2],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经潜在经济价值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贯彻下来,许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出现的纪念品、艺术品工业化痕迹严重,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而盲目缩减成本,粗制滥造,这在无形中也损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
三、引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政府应加强政策指引,“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之间的良性循环,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提供政策保障,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产业化的良好氛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分布在公共服务体系极其薄弱的边远地区,因此,政府的责任也就更为重大。政府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3]。另外,政府也要变管理者为监督者,对开发过程中的破坏现象进行严厉制止和惩处,确保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产业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
(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匠心”的传承与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魅力的基础之上,因此产业化的过程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创新的过程,为此要秉承精益求精的“匠心”态度与精神,在产业化的同时也要做到精品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创新和多元拓展,最终以质量奠定市场优势,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如此既能长效稳定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有能在品牌吸引下吸引和聚拢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传承意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真正实现传承与发扬。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要运用科学的思想、正确的方法进行开发,遗产保护与产业化之间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得以在新时代实现传承和创新,也能够有效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合理转化,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政府要坚持政策指引,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观念;开发商们也应坚持“匠心”的传承与发扬,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态度和观念,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然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孔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与利用的支撑要素分析——以安徽池州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李海伦.纵观美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以史密森尼民俗节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2(02).
[3]周松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以《魅力湘西》为个案[J].文学界(理论版),2012(02).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研究
中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人士慕名学习和欣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由此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这种产业化本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有积极影响和帮助,但是由于产业化过程中缺少引导和思想纠正,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开发过度遭到破坏,正逐渐丧失艺术魅力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研究,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首先点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结合现实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能尽量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助力国家文化发展与繁荣。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民族风格,蕴藏极大的美学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独立地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某个特定的载体方能显示、传播、储存与传承。市场作为文化产业化的有效载体[1],因此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得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内容创新当中,实现良性循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产业化发展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但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因为缺少政府的指导以及相应的管控,导致部分一味寻求经济利益的开发商盲目进行开发,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型,变得商业性十足,不仅降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吸引力,也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让“文化遗产”变得不伦不类,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彻底走上对立面。
(二)产业化发展损伤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的问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言传身教来继承,因此艺术的独特性和民族性较高[2],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经潜在经济价值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贯彻下来,许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出现的纪念品、艺术品工业化痕迹严重,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而盲目缩减成本,粗制滥造,这在无形中也损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
三、引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政府应加强政策指引,“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之间的良性循环,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提供政策保障,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产业化的良好氛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分布在公共服务体系极其薄弱的边远地区,因此,政府的责任也就更为重大。政府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3]。另外,政府也要变管理者为监督者,对开发过程中的破坏现象进行严厉制止和惩处,确保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产业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
(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匠心”的传承与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魅力的基础之上,因此产业化的过程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创新的过程,为此要秉承精益求精的“匠心”态度与精神,在产业化的同时也要做到精品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创新和多元拓展,最终以质量奠定市场优势,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如此既能长效稳定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有能在品牌吸引下吸引和聚拢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传承意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真正实现传承与发扬。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要运用科学的思想、正确的方法进行开发,遗产保护与产业化之间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得以在新时代实现传承和创新,也能够有效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合理转化,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政府要坚持政策指引,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观念;开发商们也应坚持“匠心”的传承与发扬,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态度和观念,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然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孔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与利用的支撑要素分析——以安徽池州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李海伦.纵观美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以史密森尼民俗节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2(02).
[3]周松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以《魅力湘西》为个案[J].文学界(理论版),2012(02).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