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着力优化人文心育环境,完善心智教育模式,强化心育教育科研,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以‘三多’为导出,以科研为导入”的特色,形成了“以心启智、以心育人”的学校人文特色,使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影响学生的人格系统,为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导航,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久、幸福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1-0022-03
【作者简介】蔡志红,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教育心理高级讲师,南通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积极调适维护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应然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中阶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形成了“以心启智、以心育人”的学校人文特色,使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影响学生的人格系统,为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导航,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久、幸福地发展。2012年9月,学校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2015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学校着力优化人文心育环境,完善心智教育模式,强化心育教育科研,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以‘三多’为导出,以科研为导入”的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学校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一、“软”“硬”兼施:优化人文心育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心理场”中,学校的校园精神、教风学风、人际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全校教师一直践行“正德厚学”的校训精神,贯彻“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保持“全心,全力,全面”的工作作风,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着眼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领学生成人成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细致梳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以自己的宽广胸怀、人格魅力、积极心态引领学生,达成师生间的心心相契,情情交融,使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感到亲切和幸福。人文心育软环境的优化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抚慰学生情感、塑造完美人格、美化学生人品,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功效。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十分注重营造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民主和融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健康成长。
自2012年9月,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建立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并拨付1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以来,学校非常重视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硬件建设。目前,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环境幽静温馨、安全私密、宁静和谐、心物交融,充满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基地设有心理访谈室、朋辈辅导室、团体活动室、音乐放松室、自我调适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减压室、心理测量室等10多个功能室,添置了智能呐喊仪、音乐放松椅、智能身心反馈系统、宣泄人、沙盘等设备,拥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团体心理辅导工具包、团体心理测量软件、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及择业指导系统等教育辅件。学校图书馆有上千本心理指导方面的图书杂志,学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心理指导方面的专题节目,校园广播每周三播放“心灵之声——空中讲坛”心理节目,学校绿化地带设置了心理指导的宣传标语、图片,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修建了“阳光心理广场”,其中有多姿多彩的花圃、滋养灵性的绿地、激励警醒的文化墙。校园环境既能体现思想文化教育特色,又能体现人文心理特色,收到全面育人的功效。
具有93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已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学园、乐园、家园、美园”,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良好的软件、硬件建设,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一本四全”:完善心智教育模式
通过近3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学校打造了“一本四全”的心智教育模式——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努力营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高中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的目标是发展人、完善人,使个体的心智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传统的“智力本位”教育,是以算“分”算“率”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在实际操作时大打折扣。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自2005年起,将“心理指导校本”纳入课程体系中有效实施,驱动心理健康教育由“即时性”向“常态化”转变,由“散点式”向“体系式”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既关注学生发展的“知识层面”,更关注学生发展的“心智层面”“个性层面”和“人格层面”,把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及价值体系作为基础教育的首务,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对传统“智力本位”的超越。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达成了共识,学校建立了多维度的心理发展指导工作网络,开展“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发展”的学生心理指导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校内外、课内外和全方位的渗透、指导,实实在在地打造“以心启智、以心育人”的学校人文特色。
1.学校建立多维度的心理發展指导工作网络,形成由班级心理小组长、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全体教职工、家长、社会力量等构成的工作体系。以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力、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全员育心。为此,学校开设了各项培训,邀请通州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接受生涯人物访谈,由学生采访、提问职业特点、职业的知识能力要求、职业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内动力,引导他们及早规划人生,并做好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准备。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教研室,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研讨心理发展指导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大特色。班级心理委员带领心理小组长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为存在情绪低落或心理困惑的同学及时提供心理帮助,每半个月向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上报班级心理情况气象表,每周一次参加心理委员沙龙活动,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每月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学校努力拓展多渠道的心理教育普及工作。学校两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借助自编的校本读物《心理减压室:完美高中生活指南》,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专题心理发展指导讲座,安排了高中学习适应教育、心理健康的维护、学习方法指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阳光个性塑造、青春期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引导高中生建立正向的认知模式及积极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课堂形成了“情境导入、体验感悟、心理训练、调适提升”的教学范式。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经常组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讨课交流活动。学校还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中,维护学生心理权益,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学校建立了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网站,开辟了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测试软件、心理调适方案、在线心理咨询、心理美文等栏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还可以登录职业生涯规划及择业指导系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的自测,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坚持每月出版《心理成长导报》,包括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目前已经印发106期。《通州中学校报》开设“心语”信箱栏目,由专职心理教师就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学校积极开展多途径的心理辅导工作。新生刚入学,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向学生发出“有空来坐坐”的邀请,建议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除顾虑,大胆走进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与心理健康教师沟通交流。课程基地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灵家园”面谈、朋辈心理辅导、心理热线电话指导、心语信箱指导、短信心理指导、QQ在线及微信心理指导等形式的个别心理辅导。为此,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公布了学校心理热线电话,心理热线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新生入学之初,学校组织新生参加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心理普查出的重点关注对象,及时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馈,希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多引导。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保证危机干预绿色通道的畅通,努力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转化工作。学生心理协会高二、高三年级会员利用周末时间轮流值班,为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为了让“一本四全”学校心智教育模式落到实处,学校为全体教职员工开设了“做高中生的心灵导师”“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方法”“塑造阳光心态,争做阳光教师”等专题讲座,强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努力营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高中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三、“范式”构建:强化心育教育科研
学校在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研究”的研究任务,2010年12月顺利结题。该课题被鉴定组专家认为整体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在学校教育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以班主任为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实践规律及机制;在家庭教育系统,定期开设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课堂,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在社会教育系统,加强学校周围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导航等。该课题实践效果好,为学生心理成长创设了丰富的精神乐园,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同时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和“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指导范式研究”的研究任务。前一个课题本着以“积极情感—积极体验—积极认知—积极行为”为流程、以“积极测评、积极认知、积极体验、积极互助、積极调适”为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发展指导的重点,着力培养高中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幸福阳光等正向的能量,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以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理性教育学生,提高教育效果,享受教育乐趣,体验教育成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该课题丰富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经验,《互为天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有效说理: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高中班主任阳光个性的养成策略》等研究成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刊登或获奖,校本读物《心理减压室:完美高中生活指南》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评为“2011-2012中南地区优秀畅销书”。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促进了学风、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和谐健全人格的养成,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后一个课题旨在以新的视阈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指导之路,进一步推进学校“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目前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德育》《思想理论教育》《中小学德育》等杂志陆续发表。
通州高级中学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幸福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危机事件,成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的中流砥柱。作为省级课程基地,学校承担了应有的辐射引领作用,成功承办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年会,近年来接待了全国各地上百所中小学的观摩研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用心灵启迪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进一步书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1-0022-03
【作者简介】蔡志红,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教育心理高级讲师,南通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积极调适维护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应然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中阶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形成了“以心启智、以心育人”的学校人文特色,使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影响学生的人格系统,为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导航,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久、幸福地发展。2012年9月,学校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2015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学校着力优化人文心育环境,完善心智教育模式,强化心育教育科研,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以‘三多’为导出,以科研为导入”的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学校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一、“软”“硬”兼施:优化人文心育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心理场”中,学校的校园精神、教风学风、人际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全校教师一直践行“正德厚学”的校训精神,贯彻“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保持“全心,全力,全面”的工作作风,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着眼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领学生成人成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细致梳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以自己的宽广胸怀、人格魅力、积极心态引领学生,达成师生间的心心相契,情情交融,使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感到亲切和幸福。人文心育软环境的优化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抚慰学生情感、塑造完美人格、美化学生人品,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功效。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十分注重营造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民主和融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健康成长。
自2012年9月,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建立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并拨付1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以来,学校非常重视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硬件建设。目前,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环境幽静温馨、安全私密、宁静和谐、心物交融,充满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基地设有心理访谈室、朋辈辅导室、团体活动室、音乐放松室、自我调适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减压室、心理测量室等10多个功能室,添置了智能呐喊仪、音乐放松椅、智能身心反馈系统、宣泄人、沙盘等设备,拥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团体心理辅导工具包、团体心理测量软件、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及择业指导系统等教育辅件。学校图书馆有上千本心理指导方面的图书杂志,学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心理指导方面的专题节目,校园广播每周三播放“心灵之声——空中讲坛”心理节目,学校绿化地带设置了心理指导的宣传标语、图片,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修建了“阳光心理广场”,其中有多姿多彩的花圃、滋养灵性的绿地、激励警醒的文化墙。校园环境既能体现思想文化教育特色,又能体现人文心理特色,收到全面育人的功效。
具有93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已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学园、乐园、家园、美园”,江苏省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良好的软件、硬件建设,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一本四全”:完善心智教育模式
通过近3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学校打造了“一本四全”的心智教育模式——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努力营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高中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的目标是发展人、完善人,使个体的心智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传统的“智力本位”教育,是以算“分”算“率”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在实际操作时大打折扣。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自2005年起,将“心理指导校本”纳入课程体系中有效实施,驱动心理健康教育由“即时性”向“常态化”转变,由“散点式”向“体系式”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既关注学生发展的“知识层面”,更关注学生发展的“心智层面”“个性层面”和“人格层面”,把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及价值体系作为基础教育的首务,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对传统“智力本位”的超越。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达成了共识,学校建立了多维度的心理发展指导工作网络,开展“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发展”的学生心理指导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校内外、课内外和全方位的渗透、指导,实实在在地打造“以心启智、以心育人”的学校人文特色。
1.学校建立多维度的心理發展指导工作网络,形成由班级心理小组长、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全体教职工、家长、社会力量等构成的工作体系。以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力、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全员育心。为此,学校开设了各项培训,邀请通州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接受生涯人物访谈,由学生采访、提问职业特点、职业的知识能力要求、职业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内动力,引导他们及早规划人生,并做好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准备。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教研室,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研讨心理发展指导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大特色。班级心理委员带领心理小组长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为存在情绪低落或心理困惑的同学及时提供心理帮助,每半个月向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上报班级心理情况气象表,每周一次参加心理委员沙龙活动,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每月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学校努力拓展多渠道的心理教育普及工作。学校两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借助自编的校本读物《心理减压室:完美高中生活指南》,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专题心理发展指导讲座,安排了高中学习适应教育、心理健康的维护、学习方法指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阳光个性塑造、青春期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引导高中生建立正向的认知模式及积极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课堂形成了“情境导入、体验感悟、心理训练、调适提升”的教学范式。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经常组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讨课交流活动。学校还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中,维护学生心理权益,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学校建立了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网站,开辟了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测试软件、心理调适方案、在线心理咨询、心理美文等栏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还可以登录职业生涯规划及择业指导系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的自测,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坚持每月出版《心理成长导报》,包括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目前已经印发106期。《通州中学校报》开设“心语”信箱栏目,由专职心理教师就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学校积极开展多途径的心理辅导工作。新生刚入学,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向学生发出“有空来坐坐”的邀请,建议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除顾虑,大胆走进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与心理健康教师沟通交流。课程基地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灵家园”面谈、朋辈心理辅导、心理热线电话指导、心语信箱指导、短信心理指导、QQ在线及微信心理指导等形式的个别心理辅导。为此,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公布了学校心理热线电话,心理热线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新生入学之初,学校组织新生参加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心理普查出的重点关注对象,及时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馈,希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多引导。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保证危机干预绿色通道的畅通,努力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转化工作。学生心理协会高二、高三年级会员利用周末时间轮流值班,为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为了让“一本四全”学校心智教育模式落到实处,学校为全体教职员工开设了“做高中生的心灵导师”“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方法”“塑造阳光心态,争做阳光教师”等专题讲座,强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努力营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高中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三、“范式”构建:强化心育教育科研
学校在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研究”的研究任务,2010年12月顺利结题。该课题被鉴定组专家认为整体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在学校教育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以班主任为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实践规律及机制;在家庭教育系统,定期开设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课堂,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在社会教育系统,加强学校周围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导航等。该课题实践效果好,为学生心理成长创设了丰富的精神乐园,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同时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和“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指导范式研究”的研究任务。前一个课题本着以“积极情感—积极体验—积极认知—积极行为”为流程、以“积极测评、积极认知、积极体验、积极互助、積极调适”为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发展指导的重点,着力培养高中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幸福阳光等正向的能量,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以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理性教育学生,提高教育效果,享受教育乐趣,体验教育成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该课题丰富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经验,《互为天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有效说理: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高中班主任阳光个性的养成策略》等研究成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刊登或获奖,校本读物《心理减压室:完美高中生活指南》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评为“2011-2012中南地区优秀畅销书”。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促进了学风、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和谐健全人格的养成,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后一个课题旨在以新的视阈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指导之路,进一步推进学校“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目前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德育》《思想理论教育》《中小学德育》等杂志陆续发表。
通州高级中学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幸福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危机事件,成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的中流砥柱。作为省级课程基地,学校承担了应有的辐射引领作用,成功承办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年会,近年来接待了全国各地上百所中小学的观摩研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用心灵启迪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进一步书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