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探讨了流动党员电子政务网管理阵地的构建。
关键词:流动党员 电子政务网 管理阵地 建设
目前,由于就业择业方式的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区域间的转移和流动日趋广泛,一些党员长期在外务工,导致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性越来越强,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方面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成为长期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做党的工作的“三不党员”;一些党员存在“怕麻烦、没必要、不愿受约束”等思想,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又不及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无故长期不接转组织关系,成为“隐性党员”;有的流动党员持有组织关系、党员介绍信,由于种种原因无故长期不接转组织关系,成为“口袋党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流动党员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管理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阵地的建设,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系统管理流动党员的主要优势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与功能逐步完善,必将成为党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1.安全性高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强是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的可靠保证。党建工作有许多内容要遵守“保密”的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挑战。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流,都需要用严格保密的程序在网上进行,这就要求公开性和保密性相结合。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党政办公网络平台,为了保证内网和专网资源的安全可靠,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实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在内网与专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在电子政务系统上管理流动党员的安全性。
2.可操作性强
随着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全部对接,在政府内网和专网上实施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内,进行网上流动党员档案管理,网上党籍管理,网上党费管理等。这样,党组织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党员无论走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管理目的,这种跨时空的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构建电子政务网上的流动党员管理阵地
电子政务系统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又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网络管理平台。该系统的运用,将会十分有效地解决流动党员因工作地点变更,组织关系接转难、党费收缴难等实际问题。现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不断适应信息化办公和流动党员管理的需要。
(一) 搭建统一平台,健全组织机构
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统一是流动党员实现异地、实时管理的先决条件,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織的凝聚力。因此,各级政府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的“大集中”的建设思路,改变各部门独立建设网络平台的做法,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整合现有政务信息化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促使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此外,各地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可以在各地区“两新”组织党工委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办公室,在街道、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支部,在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同时成立由地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负责的流动党员网络管理中心,明确责任分工,划拨管理经费,做到人员、经费、服务三到位,各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的有利格局。
(二) 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双找工作
开展双找工作,查清流动党员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是流动党员实施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各地政府应在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排查工作。
1.指导、帮助和督促组织关系没有及时接转的党员限期办理组织关系,改变“党组织找不到党员”和“部分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甚至于“部分党员有意不想找党组织”的状况。
2.进一步加强对“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宣传教育,使他们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主动回归到党组织中。
3.制定严格的接转组织关系的管理办法。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时,接收单位党组织必须向原先所在党组织提供接收证明,以防产生“口袋党员”。
(三) 健全工作机制,作到动态管理
1.建立流动党员咨询登记制度。各地“两新”组织党工委及下属党组织应积极作好流动党员联络和服务工作,及时对通过专线电话、来人、来函到本地党组织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
2.建立定期摸底排查的工作制度。各地区机关党工委、街道、乡镇应定期对外出三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联络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党员流动情况、流动党员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及时与各政府网站信息管理中心协作,将流动党员的身份信息逐一进行核实、登记,按照就业地域进行分类、录入。
3.建立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应注意每季度收集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准确地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情况、党费交纳情况等信息的录入微机,及时地做好本地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电子政务网上实现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仅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流动党员实施有效管理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建立电子政务网上的流动党员管理阵地,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与流动党员联系互动,提高党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文胜.试析网络环境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J].唯实,2010,(03)
[2]陈志.信息时代执政党党建工作新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
关键词:流动党员 电子政务网 管理阵地 建设
目前,由于就业择业方式的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区域间的转移和流动日趋广泛,一些党员长期在外务工,导致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性越来越强,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方面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成为长期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做党的工作的“三不党员”;一些党员存在“怕麻烦、没必要、不愿受约束”等思想,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又不及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无故长期不接转组织关系,成为“隐性党员”;有的流动党员持有组织关系、党员介绍信,由于种种原因无故长期不接转组织关系,成为“口袋党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流动党员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管理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阵地的建设,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系统管理流动党员的主要优势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与功能逐步完善,必将成为党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1.安全性高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强是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的可靠保证。党建工作有许多内容要遵守“保密”的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挑战。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流,都需要用严格保密的程序在网上进行,这就要求公开性和保密性相结合。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党政办公网络平台,为了保证内网和专网资源的安全可靠,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实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在内网与专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在电子政务系统上管理流动党员的安全性。
2.可操作性强
随着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全部对接,在政府内网和专网上实施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内,进行网上流动党员档案管理,网上党籍管理,网上党费管理等。这样,党组织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党员无论走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管理目的,这种跨时空的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构建电子政务网上的流动党员管理阵地
电子政务系统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又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网络管理平台。该系统的运用,将会十分有效地解决流动党员因工作地点变更,组织关系接转难、党费收缴难等实际问题。现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不断适应信息化办公和流动党员管理的需要。
(一) 搭建统一平台,健全组织机构
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统一是流动党员实现异地、实时管理的先决条件,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織的凝聚力。因此,各级政府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的“大集中”的建设思路,改变各部门独立建设网络平台的做法,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整合现有政务信息化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促使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此外,各地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可以在各地区“两新”组织党工委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办公室,在街道、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支部,在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同时成立由地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负责的流动党员网络管理中心,明确责任分工,划拨管理经费,做到人员、经费、服务三到位,各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的有利格局。
(二) 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双找工作
开展双找工作,查清流动党员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是流动党员实施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各地政府应在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排查工作。
1.指导、帮助和督促组织关系没有及时接转的党员限期办理组织关系,改变“党组织找不到党员”和“部分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甚至于“部分党员有意不想找党组织”的状况。
2.进一步加强对“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宣传教育,使他们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主动回归到党组织中。
3.制定严格的接转组织关系的管理办法。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时,接收单位党组织必须向原先所在党组织提供接收证明,以防产生“口袋党员”。
(三) 健全工作机制,作到动态管理
1.建立流动党员咨询登记制度。各地“两新”组织党工委及下属党组织应积极作好流动党员联络和服务工作,及时对通过专线电话、来人、来函到本地党组织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
2.建立定期摸底排查的工作制度。各地区机关党工委、街道、乡镇应定期对外出三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联络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党员流动情况、流动党员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及时与各政府网站信息管理中心协作,将流动党员的身份信息逐一进行核实、登记,按照就业地域进行分类、录入。
3.建立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应注意每季度收集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准确地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情况、党费交纳情况等信息的录入微机,及时地做好本地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电子政务网上实现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仅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流动党员实施有效管理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建立电子政务网上的流动党员管理阵地,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与流动党员联系互动,提高党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文胜.试析网络环境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J].唯实,2010,(03)
[2]陈志.信息时代执政党党建工作新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