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构建一个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不同教学内容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 键 词】 新课标;普通高中;探究;引导
新课标实施六年以来,传统的“讲讲——听听 ——接受——巩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寻找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途径。
一、新课标新要求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标准从以下方面作出重大改革:
(一)学生主体思想的确立
新的课程标准无论从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从课本编排上,都强调了“学生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交流”与“互动”的关系。在课本编排上,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学生主体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张显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教师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注重结论是唯一的目的。当然,新课程不否认得到教学结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的,然而从更重要的层面上肯定了为得到结论而通过各种途径去把握,也就是过程的重要意义。只注重结论而不注重过程,从更深层次上看,就是在把学生本身所拥有的创新精神加以扼杀,制造不会思考只会重复的庸人。
在进行过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错误的修正、不同观点的修正等等方面,看到的是学生把握知识的完整途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然而,从未来学生成长的角度和得到创新型人才的收益来看,这样的耗费是十分值得的。具备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人才,对于我们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来看,无疑是重要的。
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要求,需要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作为主阵地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总结,构筑了“问题——探究——启发——再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其中的“问题”“探究”和“启发”三个模式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设置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本模式中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内容。课堂是由问题构建起来的,同时也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从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我们可以把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为以下三个部分:开课提问、课中提问和课后提问。其中开课提问可设计为一个贯穿课堂的问题,并成为可以成为课中提问的主题。课中提问的设计可考虑把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加以解决,层层递进。而课后提问则可以成为下一个教学阶段的开始。
(二)探究性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在现代信息社会,大量知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不是为了简单地把知识记住,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把周围的知识和有利条件为我所用,利用这些知识和条件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这就是探究式学习法的功能。
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为学生的探究过程作好帮助和引导。学生必然在探究中不断“犯错”,而当学生通过不断犯错后找到正确道路的时候,他们学到的就不仅仅是那一点“可怜的知识”,而是全面能力的提升。无数次这样的提升结果,就是学生彻底掌握学习的过程,这是课堂改革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而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和课程标准又是那么的适合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这里充斥着对新问题不断探索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在找到知识的位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课标新教材就是为探究式学习而写的。
(三)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各个学校在实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式教学被提到极高的位置,启发式教学似乎落伍了。新课标不是否定启发教学的作用,而是应该从新的角度认识启发教学在现阶段教学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笔者认为,在现今使用的高中地理课标中,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存在大量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经验和自我探究去解决的问题。适度的启发教学仍然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也只有在启发教学的基础上,探究式教学方法才能有“物”可探、有“题”可究,一味强调探究,而忽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启发引导,只能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的。
这个模式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一般中学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强调了“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知识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中的引导作用,既不是全盘“灌输”,也不是放任不管。比较容易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探究过程中,还应该看到,学生通过探究必然有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这样既能凸现新课标中强调“实践”,又更注重“学以致用”的目标,使知识的学习完全脱离了单纯认知的过程,而引导知识来到与学生紧密接触的生活中,这样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静.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难度”的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6).
[2] 林启福. 如何学会“学习”高中地理教材[J]. 地理教育,2004(4).
[3] 曹鹏. 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 新课程学习:下,2012(3).
【关 键 词】 新课标;普通高中;探究;引导
新课标实施六年以来,传统的“讲讲——听听 ——接受——巩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寻找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途径。
一、新课标新要求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标准从以下方面作出重大改革:
(一)学生主体思想的确立
新的课程标准无论从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从课本编排上,都强调了“学生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交流”与“互动”的关系。在课本编排上,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学生主体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张显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教师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注重结论是唯一的目的。当然,新课程不否认得到教学结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的,然而从更重要的层面上肯定了为得到结论而通过各种途径去把握,也就是过程的重要意义。只注重结论而不注重过程,从更深层次上看,就是在把学生本身所拥有的创新精神加以扼杀,制造不会思考只会重复的庸人。
在进行过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错误的修正、不同观点的修正等等方面,看到的是学生把握知识的完整途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然而,从未来学生成长的角度和得到创新型人才的收益来看,这样的耗费是十分值得的。具备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人才,对于我们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来看,无疑是重要的。
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要求,需要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作为主阵地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总结,构筑了“问题——探究——启发——再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其中的“问题”“探究”和“启发”三个模式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设置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本模式中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内容。课堂是由问题构建起来的,同时也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从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我们可以把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为以下三个部分:开课提问、课中提问和课后提问。其中开课提问可设计为一个贯穿课堂的问题,并成为可以成为课中提问的主题。课中提问的设计可考虑把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加以解决,层层递进。而课后提问则可以成为下一个教学阶段的开始。
(二)探究性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在现代信息社会,大量知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不是为了简单地把知识记住,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把周围的知识和有利条件为我所用,利用这些知识和条件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这就是探究式学习法的功能。
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为学生的探究过程作好帮助和引导。学生必然在探究中不断“犯错”,而当学生通过不断犯错后找到正确道路的时候,他们学到的就不仅仅是那一点“可怜的知识”,而是全面能力的提升。无数次这样的提升结果,就是学生彻底掌握学习的过程,这是课堂改革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而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和课程标准又是那么的适合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这里充斥着对新问题不断探索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在找到知识的位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课标新教材就是为探究式学习而写的。
(三)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各个学校在实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式教学被提到极高的位置,启发式教学似乎落伍了。新课标不是否定启发教学的作用,而是应该从新的角度认识启发教学在现阶段教学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笔者认为,在现今使用的高中地理课标中,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存在大量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经验和自我探究去解决的问题。适度的启发教学仍然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也只有在启发教学的基础上,探究式教学方法才能有“物”可探、有“题”可究,一味强调探究,而忽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启发引导,只能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的。
这个模式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一般中学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强调了“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知识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中的引导作用,既不是全盘“灌输”,也不是放任不管。比较容易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探究过程中,还应该看到,学生通过探究必然有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这样既能凸现新课标中强调“实践”,又更注重“学以致用”的目标,使知识的学习完全脱离了单纯认知的过程,而引导知识来到与学生紧密接触的生活中,这样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静.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难度”的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6).
[2] 林启福. 如何学会“学习”高中地理教材[J]. 地理教育,2004(4).
[3] 曹鹏. 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 新课程学习:下,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