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它不仅可以考验教师对课堂调控水平,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举例就如何进行有效地追问进行探讨,旨在避免让问题留下遗憾,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追问;思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88-01
问,通俗讲,就是追着问。追着什么问?追着学生的回答问。教师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再二次提问,以促成课堂的高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问是课堂师生双边互动的最基本形式,而追问则是互动的升级,一系列的有效追问而形成的问题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追问?
一、数学课堂追问艺术
(一)在课堂突破重点处追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生成资源。生成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为己所用。学生独特的发现往往就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师善加利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起初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属于“人云亦云”,这时教师的追问显得十分重要。正是教师不断地追问,促使学生继续去思考。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就运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但学生的表达是无序,这时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生成的重点部分加以追问,这无疑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之门钥匙。
(二)在思考欠缺深度处追问——水到渠成
学生在认真思考的过程中,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不能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得表述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搭建梯子,帮助孩子突破思维节点。
当学生说了一连串算式后,又三次刨根究底地追问,在教师的层层紧逼下,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学生的思维在层层的推进,“余数比除数小”规律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当在学生思考欠缺深度时,教师要采取环环相扣的追问,巧妙地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历程展现出来,引导他们在思维矛盾中找到新的方法,在解疑的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在深度地思考“其所以然”。
(三)在解题思路分歧处追问——拨开云雾
学生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有些生成资源是正确的,拿出这些正确的资源,带领学生通过验证的方法证实猜想,而有些错误资源有没有必要探究呢?
案例点击:教学《认识多边图形》的片段
师追问:这几位同学分的结果你赞同哪一种呢?(讨论)
生1:我觉得图2、图4和图5是对的。
师追问:那你们为什么不赞同图1和图3呢?
生2:图1没有分完,里面还有个四边形。
生3:图3全分成了三角形。但是它不是最少的。
师总结:通过对比,自己发现了正确的结果。所以,比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在这几个图中,图3就是一种理解发生错误,图1是一种不理解题意的错误。生成这两种性质不同资源后,教师就必须要有针对性进行追问。教师追问“那你们为什么不贊同图1和图3呢?”就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到对正确和错误答案的比较上。另外,教师可以在图1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学生没有全分成三角形,教师可以追问:“那我们能否给它加工一下?”这样,学生生成的资源就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追问几点思考
(一)关注课堂生成,用追问点亮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蕴含了丰富的生成性。充分预设、关注生成、用心倾听、善于捕捉,有效地筛选并利用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彰显教师个性和教育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手段,它与其他提问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追问不但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为止。
(二)课堂有的放矢,使追问服务于教学目标
追问要讲究质量,讲究实效。大部分教师对追问的解读是多提问题,整节课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并将问题一一解决,却不管问题的质量,在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下,教师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做一些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补充讲解,然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大量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堆积在课堂上,表面氛围活跃,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思维局限,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其次,追问一定要把握准确的时机,看准切入点,在最佳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接着追问:此问题中应总结出什么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做此类题中就不会漏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追问;思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88-01
问,通俗讲,就是追着问。追着什么问?追着学生的回答问。教师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再二次提问,以促成课堂的高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问是课堂师生双边互动的最基本形式,而追问则是互动的升级,一系列的有效追问而形成的问题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追问?
一、数学课堂追问艺术
(一)在课堂突破重点处追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生成资源。生成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为己所用。学生独特的发现往往就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师善加利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起初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属于“人云亦云”,这时教师的追问显得十分重要。正是教师不断地追问,促使学生继续去思考。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就运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但学生的表达是无序,这时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生成的重点部分加以追问,这无疑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之门钥匙。
(二)在思考欠缺深度处追问——水到渠成
学生在认真思考的过程中,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不能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得表述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搭建梯子,帮助孩子突破思维节点。
当学生说了一连串算式后,又三次刨根究底地追问,在教师的层层紧逼下,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学生的思维在层层的推进,“余数比除数小”规律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当在学生思考欠缺深度时,教师要采取环环相扣的追问,巧妙地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历程展现出来,引导他们在思维矛盾中找到新的方法,在解疑的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在深度地思考“其所以然”。
(三)在解题思路分歧处追问——拨开云雾
学生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有些生成资源是正确的,拿出这些正确的资源,带领学生通过验证的方法证实猜想,而有些错误资源有没有必要探究呢?
案例点击:教学《认识多边图形》的片段
师追问:这几位同学分的结果你赞同哪一种呢?(讨论)
生1:我觉得图2、图4和图5是对的。
师追问:那你们为什么不赞同图1和图3呢?
生2:图1没有分完,里面还有个四边形。
生3:图3全分成了三角形。但是它不是最少的。
师总结:通过对比,自己发现了正确的结果。所以,比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在这几个图中,图3就是一种理解发生错误,图1是一种不理解题意的错误。生成这两种性质不同资源后,教师就必须要有针对性进行追问。教师追问“那你们为什么不贊同图1和图3呢?”就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到对正确和错误答案的比较上。另外,教师可以在图1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学生没有全分成三角形,教师可以追问:“那我们能否给它加工一下?”这样,学生生成的资源就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追问几点思考
(一)关注课堂生成,用追问点亮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蕴含了丰富的生成性。充分预设、关注生成、用心倾听、善于捕捉,有效地筛选并利用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彰显教师个性和教育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手段,它与其他提问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追问不但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为止。
(二)课堂有的放矢,使追问服务于教学目标
追问要讲究质量,讲究实效。大部分教师对追问的解读是多提问题,整节课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并将问题一一解决,却不管问题的质量,在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下,教师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做一些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补充讲解,然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大量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堆积在课堂上,表面氛围活跃,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思维局限,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其次,追问一定要把握准确的时机,看准切入点,在最佳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接着追问:此问题中应总结出什么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做此类题中就不会漏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