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世纪英国作家贺拉斯·沃波尔创作的《奥特朗托城堡》被誉为英国哥特小说的鼻祖,开创了哥特小说的先河。哥特小说为历史上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自开创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并囊括了现当代灵异小说、恐怖小说,甚至恐怖经典小说在内的一种恐怖模式。该类小说通常包含的多种意象以及其渲染的恐怖气氛,引起读者思考与共鸣。本文以《奥特朗托城堡》为例,深入研究哥特小說中的意象特征,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状况,分析其内在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奥特朗托城堡》;意象;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董婉宁(199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3
一、引言
贺拉斯·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宣告西方第一部哥特小说问世,同时也意味着这类小说的创作模式诞生。哥特小说的创作模式正如贺拉斯·沃波尔在此书序言中提到,是两类传奇的结合,即“古代传奇”和“现代传奇”的融合。古代传奇中,一切都是想象和虚幻的,而现代传奇总是试图描绘现实生活的美好。在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等方面中,其“哥特式建筑”成为一大亮点,小说中的“城堡”这看似普通的古老建筑,却隐藏着令人费解的秘密,这种写作特色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这就是哥特小说的魅力所在。早起的哥特式小说弥漫着恐怖的气氛,大胆的想象与猜测,被有教养的阶层认为是庸俗的文学样式,其中一些迷信的元素不利于儿童阅读,但贺拉斯·沃波尔却突破这以思想模式,并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有了新的文学样式。
沃波尔的小说产生于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奥特朗托城堡》原名为《传奇故事》,该故事围绕奥特朗托城堡主人曼弗雷德的经历展开,而另一个场景却围绕他女儿玛蒂尔达的爱情故事为中心。两个场景交织在一起,勾勒出耐人寻味的主题色彩。曼弗雷德害怕古老的预言成真,处心积虑地为自己体弱多病的小儿子准备婚事,但在结婚当天儿子却被一个巨大的头盔压死。面对丧子之痛,曼弗雷德在欲望的驱使下日益暴躁,做出一系列荒唐的行为,最后误杀自己女儿。
《奥特朗托城堡》结尾处在各种超自然现象的帮助下,曼弗雷德的罪行公布于众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种超自然现象恰恰是故事的精髓,文中塑造出恐怖气氛与环境,并多次用到“古老的预言”、“头盔”、“肖像”、“鬼魂”等多种意象,作者的这种想象力正是“超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具有古代传奇小说的魅力。故事的基本情节(一个威胁性的秘密,一个古老的诅咒,走廊上的幽魂以及无数的困扰)构成了小说的主线,贯穿与文章始终。这些恐怖气氛及意象的表现深刻反映出18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是英国古典社会的真实反映,其具有现代性。
二、“古老的预言”——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专制统治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初现成果,英国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按宪法规定实行权力。18世纪的英国实行君主世袭制,贵族和乡绅采用长子继承制,爵位、财产和土地都传给长子。王位世袭制代代相传,这必然造成君主的专制统治,危及社会安全,公爵后代及旁人甚至为了爵位而互相厮杀,篡位的思想油然而生。
《奥特朗托城堡》随处可见“古老的预言”,这看似迷信的传统故事,却散发着恐怖气氛。小说一开始便提到公爵为体弱多病的小儿子草草准备婚事,竟是害怕古老的预言会变成现实。据说预言是这样的:如果奥特朗托真正的主人长得太大,无法住在这里,现在的家族将失去奥特朗托的城堡和领地。故事一开头就引人深思,人们很难弄清这个预言的确切含义。这一系列的谜团后面,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小说城堡原来的主人是阿方索,在远征中阿方索被困在西西里岛3个月,在那里他迷上了维多利亚,并与她结婚。阿方索决定在东征返回后,宣布自己的法定妻子,可没想到却得到了噩耗—曼弗雷德的祖父里卡多是阿方索的侍从,为了篡夺王位,里卡多毒死了阿方索,谎称自己是阿方索的继承人并继承了公爵的一切。英国作为18世纪的君主专制国家,公爵行使一切权力,人民都应服从于公爵的命令,这使得公爵的权力日益庞大。于此政治体制相适应的世袭制,更是另家族成员垂涎三尺,他们渴望得到这样的权力,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
小说结尾出再一次出现“古老的预言”与文章一开头的“预言”前后呼应,拨开了种种谜团。里卡多在毒死真正城堡主人阿方索后遇到暴风雨,为了逃离困境,他向圣·尼古拉斯发誓,如果他能摆脱困境,他要建立一座教堂和两座修道院。圣·尼古拉斯接受了他的承诺,答应里卡多的后代可以占有奥特朗托,在公国真正主人长得太大,无法再住进城堡前,里卡多的后代可以永远享有奥特朗托。而阿方索真正的后代确是那个年轻农民—西奥多。
小说中多處可见的“古老的预言”,这一预言驱使曼弗雷德日益暴躁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而曼弗雷德日益暴躁的根源来源于对可怕预言的恐惧,曼弗雷德为祖父的篡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古老的预言”这一意象特征深刻揭示了当时英国的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以及王位世袭制的政治选举模式。
三、“头盔”——对婚姻制度的反抗
18世纪的英国婚姻制度虽与中国有差异,但仍然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尤其是在英国王世家族中,女性在婚姻及社会中占被动地位。在传统哥特小说中,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的,恶棍式暴君与女性的压迫往往构成哥特小说的主线。这些恶棍多数为性情专横、暴烈、残忍,为达到其罪恶目的不惜蹂躏和利用女主人公,而女主人公对其压迫却采取忍气吞声甚至对之产生依恋的态度。然而作为哥特小说鼻祖的《奥特朗托城堡》却突破这种传统模式,不仅刻画出对婚姻持有反抗态度的女主人公,同时也描绘出男主人公对家族联姻的抵触情怀。 1、康拉德的婚姻反叛
《奥特朗托城堡》小说开头中,所有人都在筹办少爷小康拉德的婚姻,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唯独不见康拉德本人。仆人去请康拉德时,看到一个巨大的“头盔”,头盔下压着曼弗雷德的儿子康拉德,康拉德被巨大的头盔击中毙命,已变成一堆碎片,而头盔上面覆盖着数量惊人的黑色羽毛。
康拉德过于年幼并体弱多病,在这场婚姻中康拉德只是父亲的附庸。实际上康拉德对伊莎贝拉并不存在感情,年幼的儿子无法反抗父亲的安排。“黑色的羽毛”为其渲染了恐怖气氛,而“插满羽毛的头盔”正是康拉德对这种婚姻的抵抗情绪表现。
2、伊莎贝拉对婚姻自由的渴望
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中,公爵曼弗雷德受利益的驱使不得不让自己年幼的小儿子康拉德成婚,迎娶维琴察侯爵的女儿伊莎贝拉,这样的政治联姻在英国王室家族中数不胜数。然而,年轻漂亮的伊莎贝拉对这场联姻毫不在意,她对康拉德也漠不关心,其内心是抵抗这门亲事的,仅仅是为了这两个王国的长治久安,不得不答应父亲的要求。
康拉德的死使公爵和公爵夫人面临巨大的丧子之痛,众人纷纷慌乱,嘈杂的环境中混合着恐惧与惊叹。伊莎贝拉却没有表现出半点慌乱,然而为了掩人眼目,伊莎贝拉也留下来帮忙,她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掩饰对新郎的不满,实际上她对康拉德并无感情可言。“头盔”这本该寻常的生活用品,却在小说中渲染出恐怖的氛围。头盔的意象特征正是伊莎贝拉对婚姻不满的反抗,她没有选择主动反抗,而是从神灵的角度出发,运用这种超自然的现象表现出自己的抗争。
在伊莎贝拉躲避曼弗雷德追赶期间,遇到年轻的农民西奥多,并产生爱意。在随后的故事发展中,伊莎贝拉不顾旁人的劝说,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毫无保留地对西奥多表达着爱意。正是由于“头盔”对康拉德的致命一击,才成就了伊莎贝拉的爱情。这样超脱自然的意象正是伊莎贝拉追求婚姻自由的象征。
四、“肖像”——家庭伦理道德的触碰
《奥特朗托城堡》聚集了大量的鬼怪神灵和超自然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这些描写不是用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而是充满着道德的内涵。詹姆斯·诺顿指出“按照18世纪基督教标准来看,魔鬼崇拜意味着罪恶”。然而贺拉斯·沃波尔在小说中多次运用鬼神的描写来揭示伦理道德的底线。
公爵的儿子死后,公爵决定与善良但失去生育能力的妻子离婚,再与具有城堡继承权的儿媳伊莎贝拉结婚,以获取子嗣,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对城堡的所有权,这邪恶的念头促使曼弗雷德对伊莎贝拉的占有欲越来越强。然而悬挂在墙上的“画像”却打破了曼弗雷德的计划,画像里是曼弗雷德的祖父。“祖父的影子带着一篇阴森森的气息,离开画框,飘然站到地板上”。肖像中鬼魂的出现渲染了小说恐怖的氛围,突出哥特小说的特点。这一超自然现象的出现是对公爵荒唐想法的强烈反对。在18世纪英国,近亲结婚以及乱伦的现象随处可见,王室家族中更为普遍。伊莎贝拉本应该与公爵的儿子康拉德结婚,即使丈夫康拉德斃死,也应由伊莎贝拉的父亲决定女儿以后的生活,而不应该公爵娶自己的儿媳,这突破了家庭伦理道德的束缚。
小说中贺拉斯·沃波尔做到了对这一家庭伦理道德的颠覆性探究,祖父的肖像正是对公爵曼弗雷德邪恶计划的强烈反对。得知伊莎贝拉逃跑后,曼弗雷德命人疯狂寻找与追捕,寻找过程中仆人也看見曼弗雷德祖父肖像中的鬼魂到处游走,以及故事中出现的鬼神等诸多意象都是对曼弗雷德荒唐想法的报应。小说有多种鬼魂的意象和悬念构成,祖父的肖像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描写特征为读者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意象所制造出的种种悬念正是对18世纪英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触碰。
五、“幽灵”——社会伦理道德公约的触碰
詹姆斯·诺顿指出:“贺拉斯·沃波尔对人物入迷的魔鬼崇拜描写,特别是他们竭力恢复信用、道德、正义以及基督教公正的时候,实际上是对罪恶的抵制。超自然因素作为上帝的代言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修复曼弗雷德及其男性家族所造成的社会和政治上的罪恶”。
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中,随处可见阿方索的幽灵,这与文章恰似不相干的人物灵魂为小说设置种种悬念,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却引人发思。阿方索的幽灵作为小说的另一叙事线索,为读者解开谜团。作为奥特朗托城堡的合法主人—阿方索,在东征时不幸身亡,而曼弗雷德的祖父里卡多却夺取了王位,拥有了阿方索的一切,包括奥特朗托。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他人的关系在于求“善”,每个人要善待他人,做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历史上篡夺王位的事件无处不在,然而真正的权力属于那些正人君子,王位世袭制规范了王位传承的秩序。那些篡权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报复。曼弗雷德祖父的做法严重威胁了社会伦理道德公约的秩序。阿方索的幽灵时刻提醒曼弗雷德祖父的篡权行为,逼迫曼弗雷德退位,把王位交给真正的城堡主人。最后公爵误杀自己的亲女儿,无家可归的结局正是对曼弗雷德应有的报复。
小说创造出的“幽灵”意象不仅烘托了哥特小说的恐怖色彩,还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并触碰了英国社会伦理道德公约。
六、小结
哥特小说是十八世纪开始的英语文学流派,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神秘恐怖的气氛、被压抑的原始激情、大胆神奇的想象和迷人的异国风光深深吸引读者。“超现实恐怖”主义贯穿哥特小说始终,作品中人物受到某种形式的鬼魂、幽灵、怪兽或“不可知物”的侵扰而表现出来的害怕死亡或疯狂的高度焦虑状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而《奥特朗托城堡》作为哥特小说的鼻祖,开创了哥特小说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美国哥特小说的创作打下了深深基础。
《奥特朗托的城堡》这部中短篇小说运用“古老的预言”、“头盔”、“肖像”、“幽灵”等意象描写,为小说创造出恐怖的气氛,突出哥特小说的显著特点。本小说中不乏有大量的鬼魂、幽灵等鬼神及迷信的描写,旨在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揭露其背后的深层社会含义,并对18世纪英国存在的陈旧思想与制度进行批判。
参考文献:
[1]Diane Long Hoeveler and Tamar Heller,Approaches to Teaching Gothic Fiction[M].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03:95-96.
[2]贺拉斯·沃波尔,《奥特朗托城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
[3]李伟昉,《奥特朗托城堡》文本价值论,四川大学学报[J].2009(6):98.
[4]李会芳,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及其文化意味,外国文学评论[J].2007(4):110.
[5]苏耕欣,压迫与保护、对立与依赖—评哥特小说中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北京大学学报[J].2003(4):83.
关键词:《奥特朗托城堡》;意象;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董婉宁(199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3
一、引言
贺拉斯·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宣告西方第一部哥特小说问世,同时也意味着这类小说的创作模式诞生。哥特小说的创作模式正如贺拉斯·沃波尔在此书序言中提到,是两类传奇的结合,即“古代传奇”和“现代传奇”的融合。古代传奇中,一切都是想象和虚幻的,而现代传奇总是试图描绘现实生活的美好。在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等方面中,其“哥特式建筑”成为一大亮点,小说中的“城堡”这看似普通的古老建筑,却隐藏着令人费解的秘密,这种写作特色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这就是哥特小说的魅力所在。早起的哥特式小说弥漫着恐怖的气氛,大胆的想象与猜测,被有教养的阶层认为是庸俗的文学样式,其中一些迷信的元素不利于儿童阅读,但贺拉斯·沃波尔却突破这以思想模式,并更新了其中的元素,使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有了新的文学样式。
沃波尔的小说产生于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奥特朗托城堡》原名为《传奇故事》,该故事围绕奥特朗托城堡主人曼弗雷德的经历展开,而另一个场景却围绕他女儿玛蒂尔达的爱情故事为中心。两个场景交织在一起,勾勒出耐人寻味的主题色彩。曼弗雷德害怕古老的预言成真,处心积虑地为自己体弱多病的小儿子准备婚事,但在结婚当天儿子却被一个巨大的头盔压死。面对丧子之痛,曼弗雷德在欲望的驱使下日益暴躁,做出一系列荒唐的行为,最后误杀自己女儿。
《奥特朗托城堡》结尾处在各种超自然现象的帮助下,曼弗雷德的罪行公布于众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种超自然现象恰恰是故事的精髓,文中塑造出恐怖气氛与环境,并多次用到“古老的预言”、“头盔”、“肖像”、“鬼魂”等多种意象,作者的这种想象力正是“超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具有古代传奇小说的魅力。故事的基本情节(一个威胁性的秘密,一个古老的诅咒,走廊上的幽魂以及无数的困扰)构成了小说的主线,贯穿与文章始终。这些恐怖气氛及意象的表现深刻反映出18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是英国古典社会的真实反映,其具有现代性。
二、“古老的预言”——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专制统治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初现成果,英国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按宪法规定实行权力。18世纪的英国实行君主世袭制,贵族和乡绅采用长子继承制,爵位、财产和土地都传给长子。王位世袭制代代相传,这必然造成君主的专制统治,危及社会安全,公爵后代及旁人甚至为了爵位而互相厮杀,篡位的思想油然而生。
《奥特朗托城堡》随处可见“古老的预言”,这看似迷信的传统故事,却散发着恐怖气氛。小说一开始便提到公爵为体弱多病的小儿子草草准备婚事,竟是害怕古老的预言会变成现实。据说预言是这样的:如果奥特朗托真正的主人长得太大,无法住在这里,现在的家族将失去奥特朗托的城堡和领地。故事一开头就引人深思,人们很难弄清这个预言的确切含义。这一系列的谜团后面,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小说城堡原来的主人是阿方索,在远征中阿方索被困在西西里岛3个月,在那里他迷上了维多利亚,并与她结婚。阿方索决定在东征返回后,宣布自己的法定妻子,可没想到却得到了噩耗—曼弗雷德的祖父里卡多是阿方索的侍从,为了篡夺王位,里卡多毒死了阿方索,谎称自己是阿方索的继承人并继承了公爵的一切。英国作为18世纪的君主专制国家,公爵行使一切权力,人民都应服从于公爵的命令,这使得公爵的权力日益庞大。于此政治体制相适应的世袭制,更是另家族成员垂涎三尺,他们渴望得到这样的权力,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
小说结尾出再一次出现“古老的预言”与文章一开头的“预言”前后呼应,拨开了种种谜团。里卡多在毒死真正城堡主人阿方索后遇到暴风雨,为了逃离困境,他向圣·尼古拉斯发誓,如果他能摆脱困境,他要建立一座教堂和两座修道院。圣·尼古拉斯接受了他的承诺,答应里卡多的后代可以占有奥特朗托,在公国真正主人长得太大,无法再住进城堡前,里卡多的后代可以永远享有奥特朗托。而阿方索真正的后代确是那个年轻农民—西奥多。
小说中多處可见的“古老的预言”,这一预言驱使曼弗雷德日益暴躁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而曼弗雷德日益暴躁的根源来源于对可怕预言的恐惧,曼弗雷德为祖父的篡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古老的预言”这一意象特征深刻揭示了当时英国的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以及王位世袭制的政治选举模式。
三、“头盔”——对婚姻制度的反抗
18世纪的英国婚姻制度虽与中国有差异,但仍然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尤其是在英国王世家族中,女性在婚姻及社会中占被动地位。在传统哥特小说中,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的,恶棍式暴君与女性的压迫往往构成哥特小说的主线。这些恶棍多数为性情专横、暴烈、残忍,为达到其罪恶目的不惜蹂躏和利用女主人公,而女主人公对其压迫却采取忍气吞声甚至对之产生依恋的态度。然而作为哥特小说鼻祖的《奥特朗托城堡》却突破这种传统模式,不仅刻画出对婚姻持有反抗态度的女主人公,同时也描绘出男主人公对家族联姻的抵触情怀。 1、康拉德的婚姻反叛
《奥特朗托城堡》小说开头中,所有人都在筹办少爷小康拉德的婚姻,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唯独不见康拉德本人。仆人去请康拉德时,看到一个巨大的“头盔”,头盔下压着曼弗雷德的儿子康拉德,康拉德被巨大的头盔击中毙命,已变成一堆碎片,而头盔上面覆盖着数量惊人的黑色羽毛。
康拉德过于年幼并体弱多病,在这场婚姻中康拉德只是父亲的附庸。实际上康拉德对伊莎贝拉并不存在感情,年幼的儿子无法反抗父亲的安排。“黑色的羽毛”为其渲染了恐怖气氛,而“插满羽毛的头盔”正是康拉德对这种婚姻的抵抗情绪表现。
2、伊莎贝拉对婚姻自由的渴望
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中,公爵曼弗雷德受利益的驱使不得不让自己年幼的小儿子康拉德成婚,迎娶维琴察侯爵的女儿伊莎贝拉,这样的政治联姻在英国王室家族中数不胜数。然而,年轻漂亮的伊莎贝拉对这场联姻毫不在意,她对康拉德也漠不关心,其内心是抵抗这门亲事的,仅仅是为了这两个王国的长治久安,不得不答应父亲的要求。
康拉德的死使公爵和公爵夫人面临巨大的丧子之痛,众人纷纷慌乱,嘈杂的环境中混合着恐惧与惊叹。伊莎贝拉却没有表现出半点慌乱,然而为了掩人眼目,伊莎贝拉也留下来帮忙,她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掩饰对新郎的不满,实际上她对康拉德并无感情可言。“头盔”这本该寻常的生活用品,却在小说中渲染出恐怖的氛围。头盔的意象特征正是伊莎贝拉对婚姻不满的反抗,她没有选择主动反抗,而是从神灵的角度出发,运用这种超自然的现象表现出自己的抗争。
在伊莎贝拉躲避曼弗雷德追赶期间,遇到年轻的农民西奥多,并产生爱意。在随后的故事发展中,伊莎贝拉不顾旁人的劝说,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毫无保留地对西奥多表达着爱意。正是由于“头盔”对康拉德的致命一击,才成就了伊莎贝拉的爱情。这样超脱自然的意象正是伊莎贝拉追求婚姻自由的象征。
四、“肖像”——家庭伦理道德的触碰
《奥特朗托城堡》聚集了大量的鬼怪神灵和超自然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这些描写不是用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而是充满着道德的内涵。詹姆斯·诺顿指出“按照18世纪基督教标准来看,魔鬼崇拜意味着罪恶”。然而贺拉斯·沃波尔在小说中多次运用鬼神的描写来揭示伦理道德的底线。
公爵的儿子死后,公爵决定与善良但失去生育能力的妻子离婚,再与具有城堡继承权的儿媳伊莎贝拉结婚,以获取子嗣,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对城堡的所有权,这邪恶的念头促使曼弗雷德对伊莎贝拉的占有欲越来越强。然而悬挂在墙上的“画像”却打破了曼弗雷德的计划,画像里是曼弗雷德的祖父。“祖父的影子带着一篇阴森森的气息,离开画框,飘然站到地板上”。肖像中鬼魂的出现渲染了小说恐怖的氛围,突出哥特小说的特点。这一超自然现象的出现是对公爵荒唐想法的强烈反对。在18世纪英国,近亲结婚以及乱伦的现象随处可见,王室家族中更为普遍。伊莎贝拉本应该与公爵的儿子康拉德结婚,即使丈夫康拉德斃死,也应由伊莎贝拉的父亲决定女儿以后的生活,而不应该公爵娶自己的儿媳,这突破了家庭伦理道德的束缚。
小说中贺拉斯·沃波尔做到了对这一家庭伦理道德的颠覆性探究,祖父的肖像正是对公爵曼弗雷德邪恶计划的强烈反对。得知伊莎贝拉逃跑后,曼弗雷德命人疯狂寻找与追捕,寻找过程中仆人也看見曼弗雷德祖父肖像中的鬼魂到处游走,以及故事中出现的鬼神等诸多意象都是对曼弗雷德荒唐想法的报应。小说有多种鬼魂的意象和悬念构成,祖父的肖像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描写特征为读者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意象所制造出的种种悬念正是对18世纪英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触碰。
五、“幽灵”——社会伦理道德公约的触碰
詹姆斯·诺顿指出:“贺拉斯·沃波尔对人物入迷的魔鬼崇拜描写,特别是他们竭力恢复信用、道德、正义以及基督教公正的时候,实际上是对罪恶的抵制。超自然因素作为上帝的代言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修复曼弗雷德及其男性家族所造成的社会和政治上的罪恶”。
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中,随处可见阿方索的幽灵,这与文章恰似不相干的人物灵魂为小说设置种种悬念,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却引人发思。阿方索的幽灵作为小说的另一叙事线索,为读者解开谜团。作为奥特朗托城堡的合法主人—阿方索,在东征时不幸身亡,而曼弗雷德的祖父里卡多却夺取了王位,拥有了阿方索的一切,包括奥特朗托。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他人的关系在于求“善”,每个人要善待他人,做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历史上篡夺王位的事件无处不在,然而真正的权力属于那些正人君子,王位世袭制规范了王位传承的秩序。那些篡权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报复。曼弗雷德祖父的做法严重威胁了社会伦理道德公约的秩序。阿方索的幽灵时刻提醒曼弗雷德祖父的篡权行为,逼迫曼弗雷德退位,把王位交给真正的城堡主人。最后公爵误杀自己的亲女儿,无家可归的结局正是对曼弗雷德应有的报复。
小说创造出的“幽灵”意象不仅烘托了哥特小说的恐怖色彩,还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并触碰了英国社会伦理道德公约。
六、小结
哥特小说是十八世纪开始的英语文学流派,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神秘恐怖的气氛、被压抑的原始激情、大胆神奇的想象和迷人的异国风光深深吸引读者。“超现实恐怖”主义贯穿哥特小说始终,作品中人物受到某种形式的鬼魂、幽灵、怪兽或“不可知物”的侵扰而表现出来的害怕死亡或疯狂的高度焦虑状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而《奥特朗托城堡》作为哥特小说的鼻祖,开创了哥特小说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美国哥特小说的创作打下了深深基础。
《奥特朗托的城堡》这部中短篇小说运用“古老的预言”、“头盔”、“肖像”、“幽灵”等意象描写,为小说创造出恐怖的气氛,突出哥特小说的显著特点。本小说中不乏有大量的鬼魂、幽灵等鬼神及迷信的描写,旨在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情况。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揭露其背后的深层社会含义,并对18世纪英国存在的陈旧思想与制度进行批判。
参考文献:
[1]Diane Long Hoeveler and Tamar Heller,Approaches to Teaching Gothic Fiction[M].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03:95-96.
[2]贺拉斯·沃波尔,《奥特朗托城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
[3]李伟昉,《奥特朗托城堡》文本价值论,四川大学学报[J].2009(6):98.
[4]李会芳,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及其文化意味,外国文学评论[J].2007(4):110.
[5]苏耕欣,压迫与保护、对立与依赖—评哥特小说中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北京大学学报[J].200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