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来源 :大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工科背景下,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通过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实现了应用化学专业工程创新能力的增强,满足了当今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该实践对以新工科理念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国家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国际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秉承“石油石化”传统办学特色,制定并实施了契合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以专业核心课程金课建设为抓手,创建了工程问题引领的课程群,并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实现协同育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持续强化了基础化学和专业特色多学科背景教师间的融合.推动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提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产学研结合,建成9个实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重新审查了化学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总结和凝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化学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持续推进化学师范专业特色建设.
为了应对石化行业发展新态势,十三五期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恒力石化、盛虹石化等一大批石油化工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升级,新一代“一体化”“智慧化”炼厂不断涌现.同时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开始深度融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石化企业一体化、智慧化程度明显提升.作为紧密服务石油化工行业43年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同步对标行业升级路径,积极开展“五结合”(专思结合、校企结合、内外结合、理工结合、新旧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和
江苏科技大学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和船舶绿色发展需求,构建了以化学为核心的\'Chem+\'学科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绿色船舶领域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学科交叉、多元协同、船魂引领,重构\'Chem+\'人才培养体系,开设“走向深蓝”系列金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创新能力和行业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深度融合,形成鲜明的船舶与海洋办学特色.\'Chem+\'学科专业建设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形成了系列化经验,相关成果对应用化学专业特色建设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以鲁东大学化学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介绍了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及成效,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方向.
针对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各自为政,难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象,挖掘区域特色优势,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背景下,对标“双一流”和“新工科”及“双万计划”,开展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基于导师加团队、平台、培养方案的科研教学协同三全育人生态体系,建设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培养复合创新人才.
本专业立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精细化工、电化学工程和高分子化工特色方向,形成鲜明的以工为主、理工融合的厚基础、强实践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本文全面介绍了本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面对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需求,广西大学化学类专业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按照新工科理念对化学类专业进行特色建设,推动具有鲜明区域特征的化学类专业特色化发展.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积极探索“校企、科教、本硕”“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以新工科理念对化学类专业进行特色方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新时期教育部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的 背景下,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郑州轻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依托综合实验课程、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合作以及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单元,建设起独具应用特色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为一流专业建设中强化学科分层次发展和重点建设,提升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教育质量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参赛历程为例,以本科参赛者的视角,从竞赛背景、团队建设、竞赛选题、实施过程、感悟等几个方面介绍如何通过参加节能减排竞赛进行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