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家校合作已被无数次实践证明是一种完备的教育结构,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共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但是,作为年轻班主任,家校合作的道路确实也是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既应该将学生的家庭教育作为桥梁沟通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同时,在处理这一件件的学生“小事”中,教师也在不停地成长。从一名年轻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家校合作中自身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案例;爱的教育
一、初心已变?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看到的这句话,一下子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这句似曾相识的话让我好像看到了那个当初刚站上讲台的懵懂新人,满怀壮志,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拥抱学生,但是一次次,终是遍体鳞伤。深感教育这项工作的繁杂和艰辛,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已经能占据工作日的大部分时间,而班主任更是在这些技术性劳动之外还需要应对更多教育管理上的突发事件,无数次的电话沟通、短信联系,任务相对普通却感觉烦琐、艰巨,渐渐地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从心里溜走。
二、那件小事。
又是一个普通工作日,上完第四课,正吃着饭,接到家长的一个语音聊天,电话中,这位妈妈的语气很着急,仿佛带有哭声。她说儿子小高特地用学校公用电话亭的电话打给她,跟她哭了一通,说数学做不出来,还问妈妈他是不是特别笨,因为小高同学今天电子手表没电,所以才用了公用电话打,她说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挂电话前,她再三叮嘱说小学时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直接找了小高同学谈话,这导致小高同学回家气鼓鼓地跟她说:妈妈,我再也不告诉你学校的事了。为此,她希望我不要直接跟小高说。我应允并许诺待事情了解过后给她回电话,这位妈妈才稍显放心地挂了电话,与此同时我也回想起第四节课下课后的事情:作为班主任,习惯性地去班级催促他们整队吃饭,因为是初一,所以这半个学期的中午排队我每次都会去盯,还没走到班级,就看到一群男生趴在窗户上对着教室里喊,走近了,男生们跟我告状,小高在班级里不去吃饭,因为之前我跟他们讲过,必须人到齐了一起走的。我于是进班询问小高同学情况,他说身体不舒服。边上同学插话说刚上完体育课,跑累了。看着窗外那么多同学在等,我催促小高:“男孩子跑几圈步累什么呀,不吃的话一下午的课你撑不住的。”于是小高略有不情愿地去排队,把队伍送进食堂我便转身上楼吃饭。直到接到这个电话,才想起,原来中午这一出是有原因的。
我赶忙吃完饭,走进教室,先假装在班级里转了一圈检查了一下卫生,走到小高座位边上的时候问了一下他有没有吃饭,他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说没吃,我于是跟他说饿了就找有面包的同学借来垫垫肚子。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上课时,特意关注了小高的情绪,也点了他几次名回答,答得不错我也加以鼓励,一节课观察下来没有什么异常,上课也比较活跃,就是较之平时稍微有点精神不振。
下课之后,回到辦公室,正好数学老师在,询问了一下小高同学的情况,数学老师说今天上课太活跃,不懂装懂,做错不少题目,被她批评了一通,这么一来算是搞清楚了,看来是受打击了。
这事到此为止算是结束了一半,但是小高同学那儿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他谈谈,待到放学,我假装去楼下办公室拿东西,注意着我们班学生放学的情况,看到小高同学走出了教室,赶紧抱着一堆试卷迎过去,装作不经意地叫住了他,询问了一下今天上课的内容,顺便了解了一下他最近的学习情况,问问他有没有觉得哪门课挺难学,小高诚实地跟我说:“是数学。”我装作不知道地跟他讲:“这才开学两个月,一切都来得及,如果碰到不会的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而不要自怨自艾,以为自己学不好,如果有这种情绪,只会越来越学不好,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你也永远会沉浸在这种情绪里,难以自拔。”并且我还跟他说数学老师对他的学习也很关心,今天还特意来找我聊了他的情况,听完这一番话,明显看出来小高原本因紧张而缩着的肩膀放松下来了,头也从低着的状态抬起来看着我了,说完让他早些回家,看着他挺起的背,我想,这事应该是解决了。但是他母亲哭泣无助的声音、小高低落的背影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要说这类小事,其实时常发生,但为何现在如此触动,想来,怕是和晋升为人母有关,对待孩子们除了原来的责任感,眼里更是多了一份母亲的关爱。
三、初心未变!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要经历漫长的学习,接受漫长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庭教育也为他们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学生进入校园这个大环境后,他们在这里学会学习、交流、合作,懂得自信、自立,如何让这个环节顺利衔接,就需要班主任的耐心与细心,所以这条教育路,收获成长的从来不只有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因此,教育不是任何一方各自为政,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同心协力”。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案例;爱的教育
一、初心已变?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看到的这句话,一下子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这句似曾相识的话让我好像看到了那个当初刚站上讲台的懵懂新人,满怀壮志,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拥抱学生,但是一次次,终是遍体鳞伤。深感教育这项工作的繁杂和艰辛,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已经能占据工作日的大部分时间,而班主任更是在这些技术性劳动之外还需要应对更多教育管理上的突发事件,无数次的电话沟通、短信联系,任务相对普通却感觉烦琐、艰巨,渐渐地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从心里溜走。
二、那件小事。
又是一个普通工作日,上完第四课,正吃着饭,接到家长的一个语音聊天,电话中,这位妈妈的语气很着急,仿佛带有哭声。她说儿子小高特地用学校公用电话亭的电话打给她,跟她哭了一通,说数学做不出来,还问妈妈他是不是特别笨,因为小高同学今天电子手表没电,所以才用了公用电话打,她说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挂电话前,她再三叮嘱说小学时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直接找了小高同学谈话,这导致小高同学回家气鼓鼓地跟她说:妈妈,我再也不告诉你学校的事了。为此,她希望我不要直接跟小高说。我应允并许诺待事情了解过后给她回电话,这位妈妈才稍显放心地挂了电话,与此同时我也回想起第四节课下课后的事情:作为班主任,习惯性地去班级催促他们整队吃饭,因为是初一,所以这半个学期的中午排队我每次都会去盯,还没走到班级,就看到一群男生趴在窗户上对着教室里喊,走近了,男生们跟我告状,小高在班级里不去吃饭,因为之前我跟他们讲过,必须人到齐了一起走的。我于是进班询问小高同学情况,他说身体不舒服。边上同学插话说刚上完体育课,跑累了。看着窗外那么多同学在等,我催促小高:“男孩子跑几圈步累什么呀,不吃的话一下午的课你撑不住的。”于是小高略有不情愿地去排队,把队伍送进食堂我便转身上楼吃饭。直到接到这个电话,才想起,原来中午这一出是有原因的。
我赶忙吃完饭,走进教室,先假装在班级里转了一圈检查了一下卫生,走到小高座位边上的时候问了一下他有没有吃饭,他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说没吃,我于是跟他说饿了就找有面包的同学借来垫垫肚子。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上课时,特意关注了小高的情绪,也点了他几次名回答,答得不错我也加以鼓励,一节课观察下来没有什么异常,上课也比较活跃,就是较之平时稍微有点精神不振。
下课之后,回到辦公室,正好数学老师在,询问了一下小高同学的情况,数学老师说今天上课太活跃,不懂装懂,做错不少题目,被她批评了一通,这么一来算是搞清楚了,看来是受打击了。
这事到此为止算是结束了一半,但是小高同学那儿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他谈谈,待到放学,我假装去楼下办公室拿东西,注意着我们班学生放学的情况,看到小高同学走出了教室,赶紧抱着一堆试卷迎过去,装作不经意地叫住了他,询问了一下今天上课的内容,顺便了解了一下他最近的学习情况,问问他有没有觉得哪门课挺难学,小高诚实地跟我说:“是数学。”我装作不知道地跟他讲:“这才开学两个月,一切都来得及,如果碰到不会的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而不要自怨自艾,以为自己学不好,如果有这种情绪,只会越来越学不好,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你也永远会沉浸在这种情绪里,难以自拔。”并且我还跟他说数学老师对他的学习也很关心,今天还特意来找我聊了他的情况,听完这一番话,明显看出来小高原本因紧张而缩着的肩膀放松下来了,头也从低着的状态抬起来看着我了,说完让他早些回家,看着他挺起的背,我想,这事应该是解决了。但是他母亲哭泣无助的声音、小高低落的背影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要说这类小事,其实时常发生,但为何现在如此触动,想来,怕是和晋升为人母有关,对待孩子们除了原来的责任感,眼里更是多了一份母亲的关爱。
三、初心未变!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要经历漫长的学习,接受漫长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庭教育也为他们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学生进入校园这个大环境后,他们在这里学会学习、交流、合作,懂得自信、自立,如何让这个环节顺利衔接,就需要班主任的耐心与细心,所以这条教育路,收获成长的从来不只有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因此,教育不是任何一方各自为政,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