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文课。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堂语文课激情四射。
【关键词】激情;魅力;兴趣;和谐课堂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个观点的提出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从过去的“灌输式”向富有激情,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转变。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一堂语文课充满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创设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与课本产生共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妙语创设
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教师不需要在课前进行太繁琐的准备即可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一段简单的语言叙述,也可以是一个讲述一个故事,教师以充实的感情、形象的语言、动作感染学生,达到设境创情。
2、多媒体运用创设
这种方法教师要在课前做一定的准备,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往往要比第一种方法所起效果要强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象或声音导入,以使学生快速的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班级里能够亲眼看见过草原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多,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草原的录象再配上有关草原的歌曲,比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使学生初步领略到草原风光,从而激发学生随着作者、随着教师一起去草原感受一番。
3、用游戏、趣味体育等形式创设情境
一堂语文上下来,学生总是死板地坐在那儿,腰板挺着直直的,头抬的高高的,那不是在上课,是在训练士兵。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设计一些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游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动起来的,学习的兴趣也就来了,有了学习兴趣,课堂自然就充满了活力。例如,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给拼音找朋友”,“我说你做”等游戏方式开展教学。
当然,语文课上游戏的设计一定要与本堂课教学目标相吻合,不能为了让学生能够动起来,而去在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设置游戏环节,从而忽略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二、展示个人魅力,带动整个课堂
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
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该用自己教师应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略带夸张的手势、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放下架子,构建和谐课堂
自由能使人的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安全。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前就放下教师的架子,课前几分钟的交流,如果恰到好处,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还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这一点,许多教师已经能够做到。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放下架子,充分的发扬民主,能够虚心的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而不是一味的否定的观点,只去追求唯一的答案。
四、调动感官,引导参与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向课堂要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动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激情四射。
五、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去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洞察明白世事,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同时,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其健康、丰富的生活爱好,从中陶冶情趣、情操,于愉悦中开拓视野,振奋精神。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学习之中,并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更高、更活跃,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自己组织活动,相声、小品、辩论会、课本剧等,形式多样,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完善,增加一些剧本中没有的情节,然后进行排练小话剧。
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激情四射,我们的教师就要把目光多关注在学生身上,我们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心真真正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只要我们创造性的去挖掘课堂资源,就会深深地陶醉在这些美丽的创造之花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会因此激情四射。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激情;魅力;兴趣;和谐课堂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个观点的提出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从过去的“灌输式”向富有激情,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转变。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一堂语文课充满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创设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与课本产生共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妙语创设
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教师不需要在课前进行太繁琐的准备即可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一段简单的语言叙述,也可以是一个讲述一个故事,教师以充实的感情、形象的语言、动作感染学生,达到设境创情。
2、多媒体运用创设
这种方法教师要在课前做一定的准备,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往往要比第一种方法所起效果要强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象或声音导入,以使学生快速的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班级里能够亲眼看见过草原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多,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草原的录象再配上有关草原的歌曲,比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使学生初步领略到草原风光,从而激发学生随着作者、随着教师一起去草原感受一番。
3、用游戏、趣味体育等形式创设情境
一堂语文上下来,学生总是死板地坐在那儿,腰板挺着直直的,头抬的高高的,那不是在上课,是在训练士兵。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设计一些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游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动起来的,学习的兴趣也就来了,有了学习兴趣,课堂自然就充满了活力。例如,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给拼音找朋友”,“我说你做”等游戏方式开展教学。
当然,语文课上游戏的设计一定要与本堂课教学目标相吻合,不能为了让学生能够动起来,而去在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设置游戏环节,从而忽略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二、展示个人魅力,带动整个课堂
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
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该用自己教师应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略带夸张的手势、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放下架子,构建和谐课堂
自由能使人的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安全。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前就放下教师的架子,课前几分钟的交流,如果恰到好处,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还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这一点,许多教师已经能够做到。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放下架子,充分的发扬民主,能够虚心的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而不是一味的否定的观点,只去追求唯一的答案。
四、调动感官,引导参与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向课堂要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动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激情四射。
五、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去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洞察明白世事,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同时,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其健康、丰富的生活爱好,从中陶冶情趣、情操,于愉悦中开拓视野,振奋精神。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学习之中,并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更高、更活跃,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自己组织活动,相声、小品、辩论会、课本剧等,形式多样,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完善,增加一些剧本中没有的情节,然后进行排练小话剧。
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激情四射,我们的教师就要把目光多关注在学生身上,我们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心真真正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只要我们创造性的去挖掘课堂资源,就会深深地陶醉在这些美丽的创造之花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会因此激情四射。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