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学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不仅削弱了学生自主思索、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很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互助习惯;教材;生活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虽说中考没有高考重要,但学生只有通过了中考才能进行高考,中考过不了,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初中时就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门课程,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学生的才能都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把成绩提高上去。
一、明确目标和重点
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这门学科,觉得很陌生,甚至迷茫,因此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基本内容,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初中是学生叛逆的高发时期,这时候的学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不喜欢学习。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教师要在一开始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地理。学好一门课的前提是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和学生一样明确本学期的目标和重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把教学内容变得简洁是很容易的,但对于新教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新教师要尽量精简自己的语言。在上课的时候,课上做的题就一定要在课上让学生完成,不要拖到下课以后做,尽量让学生集体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把时间花在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上,明确学习重点。
二、创造情景和体验
地理虽说属于文科,但很多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初中生不分文理,很多学生无法搞明白地理这门课。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让学生不偏科。虽说地理知识很抽象,但总会有方法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体验到地理的乐趣。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在地理课上教师一直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一味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避而远之,从而对地理产生厌恶。虽说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辅助者,是协助学生学习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要把课堂都交给学生。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引下学习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他们会把自己所有的想法扩大,甚至会想到与地理知识无关的内容,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因此在地理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与体验。教师要多设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情景,毕竟地理就是一门与生活有关的科目,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互助习惯
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无法感受到有兄弟姐妹的乐趣,很容易养成孤僻的坏习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分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学生平常的时候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可以对教师留下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推举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让组长带领着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方便他们以后的学习。
其实教师不只是可以交给学生预习作业,现在的初中生动手能力很强,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研究,每个小组轮流一次,毕竟他们以后都是要面对这些问题的,而且问题会更难。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多练习,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成长,密切彼此之间的联系。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很容易养成非常不好的习惯。组建小组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拉进他们彼此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同学沟通,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好地度过叛逆期。
四、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发生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学生并不知道它们,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时,可通过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启发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还有没有其他学说能解释海陆分布的现状?你们是不是能创造一个新的学说来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
五、深入生活与拓展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直教授课本知识,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扩充,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无聊,会觉得地理是一门枯燥的科目,从而失去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进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来源于生活,讲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师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把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与记忆程度。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的以后做打算,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
教师要在拓展其他知识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进行拓展,让学生不会因为拓展内容太难而放弃对地理的学习,也不会因为内容太简单而觉得地理非常容易,进而不学地理。而且拓展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
六、结束语
初中地理的难度虽说处于中等阶段,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把它搞明白。教師要能够认真地教授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对学生有信心,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总而言之,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学生肯努力,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开启新的章程。
【参考文献】
[1]杨德芳.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咨询,2011(08):89-90.
[2]李玉红.就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初探——以旅游专业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1(02):10-13.
[3]祖晓杰.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5(01):239.
[4]邹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11):23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互助习惯;教材;生活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虽说中考没有高考重要,但学生只有通过了中考才能进行高考,中考过不了,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初中时就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门课程,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学生的才能都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把成绩提高上去。
一、明确目标和重点
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这门学科,觉得很陌生,甚至迷茫,因此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基本内容,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初中是学生叛逆的高发时期,这时候的学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不喜欢学习。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教师要在一开始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地理。学好一门课的前提是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和学生一样明确本学期的目标和重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把教学内容变得简洁是很容易的,但对于新教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新教师要尽量精简自己的语言。在上课的时候,课上做的题就一定要在课上让学生完成,不要拖到下课以后做,尽量让学生集体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把时间花在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上,明确学习重点。
二、创造情景和体验
地理虽说属于文科,但很多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初中生不分文理,很多学生无法搞明白地理这门课。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让学生不偏科。虽说地理知识很抽象,但总会有方法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体验到地理的乐趣。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在地理课上教师一直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一味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避而远之,从而对地理产生厌恶。虽说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辅助者,是协助学生学习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要把课堂都交给学生。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引下学习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他们会把自己所有的想法扩大,甚至会想到与地理知识无关的内容,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因此在地理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与体验。教师要多设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情景,毕竟地理就是一门与生活有关的科目,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互助习惯
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无法感受到有兄弟姐妹的乐趣,很容易养成孤僻的坏习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分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学生平常的时候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可以对教师留下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推举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让组长带领着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方便他们以后的学习。
其实教师不只是可以交给学生预习作业,现在的初中生动手能力很强,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研究,每个小组轮流一次,毕竟他们以后都是要面对这些问题的,而且问题会更难。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多练习,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成长,密切彼此之间的联系。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很容易养成非常不好的习惯。组建小组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拉进他们彼此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同学沟通,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好地度过叛逆期。
四、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发生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学生并不知道它们,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在教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时,可通过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启发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还有没有其他学说能解释海陆分布的现状?你们是不是能创造一个新的学说来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
五、深入生活与拓展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直教授课本知识,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扩充,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无聊,会觉得地理是一门枯燥的科目,从而失去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进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来源于生活,讲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师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把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与记忆程度。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的以后做打算,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
教师要在拓展其他知识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进行拓展,让学生不会因为拓展内容太难而放弃对地理的学习,也不会因为内容太简单而觉得地理非常容易,进而不学地理。而且拓展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
六、结束语
初中地理的难度虽说处于中等阶段,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把它搞明白。教師要能够认真地教授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对学生有信心,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总而言之,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学生肯努力,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开启新的章程。
【参考文献】
[1]杨德芳.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咨询,2011(08):89-90.
[2]李玉红.就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初探——以旅游专业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1(02):10-13.
[3]祖晓杰.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5(01):239.
[4]邹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