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艺术观照下的新翻《杨柳枝》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他的诗独抒性灵,构思巧妙,音律和谐,以富于音乐美见长。一首只有48字的《沙扬那拉》让人乐吟不疲,该诗究竟艺术魅力何在,本文拟将从传统的言语艺术、内在结构与行为艺术三方面去解读该诗的多重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沙扬那拉》;古典诗词;多重艺术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曾就读于国内外六所大学。1921年留学剑桥大学时开始写新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和《云游》四本诗集。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徐志摩短暂的人生之旅却留下了多如繁星的诗作,最让人乐吟不疲的是《沙扬那拉》。该诗究竟有何卓越的艺术魅力呢?本文拟将从传统的言语艺术、内在结构与行为艺术三方面去解读。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别林斯基说:“朴实的语言不是诗歌的独一无二的确实标志。但是,精确的语法却永远是缺乏诗意的可靠标志。可以算作语言优点的,只有正确、简洁、流畅,这纵然是一个最庸碌的庸才,也可以从按部就班的艰苦的锤炼中取得的。”[1]诗人徐志摩在创作《沙扬那拉》时,也没有老老实实地恪守那种僵化的、刻板的语法规范,而是用“甜蜜”来修饰“忧愁”;以超出常规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诗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的发现、感受和理解。这样的例子在中外诗歌史上,是不胜枚举的。如江淹《恨赋》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其中的“危涕”和“坠心”,本应是“坠涕”和“危心”;[2]杜甫《秋兴之人》有联云;“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悟栖老凤凰枝”,则当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唔枝。”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夫今日所以不敢议江淹、杜甫者,以其名高也。若初学作文之人,造语与江、杜同,必斥之为文理不通矣。”徐诗《沙扬那拉》如是。
  伊格尔顿说:“文学作品就是不断地产生期待和打破期待。它是规律与任意,标准与偏离,陈腐形式与戏剧的生疏化(陌生化)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在古诗词中有典范的例子。如冯延巳在其《蝶恋花》中有云;“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年年见青芜杨柳,辄动愁思,痴情冥苦索不得,转而相稽。痴立小桥,直至月上平林,伤者之因,迄竟不知。此词写痴情人为春恨所苦,而行文转折颇多,直如阳关三叠、武夷九曲。但愁因始终不述,读者的期待不断地产生和破坏,痛终不解。《沙扬那拉》也如此。它不断地产生并打破读者的期待,如是三次,尽管诗歌篇幅很短,这种技巧的表现仍显得游刃有余。
  作者用“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对那女郎的无限温柔、娇羞的想象中。这是一叠。当我们极力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去捕捉那女郎的微妙而细腻的形象时,却发现这对于自己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艰难。我们只能捕捉到一个模糊朦胧而又真切可感的形象,于是心理产生急切地要在作品中去印证、明晰自己的想象中的女郎形象的强烈愿望,以减缓自己的期待的期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于是作品催促我们继续读下去,但是作者并非步步相连,他用“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打破了我们的期待,与我们的“前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差异。并用之与下句“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构置了另一个意境,一个临别的场合。这是二折。
  在这一意境的构筑中,诗人用了一个“用甜蜜的忧愁”,以超出常规的言语形式,将我们思维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我们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求这被扭曲的言语的内在涵义。当我们自己有了某种意念时,就禁不住要在诗歌文本中去印证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但是我们又扑了一个空。诗人却荡开笔墨,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沙扬那拉”这是三折。并且诗人就此收束全文,读者焦虑的痛苦最终没有解脱。诗人就是在这“不断地产生期待和打破期待”中,将我们的想象力驾驭到了收发自如的地步;纵放之如无羁的骐骥,奔腾于千里之外;收束之如百川灌河,万泾归深入海。
其他文献
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西方文论家曾说:“一件虚构的事能表达普遍的真理。”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凝结成的《红楼梦》刻画了封建末世贵族阶级的人生悲剧,取材自元稹《莺莺传》的传奇《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悲剧结局,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期许。  司马长风先生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围城》“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虽然
期刊
摘要:《钱神论》是西晋元康后期鲁褒在社会腐朽,纲纪大坏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在赋中,作者对当时腐朽社会的从各个方面揭示了金钱的起源和特点,金钱的重要作用,以及金钱那巨大的力量。借以对当时以金钱为尊的社会风气给以揭露和批判。  关键词:鲁褒;金钱;社会;《钱神论》  鲁褒,是西晋时期的隐士,《晋书·鲁褒传》记载曰:“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
期刊
摘要:《浮士德》是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诗剧,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讲述一个资产阶级因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断追求的过程。该部诗剧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碰撞的结果,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  关键词:浮士德;梅菲斯特;玛格丽特;悲剧  一、总体介绍  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丁的《神曲》和《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作欧洲的“四
期刊
摘要: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的众多作品都备受关注,如《我的安东妮亚》,人关注作品的拓荒主题、生态主题,和文化冲突、女性主题或是女性生态主义等,但是从成长小说视角来研究这部作品的并不多。本文将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研读该作品。  关键词:成长;引路人;同行者;爱情和婚姻  成长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文学界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常想要表达的主题。成长小说关注的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中女主人公悦子作为一名母亲在面对丧子之痛时的沉默,认为悦子的沉默是因对母亲身份的焦虑和所受历史创伤的难以言表。  关键词:丧子之痛;沉默;身份焦虑;历史创伤  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远山淡影》(1982)讲述了主人公悦子在移居英国多年后在次女妮基来访的五日里断断续续回忆起自己早年在日本长崎的生活以及当时的朋友佐知子和她孩子的故事。大女儿敬子的自杀给悦子带来了挥之不去
期刊
摘要:新世纪以来,商业化的繁荣带来了大众文化的兴起,逐渐衍生成当代社会以新媒体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在作家们纷纷考虑如何能与影视环境接轨,刘震云作为“触电”比较早的作家,其作品被搬上荧幕并获得强烈的反响。本文主要分析刘震云影视化小说具有的特征,可以看出刘震云是如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的。  关键词:刘震云;影视化;影视技巧  一、叙事的视听化——小说的画面感  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要素,电影同小说一样
期刊
摘要:许鞍华作为女性电影导演,在其电影中也更多的关注女性,关注生活中的平淡细节。始终坚持小众文艺电影的创作方向。本文选择她四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影来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多数关注小人物的普通生活的特点,及电影中对于传统女性角色的细腻刻画。  关键词:许鞍华;女性;真诚;生活化  一、从清水百合到娇艳玫瑰:女性导演创作的优势  当代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女性电影导演,创作的特点大多都集中在表达
期刊
“婚姻是一座围城,困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看的时候感慨万千,可一提笔,又不知该如何下笔。刚巧看这本书时,我正在重看张爱玲的《半生缘》,突然发觉两书有许多共通之处。《围城》中的方鸿渐,爱上了聪明林秀唐晓芙,却由于各种误会变数无法在一起。而后他又喜欢上同事孙柔嘉。当然,这时的喜欢也许永远都无法超越之前的爱,但无论如何,进入了婚姻的围城后,原本就无几的温存也消耗殆尽,见证了当初的乖巧姑
期刊
说实话,作为一名“爱国人士”,我一直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反日情结,但是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情书》以它空灵唯美、清新纯净的风格,深深打动了我。  这本书讲述了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地收到了同名同姓的回信,通过两个女子深情的书信,缓缓显露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暗恋,真相大白后,过往与如今的爱盘旋交织,美到无言。  作为男藤井树的未婚妻,渡边博子这样对女藤井树评价她已故的爱人:
期刊
初读《檀香刑》时还小,带着颗猎奇的心战战兢兢地读完,为此失眠了数夜。之前一直认为最邪恶的酷刑莫过于将人活埋至颈,剖开头皮,皮肉间注入水银,曝于太阳下,受刑人难耐奇痒,最终从自己的皮中跳出——这回又多了个檀香刑。近年又读了数遍,其华丽的结构,浓郁斑斓的语言,鲜活饱满的人物,所描绘那段磅礴苍凉的历史,都令人赞叹。但最令人着迷的,是它所蕴含的残酷之美。  “残酷”在莫言的作品中是一以贯之的,《生死疲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