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特种部队的作战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点。首先,特战队员们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精英,因此作战小组不需要很多人,这样作战灵活性更强,队员之间的配合可以更默契,特种部队也更易于机动。其次,特种部队的攻击行动具有很强的突然性,往往能够在引发大规模战斗前就达成作战目的。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战例要数以色列特种部队在乌干达实施的人质营救行动了。在1976年7月4日晚上,以色列特种部队乘飞机千里奔袭恩德培机场,营救出了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客机上的近百名人质。营救行动仅仅持续了35分钟左右,共有20名乌干达士兵和7名恐怖分子被打死,另有1名人质死亡。58分钟之后,营救队员和被解救的人质安全返航。“出其不意”这一特战精髓成为此次行动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也不是每一次特种作战行动都是这么可圈可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特种作战就很失败。为了推翻总理莫里斯·毕肖普为首的“亲共产主义”政权,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10月批准了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计划。但行动一开始的特种作战进行得并不顺利,有几名“海豹”突击队员在秘密潜入的过程中居然淹死在了海里。此外,由于事先的情报分析工作不足,突击队员上岸后立即陷入了困境,无法完成任务。
此外,1985年法国特工炸沉停泊在新西兰奥克兰港的绿色和平组织旗舰“彩虹勇士”号的行动,也可以算作反面教材。尽管炸沉行动的本身非常顺利,但实施行动的特工被新西兰警方发现并拘捕,使当时的密特朗政府在外交上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英国特种空勤团(SAS)大概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老牌特种部队之一了。该部队成立于1941年,主要的作战使命是情报搜集和敌后破坏。现在该部队下辖3个作战团:第22空勤团是主要的战斗部队,第21和23空勤团则属于后备部队。SAS在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4人一组,配备1辆“陆虎”越野车,由部署在莱纳姆基地的C-130运输机空投至作战地区。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SAS一直在伊拉克战线后方行动,用“米兰”反坦克导弹摧毁了大量“飞毛腿”导弹发射架,为联军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作用。时任英军总指挥的彼得·狄·勒·比利耶尔爵士在战后写了一本名为(风暴指挥官)的战地传记,按照该书的描述,SAS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惊险万分,只能用传奇来形容。该书一上市就造成了轰动。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特种部队正在不断蜕变,变为一种经常使用的常规作战力量。事实上,特种部队在某些情况下已经被滥用,成为了做秀的工具。有人曾经用刻毒的语言形容说:“无论他们何时行动,CNN总会提前一步到达行动地点,以拍摄特种部队到达的镜头。”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特种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
特种作战飞机
出于反恐作战的需要,特战队员经常要深入敌后,执行高风险的侦察、作战和人质营救等任务。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性能先进、适合特种作战的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就成为了特战队员们不可或缺的装备。
在世界特战史上不乏成功使用飞机的经典战例,如前苏联SPETsNAZ特种部队1968年夺取布拉格机场、1979年夺取喀布尔机场的行动就相当精彩。后来在车臣战争中也能看到该部队使用重型武器和“米-24”、“米-8/17”攻击直升机的作战身影。美国1980年营救驻德黑兰大使馆52名美国人质的“鹰爪行动”遭到了惨痛失败。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失败成了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改革的契机。该司令部整合了对四大军种特战部队的指挥权,从而显著提高了装备的使用效率。如美国空军特:战部队也能够使用海军的HH-60H直升机。
直升机
现在美国海军共有大约24架HH60H,担负运送“海豹”突击队的工作。由于HH-60H将于2013年退役,因此海军计划购买48架贝尔和波音联合研制的MV-22倾转翼飞机,用于执行人员运输、后勤支援和特种作战等任务。美特战司令部也将购买50架CV-22以替换服役多年的MH-53,用于处置突发事件、撤侨、远程及海上特种作战等行动。预计CV-22将手2009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空军特战部队大规模使用MH-60G和MH-53J直升机,执行战场侦察和人员营救等工作。其中MH-53J的战场侦察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曾在战争初期协助AH-64“阿帕奇”一举摧毁伊拉克防空雷达站。9.9吨级的双发HH-60G安装了1具伸缩式的空中加油探管,还换装了可折叠的旋翼以便于空运。最近该机还安装了1挺比利时赫斯塔尔公司的GAU-18型12.7毫米单管机枪,与7.62毫米机枪区区80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新机枪的有效射程达到了1500米。当前共有64架HH-60G在美国空军服役。
不过HH-60G虽好,也不可能一直服役下去,替代它的将是下一代“人员营救飞行器”(PRV)。PRV的候选机型主要有: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奥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联合研制的10.6吨重的NH90;西科斯基公司的12.8吨重的H-9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15吨重的US101,该机其实是欧洲EH101的美国仿制型。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欧洲EADS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两家将联合参与下一代PRV的竞标,据推测可能会以NH90为基础研制一种新型直升机。
MH-53J是一种自重20.9吨的双发直升机,最多能運送3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该机安装有3挺7.62毫米机枪、空中加油探管、地形跟踪/规避雷达、前视红外传感器和惯性+GPS导航系统。MH-53M的机载设备和各项性能指标与J型基本相同,但换装了更先进的交互式航电系统和多用途战术终端系统,使机组人员能全面掌握整个战场的情况。上述两型MH-53主要用于特战部队的人员运输和支援保障,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共有13架MH-53J和25架MH-53M。
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麾下一支重要的航空力量。该团装备麦道AH/MH-6轻型武装直升机、西科斯基MH-60及波音MH-47运输直升机。AH/MH-6M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15吨,其中AH-6M武装型装备有2挺7.62毫米口径速射机枪,还能够携带14枚“九头蛇70”火箭。该机体积较小、重量较轻,被称为“小鸟”,可以很方便地空运。C-141能运载6架“小鸟”、C-130能运载3架,当前大约有50架“小鸟”在该团服役。
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还装备了大约23架MH-60K和37架MH-60L。其中MH-60L为武装型,配备的武器包括40毫米榴弹发射器、30毫米链式机关炮 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上述两型直升机将按照MH-60M的标准加以改进,包括换装新型复合材料桨叶、更换航电系统、安装玻璃座艙以及更换新型发动机等。预计美国陆军还将再购买36架MH-60。
该航空团装备的MH-47大型运输直升机包括11架MH-47D和23架MH-47E,后者安装了加油探管用于空中加油。最终这两种机型都将被升级到MH-47G的标准,包括更换玻璃座舱、新型发动机和航电系统,以及提高运输能力。
1991年海湾战争中,暴露出了盟国空军对于美国战场侦察与搜救装备的巨大依赖性。战争结束后,许多国家竞相建立战场侦察与搜救系统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其中,沙特空军从欧洲直升机公司购买了12架装有空中加油探管的9.3吨级AS532直升机,法国空军也购买了4架EC725用于执行战术侦察和人员搜救任务。EC725于2000年11月30日完成了首次试飞,2004年9月首机交付使用。挪威计划购买若干架特殊任务型NH90直升机,该机将安装空中加油探管和Link 16数据链系统,并配备空空导弹。
与空重高达24.51吨的CH-47E相比,只有15吨重的EHl01显然只能算轻量级选手。不过,该机的性能却并不逊色一装的。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使用了AC-130H,其中有1架被地面炮火击毁。1995年,在换装了更加先进的探测设备和武器装备之后,AC-130U出现在了世人面前,首次参战是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AC-130U保留了AC-130H的105毫米M-102机炮和40毫米L-60机炮,并将后者的双管20毫米M-61格林机炮更换为单管25毫米GAU-12/U型机炮,以增加火力覆盖范围。此外,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还在为AC-130U研制轻型的激光制导“毒蛇攻击”导弹。波音公司也计划为AC-130加装机载战术激光系统。该机的探测设备由APQ-180雷达、AAQ-17红外探测器以及ASQ-145微光夜视电视组成。
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现有8架AC-130H和13架AC-130U,除此之外波音公司正在将4架C-130H改装为AC-130U。由于自卫能力较弱,AC-130通常只适用于低强度冲突环境中。这种情况将在2015年得以改观,届时新一代生存力更强的“AC-X”炮火支援飞机将开始服役。
美国空军目前有22架性能先进的MC-130H特种作战飞机服役,还有更多的C-130H正在改装至MC-130H标准。MC-130最初的使命,仅仅是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人员运输和炮火支援服务;但是后来,一部分MC-130被改装为力口油机为特战部队的直升机提供空中加油服务,另外一些则被改装为心理战飞机。在“沙漠风暴”行动中,MC-130E共投下了11枚6.8吨重的BLU-82/B型高效能燃料空能够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旋翼可折叠。英国空军也装备了22架EH101型HC3中型支援直升机,该机是英国空军第一型安装空中加油探管的直升机。
固定翼飞机
美军特种部队所使用的固定翼飞机,基本上都是在C-130运输机的基础上改气炸弹。上述两型飞机均安装了地形跟踪/规避雷达,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依然能够在250英尺的低空飞行。
在2002年有报道称,美国空军特战司令部计划与美国陆军联手打造一支全新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为此要再购买54架MC-130,以弥补空中加油能力的不足。在对候选机型进行评估之后,空军很可能购买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KC-130J的改进型。
MC-130P“战斗之影”主要用来为特战部队的直升机提供空中加油,通常在夜间较安全的时候执行任务。该机还承担空投传单、运送特种部队和武器装备的使命。目前美国空军特战司令部共拥有28架MC-130P。
HC-130PIN是美国空军唯一一种固定翼战场搜索与人员救援专用飞机,当前的主要使命是为救援直升机提供空中加油以扩大其任务执行范围,还承担空投救援小组、水面和陆地侦察、空投车辆和救援小艇等任务。HC-130P/N在机头上部装有一具空中受油装置,个别飞机还安装有救援用的吊索和吊篮。与其他同门师兄弟一样,该机通常也是在夜间执行任务,机组人员均配备有夜视眼镜等夜战装备。
在特种作战行动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EC-130的影子。在该机的众多型号中,EC-130E最引人注目,有“机载战场指挥与控制中心”型和专用于心理战的特种作战型。后者安装有大功率的无线电和电视信号发射装置,用来进行对敌宣传和心理战,迄今只有宾夕法尼亚州国民警卫队装备该型飞机。美国空军订购了5架该机的改进型——新一代心理战专用型EC-130J,该机已经于2003年11月4日完成了处女航,首机于2004年9月10日交付空军正式服役。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宣布,它将再购买数架EC-130J,安装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大型飞机红外对抗系统”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综合作战系统。EC-130还有一种大型电子干扰机——EC-130H“罗盘呼叫”,该机隶属于空军作战司令部,主要承担电子战和干扰敌方通信系统、扰乱敌方指挥和控制等使命。
无人系统
毫无疑问,在特种作战行动中,无人驾驶侦察机的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美国AeroVironment公司研制出了FQM-151“指针”微型无人侦察机,该机全重仅有3.75千克。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已经购买了60套该系统,每套包括2架FQM-151无人机。军方还与该公司签订了购买80架“大乌鸦”微型无人机的合同,该无人机体积更加小巧,重量仅有1.7千克,已于2001年完成了首飞。此外,海军陆战队也向该公司订购了一批空重只有2.25千克的“龙眼”无人侦察机,并且计划在今后5年内陆续购买1026架该型无人机。作为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了“哨鹰”新型无人机,该机经历过阿富汗战火的洗礼,表现出色。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购买了2架由波音公司研制的“独行侠”无人驾驶直升机和一架无人驾驶型MH-6“小鸟”直升机。
在后勤支援领域,各国军队对于无人驾驶精确投送系统的需求日渐增长,为此,美国AeroVironment公司研制出名为“鹰眼”的“无人驾驶后勤物资空投载具”(ULAV)。这是一种采用机翼前后布置方式的无人驾驶滑翔机,即将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与AeroVironment公司的解决方案不同,加拿大MMIST公司另辟蹊径,研制出了一种采用GPS制导的伞降物资投送系统——“夏尔巴人”。2004年8月在伊拉克,美国海军陆战队 预备役部队的一架KC-130T成功地使用该系统向战区空投了一批食品和补给品,这也是该系统的第一次实战测试。MMIST公司还以该伞降物资投送系统为基础研制出军用改进型,并将其命名为CQ-10A“雪雁”。“雪雁”系统包括有效载荷270千克的物资储运箱、1台Rotax914型活塞发动机、GPS导航和控制系统以及一个矩形降落伞。该系统既能够由运输机空投,也能够由经过改装的“悍马”车发射使用。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已经订购了36套“鹰眼”空投载具,计划配备给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使用。
AtairAerospace公司的“缟玛瑙”(Onyx)也是一种模块化伞降物资投送系统,它采用GPS+惯性制导,可重复使用,能够投送重量34~1000千克不等的各种物资。由于该系统的使用高度高达35000英尺,因此使用了2具降落伞——1具椭圆形的高强度减速伞和1具末段无制导主伞,既能够保证该系统的高速性、又能够实现软着陆。在试验中该系统的落点精度非常令人满意,100次降落的落点误差均小于50米。由于安装有一台自适应自动驾驶仪,因此该系统对于有效载荷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要求并不严格,这就大大拓展了它的使用范围。为了避免大量“缟玛瑙”伞降系统同时投送造成碰撞,Atair公司还为其专门设计了一套防撞控制软件。
轮式装甲越野车
特种作战部队通常执行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因此更加倾向于使用重型装甲车辆;但是由于在后勤支援和空投重量方面的限制,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不过,如果执行的是人员营救之类对机动性要求比较高的任务,那么轻型装甲车辆也就足以胜任了。
特战部队经常需要执行一些对车辆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要求较高的任务。高性能4轮驱动越野车不但性能优异而且很容易加装武器系统,是一种理想的特种作战车辆。它在安装了简易的防弹网或防弹栅栏之后,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特种作战需要,有许多专业公司能够提供安装装甲的改装服务。如丰田公司的“陆地巡洋舰”越野车,在实施特种改装后,不但作战性能得到保证,价格也很便宜,便于大量装备。在阿富汗的美军特种部队就大量装备了丰田Tacoma四驱越野皮卡,用于执行日常巡逻任务。英国里卡多公司也以福特F-350为基础研制了一种装甲越野车,爱尔兰国防军已经购买了该车。
作为德国军火巨头,莱茵金属公司在装甲越野车研制方面自然不甘示弱,最近也推出了一款名为“轻型步兵战车”的四驱装甲越野车。该车以奔驰公司G-Wagon越野车为基础,后车厢加装装甲板,改装成为一个加固炮位;同时安装了防倾杆用于在崎岖的环境下保持车体平衡;还换装了更加专业的野外辅助设备,如自救绞盘和防撞保险杠等。该车已经配发给驻阿富汗的德国国防军使用。
法国研制了VBL全覆甲式轻型轮式装甲越野车。该车的车身由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公司研制,采用了焊接装甲,整车的总装由潘哈德公司完成。该车的防护能力相当出色,许多国家选择它作为本国特种部队的坐骑。该车还能安装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作战能力非常惊人。潘哈德VBL的驱动装置由法国标致公司生产,与莱茵金属公司的“轻型步兵战车”一样,该车也具备在野战条件下实施维护的能力。对于一辆经常要在野外执行特种任务的军用越野车来说,是否具备战地维护能力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最近潘哈德公司又向外界展示了一种加长型的VBL轻型轮式装甲车——VBR。
法国阿维兰德公司也推出了两种用于特种行动的轻型装甲车辆。其中A3型是以法国标致公司生产的越野车为原型研制的,车体的防护能力达到了2级防弹标准,该型号已经被法国陆军选中,装备了法国第11空降师。A4型轻型装甲车的首次亮相是在2004年7月的欧洲国际陆地和陆空联合防务展上,法国陆军已经选定该车作为“轻型装甲防护车辆”计划的中标者。该车的动力装置为依维柯的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1071千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达到120千米/小时。在防弹能力方面,该车采用了焊接底盘,整体式钢制装甲车身,装甲强度达到2级防护标准,能够为车内成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名鼎鼎的“悍马”。毫无疑问,美国的“悍马”可以说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款越野车了,在近20年的时间里,“悍马”始终追随着世界先进技术的脚步,不断地改进,虽然该车问世已经很长时间了,却依然不落伍。1993年,针对“悍马”在前南斯拉夫战场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世界著名的O′Gara-Hess&Eisenhardt车辆装甲公司开始实施一项“悍马”装甲增强计划,使其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地雷的威胁。4年之后,该公司向美国陆军交付了1000辆M1114“装甲增强型悍马”,现在该公司又开始向用户推销新的M1116“火力增强型悍马”了。
另外,在前年舉行的2004年欧洲国际陆地和陆空联合防务展上,以色列Plasan Sasa公司也推出了一种“悍马”改进型。据该公司官员称,因为近几年来地雷的威力越来越大,所以许多生产厂商都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车辆防护能力,可是这样一来势必增加车辆的使用重量。由于整车重量的限制,增加装甲厚度必将影响车辆的有效载荷能力,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另辟蹊径才行。Plasan Sasa公司的做法是:对整个车辆的内部设备重新进行规划和布置,尽量减少与任务无关的设备数量,并将节省出来的重量用于安装复合装甲等防护装备。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设备优化和增强防护能力的改进之后,“悍马”改进型在外形上与原车基本一致,但是作战能力和防护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拥有高达1.3吨的任务载荷。
并不是所有的作战任务都对车辆的防护能力要求这么高,有些任务就对车辆的防护能力要求较低而机动能力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结构简单的运动型越野车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价格便宜、速度快、越野能力强,车身后部的载物架可以携载武器装备,而且体积小、能够摞在一起,一架中型直升机就能够运载好几辆,便于快速部署。虽然使用汽油发动机是这种车的一个缺憾,但适合这种车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不久将面世,在换装了高功率、低油耗的柴油发动机后,运动型越野车用于特种作战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微光夜视仪
顾名思义,微光夜视仪是通过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亮度增强来实现夜视的。事实上,第一代微光夜视系统的工作方式看起来和扩音器没什么两样:当微弱的光线照射到光电阴极上时,立即被转换为强度不同的电流;在经过了电流放大器的增强之后,电子束被投射到设备后部的荧光屏上,被还原为能够目视识别的图像。这种夜视仪的工作很不稳定,如果增益调得过高,图像就会严重失真。 为了减小失真,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加装了一个“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微通道板”其实就是一个圆盘,上面有许多微小的穿孔作为“通道”。电子束在穿越通道时会撞击到管壁,从而激发出另一个电子,如此循环下去,电子束将被显著增强,在强大的电磁场的作用下轰击荧光粉,从而获得更加清晰和明亮的画面。这样,不但电子束的发射方向更容易控制,而目增益大小也能够精确调整。
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在使用时,尤其是用户加大增益之后,微通道板的表面很快会被杂质污染,从而降低成像水平,使得图像再次出现失真,不过失真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第一代产品。为了降低失真,人们就在微通道板表面涂敷了一层砷化镓薄膜,成为第三代微光夜视仪。它的使用效果和不沾锅表面的特氟隆是一样的:它能够保持微通道板表面的洁净,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它的“不沾”能力也会逐步降低。
第四代微光夜視仪使用了更先进的“无膜微通道板像增强器自动门控电源”技术。“无膜”就是指微通道板没有涂敷砷化镓薄膜,而“自动门控电源”指的则是通过门控电路的高速开关来控制电压强度,从而改善在环境光线过强或有照明的情况下的夜视效果。由于门控电路的开关速度极快,因此第四代微光夜视仪能够用于外界光线强度经常剧烈改变的环境中。使用这种技术,不但图像清晰度获得极大提高,而且能够大大延长微通道板的使用寿命和电池的使用时间。
现在第一代微光夜视仪在体育和狩猎用品商店就能够买到;第二代微光夜视仪也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不过价格要比第一代贵得多,使用者主要是警察局等强力部门;第三代产品仅有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部队大量装备;至于第四代产品,则更是“仅有美国使用”。
红外夜视仪
微光夜视仪是通过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亮度增强来实现夜视的;红外夜视装置的工作原理则不同:就像把手放进水里以辨别热水和冷水一样,它是通过感知物体的温度差异从而建立目标的红外图像来实现夜视的。人眼是靠不同的波长来区分色彩的,因而能够轻易地分辨出多种颜色;但红外传感器却是依靠温度的不同来区分物体的,因此只有明暗的不同而无颜色的区别。比如雪地上的一块黑色区域如果通过红外装置来看的话会是白颜色的,因为它的温度较高,而雪地由于温度较低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
听起来红外夜视仪的工作原理要比微光夜视仪简单多了,但实际上,红外夜视仪的结构远比微光夜视仪复杂。把红外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和普通照片相比较就会发现,上面有许多在普通照片上所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因为这些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是在人眼能够察觉的光谱范围之外的,只有通过特殊的传感器才能识别。也就是说,红外夜视仪能够看到裸眼所看不到的东西,因此有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被诸如车辆头灯之类的光源所干扰而出现眩目的情况。当然,特别强烈的红外光也会使其致盲,不过在通常条件下,红外摄像机能够让使用者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在白天使用,这是微光夜视设备所无法比拟的。以一辆停在远处的汽车为例:如果我们需要判断它在那里停留的时间的话,通过观察汽车排气管的红外强度就能很快得到答案。
红外夜视仪就好比数码相机,机器的性能(尤其是成像质量)主要看两个指标传感器的灵敏度(对比度)和感光元件的密度(分辨率)。其中对比度是指红外夜视仪对微小温度差异的感知能力,如果一台红外夜视仪能够在30℃的环境下分辨出0.1℃的温差,那就相当不错了!
便携式数字设备
加固型计算机
特种作战部队对于军用加固型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强。由于要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工作,因此军用计算机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抗高温、抗震、抗击打、抗干扰等性能,尺寸和重量要比较小,可靠性要很高。此外,由于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不见得有机会为电池充电,因此大容量的计算机电池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1993年成立以来,泰克公司就一直在为美军特种部队生产军用加固型计算机。“紧凑型加固计算机”是一种加固型笔记本电脑,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和散热效率,使用了高强度铝合金作为壳体材料。该机最大的特点是防水性能优良,能够在1米深的水下工作1个小时而无需担心短路。该公司还研制了一系列“紧凑型穿戴式计算机”。
许多公司都以为特种部队生产计算机为荣,甚至以此作为产品性能优异的证据。Itronix公司就曾经很得意地宣称,它研制的GoBook是惟一通过了美国海军MIL-S-901D高强度抗打击测试的笔记本电脑。松下公司也不甘落后,声称其Toughbook加固型笔记本电脑很受特种作战司令部的青睐云云。2004年9月,Smartronix公司从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获得了一份为40台松下CF-34Toughbook提供加固处理的合同,为其加装自行研制的减压降振系统以提高抗震和抗打击能力。
除了购买本国产品之外,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将目光转向海外以寻求适合自己的产品,已经购买了4部英国EDO MBM技术公司研制的LT450Ter-mite系列抗震便携式计算机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输入了特种作战无线电广播系统和战术电视系统的数据,Termite计算机表现得相当出色。
按照美国军队“软硬件通用化计划”,美国特种部队获得了一种结构经过高度强化处理的Tacter-31型军用加固型个人数据终端。它功能强大、性能先进,由以色列塔迪兰通信公司研制。美国军方还选中了DRS技术公司研制的单兵数据终端系统作为Tacter-31的继任者。
人们对于加固型计算机的功能和使用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其性能的提高。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无论是兵棋推演还是制订行动计划,到处都有军用加固计算机的身影。由于软件功能的愈加强大,它们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以军用计算机所使用的高性能可视化专业地形编辑软件SOFviz为例,在它的帮助下,作战人员能够很容易地制订出一套合理的作战计划。
手持数字设备
“个人数字助理”俗称掌上电脑,出于安全性方面的担心,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一向对其敬而远之。不过现在情况有些不同了。有消息称,特战司令部计划为作战部队装备个人数字助理,正在对几种适合野外使用的加固型号进行考察,主要是TDS公司和DRS公司的产品。作为惠·普公司iPAQ的军用改进型,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指挥官数字助理”首先配备了空降兵部队,并且在伊拉克战场上大放异彩,随后很多部队也开始竞相装备。Tallatech公司也为美军研制了一种加固型个人数字助理,该机在极端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稳定工作。
尽管美国军方并不喜欢个人数字助 理,但仍然装备了大量功能相似的设备,如美国陆军远程医疗与先进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战术级战场医疗信息系统”(BMIS-T)。前线部队的军医们可以通过这种手持式电子设备获得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帮助。该设备配有一个容量为128兆的闪存卡,能够事先将需要的信息存储在里面,随机配备的高能电池保证该机能连续工作72小时而不必充电。该机还能够通过外部通信设备,访问美国。陆军综合保健系统和特种部队健康监视库,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和处理。
VoxTec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Phraselater的半加固型手持式同步翻译机。该机安装有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的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专业级的同步语音翻译服务。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对该机很感兴趣,早在2002年就将其配备给驻阿富汗美军进行试验。该机使用非常简单,当使用者说出一句话或者短语之后,翻译机就开始在数据库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外语词组并且读出来。美军在阿富汗街头巡逻时,经常需要与当地人交流以查找藏匿武器的地点。此外,该设备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培训翻译人员。
美国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装备了一种被称为“空中勇士”的数字化作战系统。按计划,美军所有的飞行员都将装备这种可穿戴式计算机系统。此外美国陆军还计划为“夜行猎手”直升机部队研制一种特种作战飞机专用的数字化测绘系统。
大量新产品的涌现也为特种部队实施水下渗透和濒海侦察活动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以色列Oceana公司研制的手持式水下GPS接收装置,能够为特种部队的水下测绘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到2003年底,该公司一共制造了10部这种装置,其中5部交给以色列国防军使用,美国在内的5个北约国家则购买了另外的5部,以对其性能和功效进行评估。在进行格网式测量时,该装置最多能够记录500个坐标点的信息;大功率电池使其能够不间断地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由于防水性能优良,极限工作水深能够达到50米。与之类似的还有英国BAE系统公司的“潜水员濒海侦察电子辅助装置”,该设备重约5千克,安装有一部用于水下测量的电子罗盘,电池工作时间14个小时,已于2003年底装备英国军队。
单兵作战装备
在過去的10年中,随着技术的进步,特种部队的单兵作战装备如军服,枪械、电子设备、伪装用具和防护系统等的性能均有了显著提高,其性能之优异是难以想象的。
特种兵里克·F·切尔尼在他的《特种兵精要IX》一书中,介绍了大量野外生存技能和经验,比如怎样利用空水瓶制作太阳能蒸馏器,如何利用一根铁丝和钉子制作出简易指南针,利用废旧降落伞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以及怎样自制雪地靴等等。不过现在,先进的装备已经能够满足特种兵所有的生存需要,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否则绝大部分特战队员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这些生存技巧。特战队员们有了哪些先进的新装备?
特战靴
保证脚部的温暖、干爽和舒适,是特战靴的基本要求。Gore-Tex材料(能够适应各种恶劣天气,保暖且透气)和伐柏拉姆牌登山靴橡胶底(耐腐蚀,而且在任何地面都能稳稳地抓牢地面)已经成为了绝大部分军靴的标准选择。马塔角公司和贝茨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登山靴生产商,生产有各种用于丛林、山地和沙漠环境的专用野外靴,此外也生产军用野战靴。而波兰的Kupczak公司也是一家专业登山靴的生产商,波兰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和波兰边境巡逻队以及几个外国的特种部队,都选择了该公司的产品。
护目镜
人们通常选择帽子、头盔之类的护具来保护头部,但是有一个部位是头盔难以保护而又极其重要的,那就是眼睛。加拿大陆军曾经做过关于视觉伤害的调查,报告称,大约67%的视力受损者在眼睛受到伤害时未使用任何护眼装置。人们一度认为,战争中眼睛受伤的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伤者总数的1%,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眼部受伤的伤员数量占伤员总数的13%!
鉴于眼部保护的重要性,加拿大军方斥资400万加元用于购买“叶蜂”高抗冲击眼镜。这种防护眼镜重量仅为28.8克,镜片由号称“绝不可能被破坏”的新型高强度聚碳酸酯制成,清晰度可以达到光学镜片级,且镜片两面均涂有抗刮擦的保护涂层,还能有效地屏蔽紫外线的伤害。所谓的“绝不可能被破坏”,指的是该镜片能够承受.12口径步枪在10米外的射击而不会被射穿。
在军用护目镜领域,ESS公司无疑是最具实力的。该公司的“可换元件护目镜”被许多特种部队选为制式装备。在该公司的诸多产品中,Turbo Cam goggle是比较值得关注的一款。该护目镜的最大特点是安装有一台每分钟15000转的双转速风扇。通常在作战时,由于体表和脸部温度的升高,在眼镜的内表面会生成一层水雾,严重影响视线;有了风扇,气流就会从眼镜下部流入、从眼镜上部排出,将雾气带走,从而达到防雾的目的。
翻译工具
在国外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特战队员们经常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不通。通常每一个战斗小队都要配备一名会说当地语言的队员,此外,先进的语言辅助设备也有助手减少沟通不便所造成的误会。
Kwikpoint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名为“可视化语言生存向导”(VLSG)的翻译工具。它其实是一套图标册,上面印有许多分别代表不同含义的图标,还有大量的英文单词、短语以及与之对应的外文注释。在阿富汗、伊拉克、非洲东北部以及其他地区的行动中,该图标册的表现相当惹人注目。其中,特种部队专用型中还包括世界各国的地图和国旗、首府,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图形图标、表示道路状况甚至身体外伤等级的图标等多个分册。
为了设计出能够让人一看就懂的图标,Kwikpoint公司认真征求了语言学家和外交官员的意见。在折叠之后,这些图标仅有人的手掌大小,非常适合于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
“双向口译机”是SRI国际公司研制的一款翻译工具。该机以短语为翻译单位,可以实现英语和其他语种之间的语音翻译。在接收到使用者所说的话之后,机器将会在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库中寻找与之相应的短语,并且通过电子和声器“说”出来。首台口译机可以实现英语和普什图语之间的语音翻译。
单兵携行具
很多公司都生产单兵装备和背包,但只有几家公司的产品能够获得特种部队的青睐,黑鹰生产集团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研制的Gen 4型“单兵战术综合工具套装”是一种符合“单兵轻型模块化携行具系统”标准的模块化系统。它能够将士兵作战所需要的各种装备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战斗人员提供完善的作战帮助。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2年前 开始使用由黑鹰公司开发的“海上携行装具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2件符合MOLLE标准的战术背心;以及可以由使用者自行配置的袋囊和各种附件。
防弹衣
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对防弹衣舒适性的要求,装甲控股公司防弹衣分部研制出了一种性能先进的防弹背心。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材料,该防弹背心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将衣服里面的潮气排出体外,保证身体的干爽。背心表面涂覆一层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新型烯烃物质,能够抵抗诸如化学制剂、汗液和霉菌的侵蚀,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陶瓷防弹片插在背心外面的插槽中,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该公司的Simula分公司还研制了一种名为“小口径武器防护板”的防弹装甲板,有好几种尺寸供用户选择。该装甲板能够有效抵御7.62毫米M-80型子弹、前苏联SVD狙击步枪弹以及5.56毫米M855型穿甲弹的射击。
典型的防弹装甲板中,由聚乙烯纤维制成的装甲板只能提供一般的防弹能力;陶瓷聚乙烯装甲板的防弹能力达到川级水平;而使用复合陶瓷装甲板的芳纶纤维和塑胶材料织物,防弹能力则达到1X级水平。
俄罗斯特种材料研究所也推出了一种名为Modul的防弹背心,能够抵御从.357口径麦格农大威力手枪弹到9毫米口径手枪弹之间的任何子弹的射击。使用者在穿上该防弹背心之后,即使面对AK-47、AK-74的硬质钢芯弹或温彻斯特308型、30-06型穿甲弹的射击,也能够安然脱险。
单兵自卫武器
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允许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随身自卫武器。下面简单地介绍几种性能先进的随身自卫武器。一讲到轻武器,比利时赫斯塔尔公司这个名字是不能不提的。从P90开始,该公司的产品就一直是世界各国特种部队的首选。P90是一款典型的小口径突击步枪,使用专门研制的钢制镀铜小口径机枪弹,子弹尺寸为5.7x28毫米。设计独特的弹仓最多能装50发子弹,有单发点射和全自动射击两种模式,最大射速高达900发/分钟。更可贵的是,该枪十分轻巧,全长仅50厘米,安装一具长21厘米的光学瞄准装置。P90可以拆卸为5大部件,使用非常简单。
德国赫克勒·科赫公司最新研制了安装第二代综合瞄准模块的XM8轻型模块化突击步枪。全枪长度仅有31.75厘米,包括瞄准模块在内的全枪总重不超过3.2千克。该枪既能够使用标准的5.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也可以发射7.62毫米口径的子弹。综合瞄准模块由反射式红点瞄准镜、红外照明灯和红外激光指示器组成。XM8已经出色地通过了美军在亚利桑那州尤马靶场进行的沙漠环境测试,接下来将进行热带环境和极地环境测试。
随着雷明顿公司新型Model 870“模块化战斗霰弹枪”的推出,其他军用霰弹枪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明日黄花。该枪有普通大容量霰弹枪、近身战斗、弹道破坏(用于破门等清障工作)和附加挂载等4种组合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据战场环境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式,而且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完成改装,具有相当强的作战灵活性。该枪枪管均为标准的.12口径霰弹枪管,但是在不同的战斗模式下枪管的长度是不同的:弹道破坏型枪管长25.4厘米,近身战斗型长35.5厘米,而附加挂载型的长度则达到45.7厘米。
狙击装备
狙击手的形象在许多电影里面已经被大大的美化了。实际上这项工作既枯燥无味又非常难熬,有时还会出力不讨好,远不如电影里面描述的那样神气。所幸的是他们还有一支威力巨大的狙击步枪陪伴着自己。
赫斯塔尔公司正在研制改进型OM.50口径“复仇女神”远程高精度狙击枪。该枪是一种采用模块化结构、手动枪栓设计的单发射击大口径狙击步枪,使用12.7×99毫米狙击步枪弹,全枪总重略大于12千克。
以色列埃比特系统公司带来了一款设计独特的狙击手辅助系统——“狙击手协同作战系统”。它安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集指挥、控制与通信能力干一身,是一个双向交互式通信系统。它通过狙击手所用的昼夜观瞄设备获得目标信息,然后将射手瞄准镜中看到的视频图像发送到控制中心,指挥官则利用膝上电脑同时向4个狙击阵位发出射击指令。在该系统的帮助下,系统内的任何用户——司令部、指挥官和狙击手——都可以分享其他用户的信息,也可以向别人发送信息,从而在系统内部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
如何對付躲藏在墙后面的敌人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现在这个难题即将得到解决。基于城市作战的需要,装甲控股公司正在生产一种能够发现墙后面敌人的穿墙透视雷达。无独有偶,以色列CornerShot公司也研制出一种“拐弯枪”并投入市场。该枪能够有效对付躲藏在墙角后面的敌人,同时保证使用者自身的安全。
当然,也不是每一次特种作战行动都是这么可圈可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特种作战就很失败。为了推翻总理莫里斯·毕肖普为首的“亲共产主义”政权,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10月批准了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计划。但行动一开始的特种作战进行得并不顺利,有几名“海豹”突击队员在秘密潜入的过程中居然淹死在了海里。此外,由于事先的情报分析工作不足,突击队员上岸后立即陷入了困境,无法完成任务。
此外,1985年法国特工炸沉停泊在新西兰奥克兰港的绿色和平组织旗舰“彩虹勇士”号的行动,也可以算作反面教材。尽管炸沉行动的本身非常顺利,但实施行动的特工被新西兰警方发现并拘捕,使当时的密特朗政府在外交上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英国特种空勤团(SAS)大概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老牌特种部队之一了。该部队成立于1941年,主要的作战使命是情报搜集和敌后破坏。现在该部队下辖3个作战团:第22空勤团是主要的战斗部队,第21和23空勤团则属于后备部队。SAS在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4人一组,配备1辆“陆虎”越野车,由部署在莱纳姆基地的C-130运输机空投至作战地区。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SAS一直在伊拉克战线后方行动,用“米兰”反坦克导弹摧毁了大量“飞毛腿”导弹发射架,为联军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作用。时任英军总指挥的彼得·狄·勒·比利耶尔爵士在战后写了一本名为(风暴指挥官)的战地传记,按照该书的描述,SAS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惊险万分,只能用传奇来形容。该书一上市就造成了轰动。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特种部队正在不断蜕变,变为一种经常使用的常规作战力量。事实上,特种部队在某些情况下已经被滥用,成为了做秀的工具。有人曾经用刻毒的语言形容说:“无论他们何时行动,CNN总会提前一步到达行动地点,以拍摄特种部队到达的镜头。”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特种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
特种作战飞机
出于反恐作战的需要,特战队员经常要深入敌后,执行高风险的侦察、作战和人质营救等任务。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性能先进、适合特种作战的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就成为了特战队员们不可或缺的装备。
在世界特战史上不乏成功使用飞机的经典战例,如前苏联SPETsNAZ特种部队1968年夺取布拉格机场、1979年夺取喀布尔机场的行动就相当精彩。后来在车臣战争中也能看到该部队使用重型武器和“米-24”、“米-8/17”攻击直升机的作战身影。美国1980年营救驻德黑兰大使馆52名美国人质的“鹰爪行动”遭到了惨痛失败。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失败成了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改革的契机。该司令部整合了对四大军种特战部队的指挥权,从而显著提高了装备的使用效率。如美国空军特:战部队也能够使用海军的HH-60H直升机。
直升机
现在美国海军共有大约24架HH60H,担负运送“海豹”突击队的工作。由于HH-60H将于2013年退役,因此海军计划购买48架贝尔和波音联合研制的MV-22倾转翼飞机,用于执行人员运输、后勤支援和特种作战等任务。美特战司令部也将购买50架CV-22以替换服役多年的MH-53,用于处置突发事件、撤侨、远程及海上特种作战等行动。预计CV-22将手2009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空军特战部队大规模使用MH-60G和MH-53J直升机,执行战场侦察和人员营救等工作。其中MH-53J的战场侦察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曾在战争初期协助AH-64“阿帕奇”一举摧毁伊拉克防空雷达站。9.9吨级的双发HH-60G安装了1具伸缩式的空中加油探管,还换装了可折叠的旋翼以便于空运。最近该机还安装了1挺比利时赫斯塔尔公司的GAU-18型12.7毫米单管机枪,与7.62毫米机枪区区80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新机枪的有效射程达到了1500米。当前共有64架HH-60G在美国空军服役。
不过HH-60G虽好,也不可能一直服役下去,替代它的将是下一代“人员营救飞行器”(PRV)。PRV的候选机型主要有: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奥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联合研制的10.6吨重的NH90;西科斯基公司的12.8吨重的H-9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15吨重的US101,该机其实是欧洲EH101的美国仿制型。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欧洲EADS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两家将联合参与下一代PRV的竞标,据推测可能会以NH90为基础研制一种新型直升机。
MH-53J是一种自重20.9吨的双发直升机,最多能運送3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该机安装有3挺7.62毫米机枪、空中加油探管、地形跟踪/规避雷达、前视红外传感器和惯性+GPS导航系统。MH-53M的机载设备和各项性能指标与J型基本相同,但换装了更先进的交互式航电系统和多用途战术终端系统,使机组人员能全面掌握整个战场的情况。上述两型MH-53主要用于特战部队的人员运输和支援保障,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共有13架MH-53J和25架MH-53M。
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麾下一支重要的航空力量。该团装备麦道AH/MH-6轻型武装直升机、西科斯基MH-60及波音MH-47运输直升机。AH/MH-6M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15吨,其中AH-6M武装型装备有2挺7.62毫米口径速射机枪,还能够携带14枚“九头蛇70”火箭。该机体积较小、重量较轻,被称为“小鸟”,可以很方便地空运。C-141能运载6架“小鸟”、C-130能运载3架,当前大约有50架“小鸟”在该团服役。
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还装备了大约23架MH-60K和37架MH-60L。其中MH-60L为武装型,配备的武器包括40毫米榴弹发射器、30毫米链式机关炮 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上述两型直升机将按照MH-60M的标准加以改进,包括换装新型复合材料桨叶、更换航电系统、安装玻璃座艙以及更换新型发动机等。预计美国陆军还将再购买36架MH-60。
该航空团装备的MH-47大型运输直升机包括11架MH-47D和23架MH-47E,后者安装了加油探管用于空中加油。最终这两种机型都将被升级到MH-47G的标准,包括更换玻璃座舱、新型发动机和航电系统,以及提高运输能力。
1991年海湾战争中,暴露出了盟国空军对于美国战场侦察与搜救装备的巨大依赖性。战争结束后,许多国家竞相建立战场侦察与搜救系统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其中,沙特空军从欧洲直升机公司购买了12架装有空中加油探管的9.3吨级AS532直升机,法国空军也购买了4架EC725用于执行战术侦察和人员搜救任务。EC725于2000年11月30日完成了首次试飞,2004年9月首机交付使用。挪威计划购买若干架特殊任务型NH90直升机,该机将安装空中加油探管和Link 16数据链系统,并配备空空导弹。
与空重高达24.51吨的CH-47E相比,只有15吨重的EHl01显然只能算轻量级选手。不过,该机的性能却并不逊色一装的。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使用了AC-130H,其中有1架被地面炮火击毁。1995年,在换装了更加先进的探测设备和武器装备之后,AC-130U出现在了世人面前,首次参战是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AC-130U保留了AC-130H的105毫米M-102机炮和40毫米L-60机炮,并将后者的双管20毫米M-61格林机炮更换为单管25毫米GAU-12/U型机炮,以增加火力覆盖范围。此外,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还在为AC-130U研制轻型的激光制导“毒蛇攻击”导弹。波音公司也计划为AC-130加装机载战术激光系统。该机的探测设备由APQ-180雷达、AAQ-17红外探测器以及ASQ-145微光夜视电视组成。
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现有8架AC-130H和13架AC-130U,除此之外波音公司正在将4架C-130H改装为AC-130U。由于自卫能力较弱,AC-130通常只适用于低强度冲突环境中。这种情况将在2015年得以改观,届时新一代生存力更强的“AC-X”炮火支援飞机将开始服役。
美国空军目前有22架性能先进的MC-130H特种作战飞机服役,还有更多的C-130H正在改装至MC-130H标准。MC-130最初的使命,仅仅是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人员运输和炮火支援服务;但是后来,一部分MC-130被改装为力口油机为特战部队的直升机提供空中加油服务,另外一些则被改装为心理战飞机。在“沙漠风暴”行动中,MC-130E共投下了11枚6.8吨重的BLU-82/B型高效能燃料空能够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旋翼可折叠。英国空军也装备了22架EH101型HC3中型支援直升机,该机是英国空军第一型安装空中加油探管的直升机。
固定翼飞机
美军特种部队所使用的固定翼飞机,基本上都是在C-130运输机的基础上改气炸弹。上述两型飞机均安装了地形跟踪/规避雷达,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依然能够在250英尺的低空飞行。
在2002年有报道称,美国空军特战司令部计划与美国陆军联手打造一支全新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为此要再购买54架MC-130,以弥补空中加油能力的不足。在对候选机型进行评估之后,空军很可能购买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KC-130J的改进型。
MC-130P“战斗之影”主要用来为特战部队的直升机提供空中加油,通常在夜间较安全的时候执行任务。该机还承担空投传单、运送特种部队和武器装备的使命。目前美国空军特战司令部共拥有28架MC-130P。
HC-130PIN是美国空军唯一一种固定翼战场搜索与人员救援专用飞机,当前的主要使命是为救援直升机提供空中加油以扩大其任务执行范围,还承担空投救援小组、水面和陆地侦察、空投车辆和救援小艇等任务。HC-130P/N在机头上部装有一具空中受油装置,个别飞机还安装有救援用的吊索和吊篮。与其他同门师兄弟一样,该机通常也是在夜间执行任务,机组人员均配备有夜视眼镜等夜战装备。
在特种作战行动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EC-130的影子。在该机的众多型号中,EC-130E最引人注目,有“机载战场指挥与控制中心”型和专用于心理战的特种作战型。后者安装有大功率的无线电和电视信号发射装置,用来进行对敌宣传和心理战,迄今只有宾夕法尼亚州国民警卫队装备该型飞机。美国空军订购了5架该机的改进型——新一代心理战专用型EC-130J,该机已经于2003年11月4日完成了处女航,首机于2004年9月10日交付空军正式服役。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宣布,它将再购买数架EC-130J,安装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大型飞机红外对抗系统”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综合作战系统。EC-130还有一种大型电子干扰机——EC-130H“罗盘呼叫”,该机隶属于空军作战司令部,主要承担电子战和干扰敌方通信系统、扰乱敌方指挥和控制等使命。
无人系统
毫无疑问,在特种作战行动中,无人驾驶侦察机的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美国AeroVironment公司研制出了FQM-151“指针”微型无人侦察机,该机全重仅有3.75千克。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已经购买了60套该系统,每套包括2架FQM-151无人机。军方还与该公司签订了购买80架“大乌鸦”微型无人机的合同,该无人机体积更加小巧,重量仅有1.7千克,已于2001年完成了首飞。此外,海军陆战队也向该公司订购了一批空重只有2.25千克的“龙眼”无人侦察机,并且计划在今后5年内陆续购买1026架该型无人机。作为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了“哨鹰”新型无人机,该机经历过阿富汗战火的洗礼,表现出色。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购买了2架由波音公司研制的“独行侠”无人驾驶直升机和一架无人驾驶型MH-6“小鸟”直升机。
在后勤支援领域,各国军队对于无人驾驶精确投送系统的需求日渐增长,为此,美国AeroVironment公司研制出名为“鹰眼”的“无人驾驶后勤物资空投载具”(ULAV)。这是一种采用机翼前后布置方式的无人驾驶滑翔机,即将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与AeroVironment公司的解决方案不同,加拿大MMIST公司另辟蹊径,研制出了一种采用GPS制导的伞降物资投送系统——“夏尔巴人”。2004年8月在伊拉克,美国海军陆战队 预备役部队的一架KC-130T成功地使用该系统向战区空投了一批食品和补给品,这也是该系统的第一次实战测试。MMIST公司还以该伞降物资投送系统为基础研制出军用改进型,并将其命名为CQ-10A“雪雁”。“雪雁”系统包括有效载荷270千克的物资储运箱、1台Rotax914型活塞发动机、GPS导航和控制系统以及一个矩形降落伞。该系统既能够由运输机空投,也能够由经过改装的“悍马”车发射使用。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已经订购了36套“鹰眼”空投载具,计划配备给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使用。
AtairAerospace公司的“缟玛瑙”(Onyx)也是一种模块化伞降物资投送系统,它采用GPS+惯性制导,可重复使用,能够投送重量34~1000千克不等的各种物资。由于该系统的使用高度高达35000英尺,因此使用了2具降落伞——1具椭圆形的高强度减速伞和1具末段无制导主伞,既能够保证该系统的高速性、又能够实现软着陆。在试验中该系统的落点精度非常令人满意,100次降落的落点误差均小于50米。由于安装有一台自适应自动驾驶仪,因此该系统对于有效载荷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要求并不严格,这就大大拓展了它的使用范围。为了避免大量“缟玛瑙”伞降系统同时投送造成碰撞,Atair公司还为其专门设计了一套防撞控制软件。
轮式装甲越野车
特种作战部队通常执行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因此更加倾向于使用重型装甲车辆;但是由于在后勤支援和空投重量方面的限制,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不过,如果执行的是人员营救之类对机动性要求比较高的任务,那么轻型装甲车辆也就足以胜任了。
特战部队经常需要执行一些对车辆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要求较高的任务。高性能4轮驱动越野车不但性能优异而且很容易加装武器系统,是一种理想的特种作战车辆。它在安装了简易的防弹网或防弹栅栏之后,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特种作战需要,有许多专业公司能够提供安装装甲的改装服务。如丰田公司的“陆地巡洋舰”越野车,在实施特种改装后,不但作战性能得到保证,价格也很便宜,便于大量装备。在阿富汗的美军特种部队就大量装备了丰田Tacoma四驱越野皮卡,用于执行日常巡逻任务。英国里卡多公司也以福特F-350为基础研制了一种装甲越野车,爱尔兰国防军已经购买了该车。
作为德国军火巨头,莱茵金属公司在装甲越野车研制方面自然不甘示弱,最近也推出了一款名为“轻型步兵战车”的四驱装甲越野车。该车以奔驰公司G-Wagon越野车为基础,后车厢加装装甲板,改装成为一个加固炮位;同时安装了防倾杆用于在崎岖的环境下保持车体平衡;还换装了更加专业的野外辅助设备,如自救绞盘和防撞保险杠等。该车已经配发给驻阿富汗的德国国防军使用。
法国研制了VBL全覆甲式轻型轮式装甲越野车。该车的车身由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公司研制,采用了焊接装甲,整车的总装由潘哈德公司完成。该车的防护能力相当出色,许多国家选择它作为本国特种部队的坐骑。该车还能安装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作战能力非常惊人。潘哈德VBL的驱动装置由法国标致公司生产,与莱茵金属公司的“轻型步兵战车”一样,该车也具备在野战条件下实施维护的能力。对于一辆经常要在野外执行特种任务的军用越野车来说,是否具备战地维护能力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最近潘哈德公司又向外界展示了一种加长型的VBL轻型轮式装甲车——VBR。
法国阿维兰德公司也推出了两种用于特种行动的轻型装甲车辆。其中A3型是以法国标致公司生产的越野车为原型研制的,车体的防护能力达到了2级防弹标准,该型号已经被法国陆军选中,装备了法国第11空降师。A4型轻型装甲车的首次亮相是在2004年7月的欧洲国际陆地和陆空联合防务展上,法国陆军已经选定该车作为“轻型装甲防护车辆”计划的中标者。该车的动力装置为依维柯的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1071千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达到120千米/小时。在防弹能力方面,该车采用了焊接底盘,整体式钢制装甲车身,装甲强度达到2级防护标准,能够为车内成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名鼎鼎的“悍马”。毫无疑问,美国的“悍马”可以说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款越野车了,在近20年的时间里,“悍马”始终追随着世界先进技术的脚步,不断地改进,虽然该车问世已经很长时间了,却依然不落伍。1993年,针对“悍马”在前南斯拉夫战场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世界著名的O′Gara-Hess&Eisenhardt车辆装甲公司开始实施一项“悍马”装甲增强计划,使其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地雷的威胁。4年之后,该公司向美国陆军交付了1000辆M1114“装甲增强型悍马”,现在该公司又开始向用户推销新的M1116“火力增强型悍马”了。
另外,在前年舉行的2004年欧洲国际陆地和陆空联合防务展上,以色列Plasan Sasa公司也推出了一种“悍马”改进型。据该公司官员称,因为近几年来地雷的威力越来越大,所以许多生产厂商都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车辆防护能力,可是这样一来势必增加车辆的使用重量。由于整车重量的限制,增加装甲厚度必将影响车辆的有效载荷能力,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另辟蹊径才行。Plasan Sasa公司的做法是:对整个车辆的内部设备重新进行规划和布置,尽量减少与任务无关的设备数量,并将节省出来的重量用于安装复合装甲等防护装备。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设备优化和增强防护能力的改进之后,“悍马”改进型在外形上与原车基本一致,但是作战能力和防护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拥有高达1.3吨的任务载荷。
并不是所有的作战任务都对车辆的防护能力要求这么高,有些任务就对车辆的防护能力要求较低而机动能力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结构简单的运动型越野车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价格便宜、速度快、越野能力强,车身后部的载物架可以携载武器装备,而且体积小、能够摞在一起,一架中型直升机就能够运载好几辆,便于快速部署。虽然使用汽油发动机是这种车的一个缺憾,但适合这种车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不久将面世,在换装了高功率、低油耗的柴油发动机后,运动型越野车用于特种作战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微光夜视仪
顾名思义,微光夜视仪是通过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亮度增强来实现夜视的。事实上,第一代微光夜视系统的工作方式看起来和扩音器没什么两样:当微弱的光线照射到光电阴极上时,立即被转换为强度不同的电流;在经过了电流放大器的增强之后,电子束被投射到设备后部的荧光屏上,被还原为能够目视识别的图像。这种夜视仪的工作很不稳定,如果增益调得过高,图像就会严重失真。 为了减小失真,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加装了一个“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微通道板”其实就是一个圆盘,上面有许多微小的穿孔作为“通道”。电子束在穿越通道时会撞击到管壁,从而激发出另一个电子,如此循环下去,电子束将被显著增强,在强大的电磁场的作用下轰击荧光粉,从而获得更加清晰和明亮的画面。这样,不但电子束的发射方向更容易控制,而目增益大小也能够精确调整。
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在使用时,尤其是用户加大增益之后,微通道板的表面很快会被杂质污染,从而降低成像水平,使得图像再次出现失真,不过失真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第一代产品。为了降低失真,人们就在微通道板表面涂敷了一层砷化镓薄膜,成为第三代微光夜视仪。它的使用效果和不沾锅表面的特氟隆是一样的:它能够保持微通道板表面的洁净,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它的“不沾”能力也会逐步降低。
第四代微光夜視仪使用了更先进的“无膜微通道板像增强器自动门控电源”技术。“无膜”就是指微通道板没有涂敷砷化镓薄膜,而“自动门控电源”指的则是通过门控电路的高速开关来控制电压强度,从而改善在环境光线过强或有照明的情况下的夜视效果。由于门控电路的开关速度极快,因此第四代微光夜视仪能够用于外界光线强度经常剧烈改变的环境中。使用这种技术,不但图像清晰度获得极大提高,而且能够大大延长微通道板的使用寿命和电池的使用时间。
现在第一代微光夜视仪在体育和狩猎用品商店就能够买到;第二代微光夜视仪也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不过价格要比第一代贵得多,使用者主要是警察局等强力部门;第三代产品仅有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部队大量装备;至于第四代产品,则更是“仅有美国使用”。
红外夜视仪
微光夜视仪是通过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亮度增强来实现夜视的;红外夜视装置的工作原理则不同:就像把手放进水里以辨别热水和冷水一样,它是通过感知物体的温度差异从而建立目标的红外图像来实现夜视的。人眼是靠不同的波长来区分色彩的,因而能够轻易地分辨出多种颜色;但红外传感器却是依靠温度的不同来区分物体的,因此只有明暗的不同而无颜色的区别。比如雪地上的一块黑色区域如果通过红外装置来看的话会是白颜色的,因为它的温度较高,而雪地由于温度较低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
听起来红外夜视仪的工作原理要比微光夜视仪简单多了,但实际上,红外夜视仪的结构远比微光夜视仪复杂。把红外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和普通照片相比较就会发现,上面有许多在普通照片上所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因为这些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是在人眼能够察觉的光谱范围之外的,只有通过特殊的传感器才能识别。也就是说,红外夜视仪能够看到裸眼所看不到的东西,因此有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被诸如车辆头灯之类的光源所干扰而出现眩目的情况。当然,特别强烈的红外光也会使其致盲,不过在通常条件下,红外摄像机能够让使用者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在白天使用,这是微光夜视设备所无法比拟的。以一辆停在远处的汽车为例:如果我们需要判断它在那里停留的时间的话,通过观察汽车排气管的红外强度就能很快得到答案。
红外夜视仪就好比数码相机,机器的性能(尤其是成像质量)主要看两个指标传感器的灵敏度(对比度)和感光元件的密度(分辨率)。其中对比度是指红外夜视仪对微小温度差异的感知能力,如果一台红外夜视仪能够在30℃的环境下分辨出0.1℃的温差,那就相当不错了!
便携式数字设备
加固型计算机
特种作战部队对于军用加固型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强。由于要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工作,因此军用计算机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抗高温、抗震、抗击打、抗干扰等性能,尺寸和重量要比较小,可靠性要很高。此外,由于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不见得有机会为电池充电,因此大容量的计算机电池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1993年成立以来,泰克公司就一直在为美军特种部队生产军用加固型计算机。“紧凑型加固计算机”是一种加固型笔记本电脑,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和散热效率,使用了高强度铝合金作为壳体材料。该机最大的特点是防水性能优良,能够在1米深的水下工作1个小时而无需担心短路。该公司还研制了一系列“紧凑型穿戴式计算机”。
许多公司都以为特种部队生产计算机为荣,甚至以此作为产品性能优异的证据。Itronix公司就曾经很得意地宣称,它研制的GoBook是惟一通过了美国海军MIL-S-901D高强度抗打击测试的笔记本电脑。松下公司也不甘落后,声称其Toughbook加固型笔记本电脑很受特种作战司令部的青睐云云。2004年9月,Smartronix公司从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获得了一份为40台松下CF-34Toughbook提供加固处理的合同,为其加装自行研制的减压降振系统以提高抗震和抗打击能力。
除了购买本国产品之外,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将目光转向海外以寻求适合自己的产品,已经购买了4部英国EDO MBM技术公司研制的LT450Ter-mite系列抗震便携式计算机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输入了特种作战无线电广播系统和战术电视系统的数据,Termite计算机表现得相当出色。
按照美国军队“软硬件通用化计划”,美国特种部队获得了一种结构经过高度强化处理的Tacter-31型军用加固型个人数据终端。它功能强大、性能先进,由以色列塔迪兰通信公司研制。美国军方还选中了DRS技术公司研制的单兵数据终端系统作为Tacter-31的继任者。
人们对于加固型计算机的功能和使用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其性能的提高。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无论是兵棋推演还是制订行动计划,到处都有军用加固计算机的身影。由于软件功能的愈加强大,它们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以军用计算机所使用的高性能可视化专业地形编辑软件SOFviz为例,在它的帮助下,作战人员能够很容易地制订出一套合理的作战计划。
手持数字设备
“个人数字助理”俗称掌上电脑,出于安全性方面的担心,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一向对其敬而远之。不过现在情况有些不同了。有消息称,特战司令部计划为作战部队装备个人数字助理,正在对几种适合野外使用的加固型号进行考察,主要是TDS公司和DRS公司的产品。作为惠·普公司iPAQ的军用改进型,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指挥官数字助理”首先配备了空降兵部队,并且在伊拉克战场上大放异彩,随后很多部队也开始竞相装备。Tallatech公司也为美军研制了一种加固型个人数字助理,该机在极端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稳定工作。
尽管美国军方并不喜欢个人数字助 理,但仍然装备了大量功能相似的设备,如美国陆军远程医疗与先进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战术级战场医疗信息系统”(BMIS-T)。前线部队的军医们可以通过这种手持式电子设备获得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帮助。该设备配有一个容量为128兆的闪存卡,能够事先将需要的信息存储在里面,随机配备的高能电池保证该机能连续工作72小时而不必充电。该机还能够通过外部通信设备,访问美国。陆军综合保健系统和特种部队健康监视库,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和处理。
VoxTec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Phraselater的半加固型手持式同步翻译机。该机安装有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的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专业级的同步语音翻译服务。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对该机很感兴趣,早在2002年就将其配备给驻阿富汗美军进行试验。该机使用非常简单,当使用者说出一句话或者短语之后,翻译机就开始在数据库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外语词组并且读出来。美军在阿富汗街头巡逻时,经常需要与当地人交流以查找藏匿武器的地点。此外,该设备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培训翻译人员。
美国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装备了一种被称为“空中勇士”的数字化作战系统。按计划,美军所有的飞行员都将装备这种可穿戴式计算机系统。此外美国陆军还计划为“夜行猎手”直升机部队研制一种特种作战飞机专用的数字化测绘系统。
大量新产品的涌现也为特种部队实施水下渗透和濒海侦察活动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以色列Oceana公司研制的手持式水下GPS接收装置,能够为特种部队的水下测绘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到2003年底,该公司一共制造了10部这种装置,其中5部交给以色列国防军使用,美国在内的5个北约国家则购买了另外的5部,以对其性能和功效进行评估。在进行格网式测量时,该装置最多能够记录500个坐标点的信息;大功率电池使其能够不间断地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由于防水性能优良,极限工作水深能够达到50米。与之类似的还有英国BAE系统公司的“潜水员濒海侦察电子辅助装置”,该设备重约5千克,安装有一部用于水下测量的电子罗盘,电池工作时间14个小时,已于2003年底装备英国军队。
单兵作战装备
在過去的10年中,随着技术的进步,特种部队的单兵作战装备如军服,枪械、电子设备、伪装用具和防护系统等的性能均有了显著提高,其性能之优异是难以想象的。
特种兵里克·F·切尔尼在他的《特种兵精要IX》一书中,介绍了大量野外生存技能和经验,比如怎样利用空水瓶制作太阳能蒸馏器,如何利用一根铁丝和钉子制作出简易指南针,利用废旧降落伞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以及怎样自制雪地靴等等。不过现在,先进的装备已经能够满足特种兵所有的生存需要,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否则绝大部分特战队员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这些生存技巧。特战队员们有了哪些先进的新装备?
特战靴
保证脚部的温暖、干爽和舒适,是特战靴的基本要求。Gore-Tex材料(能够适应各种恶劣天气,保暖且透气)和伐柏拉姆牌登山靴橡胶底(耐腐蚀,而且在任何地面都能稳稳地抓牢地面)已经成为了绝大部分军靴的标准选择。马塔角公司和贝茨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登山靴生产商,生产有各种用于丛林、山地和沙漠环境的专用野外靴,此外也生产军用野战靴。而波兰的Kupczak公司也是一家专业登山靴的生产商,波兰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和波兰边境巡逻队以及几个外国的特种部队,都选择了该公司的产品。
护目镜
人们通常选择帽子、头盔之类的护具来保护头部,但是有一个部位是头盔难以保护而又极其重要的,那就是眼睛。加拿大陆军曾经做过关于视觉伤害的调查,报告称,大约67%的视力受损者在眼睛受到伤害时未使用任何护眼装置。人们一度认为,战争中眼睛受伤的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伤者总数的1%,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眼部受伤的伤员数量占伤员总数的13%!
鉴于眼部保护的重要性,加拿大军方斥资400万加元用于购买“叶蜂”高抗冲击眼镜。这种防护眼镜重量仅为28.8克,镜片由号称“绝不可能被破坏”的新型高强度聚碳酸酯制成,清晰度可以达到光学镜片级,且镜片两面均涂有抗刮擦的保护涂层,还能有效地屏蔽紫外线的伤害。所谓的“绝不可能被破坏”,指的是该镜片能够承受.12口径步枪在10米外的射击而不会被射穿。
在军用护目镜领域,ESS公司无疑是最具实力的。该公司的“可换元件护目镜”被许多特种部队选为制式装备。在该公司的诸多产品中,Turbo Cam goggle是比较值得关注的一款。该护目镜的最大特点是安装有一台每分钟15000转的双转速风扇。通常在作战时,由于体表和脸部温度的升高,在眼镜的内表面会生成一层水雾,严重影响视线;有了风扇,气流就会从眼镜下部流入、从眼镜上部排出,将雾气带走,从而达到防雾的目的。
翻译工具
在国外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特战队员们经常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不通。通常每一个战斗小队都要配备一名会说当地语言的队员,此外,先进的语言辅助设备也有助手减少沟通不便所造成的误会。
Kwikpoint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名为“可视化语言生存向导”(VLSG)的翻译工具。它其实是一套图标册,上面印有许多分别代表不同含义的图标,还有大量的英文单词、短语以及与之对应的外文注释。在阿富汗、伊拉克、非洲东北部以及其他地区的行动中,该图标册的表现相当惹人注目。其中,特种部队专用型中还包括世界各国的地图和国旗、首府,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图形图标、表示道路状况甚至身体外伤等级的图标等多个分册。
为了设计出能够让人一看就懂的图标,Kwikpoint公司认真征求了语言学家和外交官员的意见。在折叠之后,这些图标仅有人的手掌大小,非常适合于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
“双向口译机”是SRI国际公司研制的一款翻译工具。该机以短语为翻译单位,可以实现英语和其他语种之间的语音翻译。在接收到使用者所说的话之后,机器将会在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库中寻找与之相应的短语,并且通过电子和声器“说”出来。首台口译机可以实现英语和普什图语之间的语音翻译。
单兵携行具
很多公司都生产单兵装备和背包,但只有几家公司的产品能够获得特种部队的青睐,黑鹰生产集团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研制的Gen 4型“单兵战术综合工具套装”是一种符合“单兵轻型模块化携行具系统”标准的模块化系统。它能够将士兵作战所需要的各种装备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战斗人员提供完善的作战帮助。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2年前 开始使用由黑鹰公司开发的“海上携行装具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2件符合MOLLE标准的战术背心;以及可以由使用者自行配置的袋囊和各种附件。
防弹衣
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对防弹衣舒适性的要求,装甲控股公司防弹衣分部研制出了一种性能先进的防弹背心。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材料,该防弹背心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将衣服里面的潮气排出体外,保证身体的干爽。背心表面涂覆一层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新型烯烃物质,能够抵抗诸如化学制剂、汗液和霉菌的侵蚀,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陶瓷防弹片插在背心外面的插槽中,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该公司的Simula分公司还研制了一种名为“小口径武器防护板”的防弹装甲板,有好几种尺寸供用户选择。该装甲板能够有效抵御7.62毫米M-80型子弹、前苏联SVD狙击步枪弹以及5.56毫米M855型穿甲弹的射击。
典型的防弹装甲板中,由聚乙烯纤维制成的装甲板只能提供一般的防弹能力;陶瓷聚乙烯装甲板的防弹能力达到川级水平;而使用复合陶瓷装甲板的芳纶纤维和塑胶材料织物,防弹能力则达到1X级水平。
俄罗斯特种材料研究所也推出了一种名为Modul的防弹背心,能够抵御从.357口径麦格农大威力手枪弹到9毫米口径手枪弹之间的任何子弹的射击。使用者在穿上该防弹背心之后,即使面对AK-47、AK-74的硬质钢芯弹或温彻斯特308型、30-06型穿甲弹的射击,也能够安然脱险。
单兵自卫武器
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允许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随身自卫武器。下面简单地介绍几种性能先进的随身自卫武器。一讲到轻武器,比利时赫斯塔尔公司这个名字是不能不提的。从P90开始,该公司的产品就一直是世界各国特种部队的首选。P90是一款典型的小口径突击步枪,使用专门研制的钢制镀铜小口径机枪弹,子弹尺寸为5.7x28毫米。设计独特的弹仓最多能装50发子弹,有单发点射和全自动射击两种模式,最大射速高达900发/分钟。更可贵的是,该枪十分轻巧,全长仅50厘米,安装一具长21厘米的光学瞄准装置。P90可以拆卸为5大部件,使用非常简单。
德国赫克勒·科赫公司最新研制了安装第二代综合瞄准模块的XM8轻型模块化突击步枪。全枪长度仅有31.75厘米,包括瞄准模块在内的全枪总重不超过3.2千克。该枪既能够使用标准的5.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也可以发射7.62毫米口径的子弹。综合瞄准模块由反射式红点瞄准镜、红外照明灯和红外激光指示器组成。XM8已经出色地通过了美军在亚利桑那州尤马靶场进行的沙漠环境测试,接下来将进行热带环境和极地环境测试。
随着雷明顿公司新型Model 870“模块化战斗霰弹枪”的推出,其他军用霰弹枪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明日黄花。该枪有普通大容量霰弹枪、近身战斗、弹道破坏(用于破门等清障工作)和附加挂载等4种组合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据战场环境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式,而且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完成改装,具有相当强的作战灵活性。该枪枪管均为标准的.12口径霰弹枪管,但是在不同的战斗模式下枪管的长度是不同的:弹道破坏型枪管长25.4厘米,近身战斗型长35.5厘米,而附加挂载型的长度则达到45.7厘米。
狙击装备
狙击手的形象在许多电影里面已经被大大的美化了。实际上这项工作既枯燥无味又非常难熬,有时还会出力不讨好,远不如电影里面描述的那样神气。所幸的是他们还有一支威力巨大的狙击步枪陪伴着自己。
赫斯塔尔公司正在研制改进型OM.50口径“复仇女神”远程高精度狙击枪。该枪是一种采用模块化结构、手动枪栓设计的单发射击大口径狙击步枪,使用12.7×99毫米狙击步枪弹,全枪总重略大于12千克。
以色列埃比特系统公司带来了一款设计独特的狙击手辅助系统——“狙击手协同作战系统”。它安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集指挥、控制与通信能力干一身,是一个双向交互式通信系统。它通过狙击手所用的昼夜观瞄设备获得目标信息,然后将射手瞄准镜中看到的视频图像发送到控制中心,指挥官则利用膝上电脑同时向4个狙击阵位发出射击指令。在该系统的帮助下,系统内的任何用户——司令部、指挥官和狙击手——都可以分享其他用户的信息,也可以向别人发送信息,从而在系统内部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
如何對付躲藏在墙后面的敌人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现在这个难题即将得到解决。基于城市作战的需要,装甲控股公司正在生产一种能够发现墙后面敌人的穿墙透视雷达。无独有偶,以色列CornerShot公司也研制出一种“拐弯枪”并投入市场。该枪能够有效对付躲藏在墙角后面的敌人,同时保证使用者自身的安全。